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13 题,填空题 7 题,计算题 2 题,多选题 2 题,实验题 5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3 题
  1.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 熔化和汽化   B. 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A.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B. 北京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C.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进行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风和水 B. 船和地面 C. 山和船 D. 风和地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

    A. 手指   B. 琴弦   C. 弦柱   D. 空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乐队演奏时,听众能分辨出二胡声和小提琴声,主要是因为这两种声音的

    A.响度不同           B.音色不同

    C.音调不同            D.频率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 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B. 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m

    C. 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8mm

    D. 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   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 )

    A. 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 乙在甲前面0.6米处   D. 乙在甲前面1.2米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C.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D.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km/s

    B. 人是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 人歌唱时歌声是由声带振动发出的

    D. 禁止鸣喇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前2s内,小华跑得快

    C. 8s内,小明和小华的平均速度都是5m/s

    D. 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7 题
  1. 施行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填物态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国庆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___的,卡车是______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的___产生的,然后通过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电磁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女高音歌唱家轻声吟唱,这里的“高音”是指_________,这里的“轻声”是指___________(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振动的______太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夏天,人们通常在屋子里放一些冰块可以用来降温,放冰块的容器中发生的物理现象有:________和_________,这两种物理现象都___________热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2 题
  1. 一汽车以20m/s的速度向一山崖开进,途中鸣了一声笛,4 s后听到山崖传来回声, 当司机听到回声时(声音的速度为340m/s):

    (1)汽车行驶的路程?

    (2)声音传播的距离?

    (3)汽车离山崖还有多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了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是多少km/h?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少分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2 题
  1. 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不属于阻止噪声传播的是(   )

    A. 关闭房间的门窗   B. 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C. 高速公路旁的房屋装隔音窗   D.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变

    B. 晶体和非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C.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D. 非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5 题
  1. 天气热极了,小红在家写作业,汗流不止,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寒暑表,如图所示,当时室温为_____。于是她打开电风扇,立刻感到凉快多了,这时她又看了看寒暑表,发现示数____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是因为打开电风扇加快了人体表面的________,从而加快了人体上汗水的_________,也就加快了从人体______热,而没有改变室内空气的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和_______测平均速度.

    (2)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

    (3)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___ 和_____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______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 热,但温度_______ 。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____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___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____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图_______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该物质是一种___________。

    (2)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固液共存的时间为:_____分钟。

    (3)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______过程,这个过程温度保持不变,但还是要不断______。

    (4)CD段该物质为______态,继续加热它的温度会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_______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_______。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_______。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图1冰棍冒出的“白气”是怎么形成的?“白气”是向上飘还是向下飘?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