↑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其他题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3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名著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其他题 共 1 题
  1. 修改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句子。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

    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③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④是新学

    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⑤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

    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主旨。

    (1)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_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白居易的《江楼夕望招客》一诗,完成后面小题。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1)诗中回应了诗题里“招客”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颈联写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3)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 题
  1. 选择一组正确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横线上(  )

    (1)我军前锋,业已________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2)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________诺贝尔奖金。

    (3)1.7秒的时间对她似乎特别慷慨,让她________地展示身体优美的线条。

    (4)阻拦索安全观察员手持专业工具,________地对阻拦索做最后一次检查。

    A. 切断     设立     镇定自如     一丝不苟

    B. 隔断     建设     亭亭玉立     兢兢业业

    C. 隔绝     建立     从容不迫     无微不至

    D. 切断     设立     从容不迫     一丝不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B. 你说英语难学,其实无论做什么,都会碰到一些困难,决不会风平浪静的。

    C. 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D. 香港特别行政区将循序渐进地发展适合香港实际情况的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非文学作品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 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 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 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 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 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 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 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扩展了新闻的容量,增加了现实的场景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B.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 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C. 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

    D.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掠走香港 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的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 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2.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4.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2016年第23期,有删改)

    1.文中曹文轩深情回忆了自己的老师,其中写语文老师的有哪几件事?

    2.精读文中你认为重要的语段,结合相关内容,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联系《藤野先生》与本文内容,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这里为什么强调门是被“踢”开的?)(_____)

    (2)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把句子中加点的词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_____)

    (3)《藤野先生》中鲁迅最终告别藤野先生,弃医从文;本文中曹文轩成了当代著名作家,你认为《藤野先生》和《回忆我的语文老师》两文中作者对老师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3 题
  1. 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语文课本中总是有一些令人难忘的文学形象,咀嚼文字,那些鲜活的生命,常常鼓舞着我们: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锐不可挡;跳水姑娘吕伟líng (    )空一跳令世界为之瞩目,鲁迅先生为报师恩教诲(   ),写了很多为“正人君子”深恶(   )痛疾的文章;朱德总司令的母亲虽出身微寒,家境艰难,却给了儿子许多wèi 勉(     ) !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深恶(_____)痛疾    教诲(________)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líng  (_____) wèi  (_______)

    (3)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订正:_____改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9月13日,北京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组织新浪、搜狐、网易等北京地区17家重点网站召开会议,针对个别媒体从业人员忽视甚至无视标题与内容的贴切关系,片面追求所谓“精彩”的“标题党”乱象提出批评,并明确网络新闻报道中新闻标题的使用规范和要求。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凤凰网等网站负责人分别就互联网标题乱象治理、网站采取的措施等进行了交流。会上,各网站负责人做出承诺,将不断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同时把责任落实到人,杜绝“标题党”现象的发生,还网络一片“清朗”空间。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语文实践活动。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

    (2)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句子。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6)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 《荀子.劝学》)

    (7)_____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8)《与朱元思书》中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9)胡马依北风, _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10)《答谢中书书》中描写傍晚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文言文阅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各一丈为一堵。

    1.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与步于中庭(漫步)

    B.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

    C. 轼诣武卫营   (去)

    D. 卒全其城(终)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4.甲文除了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一)“我是被压迫的,瞧,那就是压迫者!由于他,所有一切我热爱过的,尊敬过的,祖国、父母、爱人、子女他们全死亡了!所有我仇恨的一切,就在那里!”船长不愿这艘战舰的残骸骨跟“复仇号”的光荣残骸相混,他把战舰引向东方。第二天,可怕的打击开始了!

    (1)此语段出自《海底两万里》,文段中的船长是__________(人物)。

    (2)体会文段中的语言,概括作品中船长具有哪些性格特点?(任写两点)

    (二)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3)选文出自《 _________》 ,原来的书名叫《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4)A是 ______,在作者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

    (5)下列关于这本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

    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

    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十五岁的我们开始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路上偶遇蚯蚓,不再胆小尖叫,而是帮助它 回到泥地;看到石缝间花儿绽放,不再任性攀折,而是为它的坚强赞叹……

    请以“从此,我不再       ”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

    (注意)①在横线上填一个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