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语言应用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1月16日,50余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数以千计的全球商业精英纷至沓来,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

    ②在大众传播媒介高度发展的今天,“名人”辈出,而过去要成为名人必须在某一领域出类拔萃,才能通过薪火相传、书籍记载等方式广为人知。

    ③在跨年雾霾中,防霾产品种类繁多,花样翻新,但是经科学研究证明,许多被宣传得天花乱坠的产品纯粹是无稽之谈。

    ④此次重污染天气已经是今年的第四轮,但是仍然有一些大企业甚至是央企对按照预案要求的时段实施限产、停产措施置若罔闻,拒不执行。

    ⑤特朗普早在大学时代就孜孜不倦地汲取商业领域新知,加上父亲耳提面命的教诲,年轻的特朗普就已蠢蠢欲动,欲在商界闯出一片天地。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站在2017年的起跑线上,回望曾经的风云激荡、前瞻远方的漫漫征途,我们不禁感到自豪和喜悦,不由得不生出憧憬和渴望。

    B. G20杭州峰会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主的好客与包容,不仅向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而且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博大文化与发展成就。

    C. 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D. 2016年10月19日凌晨,神州十一号飞船和天宫一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交会对接,两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宫二号实验室,并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 5个字。

     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各有偏重:以“数字城市”为中心的“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讯技术研发和基础设施建设, ;以“智能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型智慧城市”, ,以提升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 ,重点是信息通讯技术在文化消费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是,科技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主流,管理型智慧城市建设虽然渐被重视,但与人们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人文型智慧城市建设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关注较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所需要的12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中,有11个是2008年奥运会时使用过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遗产还包括便利的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丰富的办赛经验。”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表示。作为主赛场的张家口崇礼县除了雪量大、雪期长、雪质好,山体在坡向、坡度、垂直落差、空间体量以及温度、气候等方面,也非常适合滑雪运动的开展,此地还举办过多次国际雪联的高山滑雪积分赛。

    根据规划,北京赛区至延庆赛区高铁运行时间为20分钟,而延庆赛区至张家口赛区为30分钟。另外,从2013年起,北京投入1300亿美元开始实施为期5年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预计到2022年,期待中的“奥林匹克蓝”将长伴人们的生活。同时,升级传统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带来的红利将会惠及整个区域,从而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创造良好的运行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B.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C.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B.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C.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

    朱自清的一生,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他的一生,极其认真。

    朱自清写作时,往往要先细心斟酌后才会动笔,往往写完无须修改。但因为注重质量,他每天最多写500字。所以,他的清贫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写得太慢。《荷塘月色》中提到了蝉鸣。有人写信给朱自清,说蝉夜晚是不叫的。朱自清他写信向昆虫学家请教。后来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为此,朱自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

    他不断地学习,以求自我完善,大量阅读各种书籍,虚心向语言学家王力、诗词专家黄节、俞平伯等人请教。平时,他也坚持用中、英、日三种文字书写日记,以此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

    在教学上,朱自清也是极其认真。比如,他开设的选修课“文辞研究”只有王瑶一个学生。尽管这样,朱自清仍然如平常一样地讲授、考试。在工作上,朱自清做事原则性很强。他在辞去图书馆馆长职务准备办理移交时,特地将一个不称职的馆员辞退。朱自清说:“我不能把确实无法胜任图书馆工作的人留给继任的图书馆馆长,让我充好人而继任馆长当恶人。”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如今,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和“自清”亭,为这个理工大学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人,应该怎么样度过这一生?1916年,刚刚成年的北京大学预科学生朱自华在思索这个问题。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处于关键阶段,战事正隆。当时的中国,因为袁世凯去世,进入了军阀割据混战时期。这样的时代,称之为乱世并不过分。在父亲的勉力张罗下,朱自华举办了一场体面的婚礼。妻子武钟谦是名医之女,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作为结婚礼物,父亲为朱自清置办了一件紫貂皮大衣——《背影》里的紫毛大衣即是。然而,在大学期间,为了买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他将这件紫貂皮大衣当掉了。

    为了明志。朱自华改名“自清”,以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保持清白,不同流合污。朱自清顺便把表字也一并解决了,他以“佩弦”为字,时刻警策自己。为了达到自清的目的,便于自我反省,朱自清每天都写日记。但后人从他的日记里,感受最深的却是清贫。他的日记,几乎就是一部民国知识分子贫困史。朱自清从1924年7月28日开始记日记。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是两条借贷记录: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30日,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

    “七七事变”后,朱自清先后在长沙临时大学和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昆明时期,物价奇高,他不得不开源节流。吃,靠和青年助教合住一室搭伙、包饭,或到朋友家蹭饭,因饭菜粗硬、食无规律,胃病长期不愈,日记中常常看到胃病发作的文字;穿,则常年不添新衣,一度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成为联大一景。至于开源,则是拼命写文章、做兼职。因为经常借不到钱,朱自清不得不和当铺打交道。在1942到1943年间,他隔三岔五地跑寄卖行,先后拿去寄售的物件有:网球拍、字典、灯泡、行军床、被单、橡皮管、墨盒、皮外衣、窗帘。为此,朱自清没少受奸商的气。

    1945年夏天,抗战临近胜利,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

    当时,法币急速贬值,到1948年的时候,买一包纸烟都要几万块钱。朱自清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国民党政府为了平息高级知识分子的怨气,向他们派发一种配购证,可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美国支援的面粉”。清华大学学生吴晗和其他人为了揭穿国民党政府的阴谋,抗议美国政府的侮辱,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号召大家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

    声明写好了,要征集签名。朱自清第一个在声明上签了字,并愤然地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1948年8月,朱自清的体重仅有38.8公斤。1948年8月12日,弥留之际的朱自清对第二任妻子陈竹隐断断续续地说:“我……已拒绝美援,不要去买配售的美国面粉……”这成了他的遗言。

    朱自清去世时,钱包里仅有6万元,这点儿钱在当时连一个包子都买不到……

    一代散文大师,匆匆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去世后,清华园第一次为一位老师去世降半旗志哀。友人是这么评价他的——“纯粹的君子(沈从文)、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完美的人格(叶圣陶)。

    相关链接:

    《声明》原文:“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是购买的或给予的。下列同仁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配购证,特此声明。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同一根紧绷的弦,从未松懈;又如同上紧的发条,无比精准”,表现了朱自清一生认真的一面,也表现了他生活中机械刻板的一面。

    B.朱自清在清华中文系执教23年,担任系主任16年,开了16门课,他是对清华中文系学风影响最深的人,为清华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

    C.据友人回忆,47岁的朱自清已经衰老得令老友感到吃惊,友人对其外貌的回忆,从一个侧面烘托出朱自清备尝艰辛、极其贫困的生活。

    D.朱自清经常披件赶马人的蓝毡“一口钟”到昆明城里授课,一方面说明他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在穿着上“节流”,一方面说明他乐观豁达。

    E.朱自清退回配购证,弥留之际留下遗言,拒绝美国的救济粮,没有向贫困低头,也没有向权贵低头,可见其“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

    (小题2)朱自清“认真”的秉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小题3)文中画线处作者引用传主自己的话以及他人对传主的评价,有什么作用?

    (小题4)文章题目是“朱自清:生不逢时的完美人格”,可以说朱先生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7年2月21曰,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反贫困的辉煌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不断丰富和拓展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不断开创扶贫开发事业新局面。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规划》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兵法总则”,各地正按照这个规划,将扶贫脱贫攻坚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铸造适合自己的“剑与矛”,在2017脱贫攻坚决战之关键年,攻城拔寨,决战决胜。

    (摘编自《2020告别贫困!习近平要求限时完成的目标》2017年6月15日央视网)

    材料二 :2016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统计

    因病致贫

    42%

    因灾致贫

    20%

    因学致贫

    10%

    因劳动能力 弱致贫

    8%

    其它原因致贫

    20%

    材料三: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因为一棵树爱上十八洞村。”如果当初没有选择留在十八洞村当村支书,如今已是而立之年的龚海华应该会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里施展着另一番抱负。

    初见龚海华,是在“长征路上奔小康”湖南站活动赴花垣县十八洞村集体采访现场。人群中,他戴着“小蜜蜂”,熟练地给到访的中央省市各路媒体记者们细数着十八洞村的点滴变化,略显稚嫩的脸上却透着成熟、刚毅与自信。

    十八洞村因村内有18个天然溶洞组成的巨大溶洞群而得名。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的龚海华放弃入伍的机会,选择回到湘西老家,通过公务员考试,来到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担任村支书助理。

    “刚到十八洞村时,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太穷,环境差、交通闭塞,村民们用水用电都成问题。”龚海华笑着说,尽管当时父母很反对,但他毅然选择留下来,“我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施展拳脚的好地方。”

    龚海华下定决心要为十八洞村做点事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村民们促膝谈心,谋划发展,并作出了 “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

    “习总书记对我们的鼓励,让我非常激动,更加坚定了我在这里干一番事业的想法。”4个月后,龚海华通过竞选,全票当选十八洞村村支书。他坦言,担任村支书后,压力很大,“一是各级领导以及社会各界都特别关心、关注村里的发展; 二是老百姓的殷切期盼”。

    龚海华告诉记者,通过外出学习取经,十八洞村提出了“跳出十八洞、建设十八洞产业”的扶贫思路,并开展精准扶贫,即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发展支柱产业、精准改善居住环境、精准服务民生事业、精准组织扶贫力量。

    2014年初,花垣县委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并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将基础设施建好了,鼓励村民发展旅游产业。村民慢慢富起来,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青石板路,破木屋变成了青瓦房,还砌上颇具苗乡特色的泥巴墙,冬暖夏凉。

    龚海华说,真正实现脱贫的关键还在于产业发展。十八洞村因地制宜确定了五大产业:劳务经济;特色种植业,重点发展烤烟、猕糇桃、野生蔬菜、冬桃、油茶等种植;特色养殖业,如湘西黄牛、养猪和稻田养鱼;苗绣;旅游服务业, 以对接周边县市短期游为主。

    如今的十八洞村村容村貌更美了,村民也富起来了。龚海华介绍说,自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68元增加到2015年 的3580元,增长115%,减贫61户269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4年的时候,龚海华通过招考,有机会进入湘西州某事业单位工作。但是他放弃了。事实上,当年很多与他一同考取村官的同事,也都通过各种机会,离开了农村进了城。

    “让十八洞村民脱贫致富,是我最大的愿望,也是我应该去做的事。”龚海华坦言,他不后悔,也不羡慕。接下来,他还要带领村民,对十八洞村进行“三通五改”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做好村里各项产业发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龚海华也说,有一天他也终会离开十八洞村,“先脱贫,再致富,希望能为继任者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十八洞的村民真正过上富足的生活。”

    (摘编自《专访十八洞村支书龚海华:村民脱贫致富是我最大愿望》2016年10月3日华生在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因此,使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现阶段我党的最高奋斗目标。

    B.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反贫困的辉煌篇章。

    C.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贏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实化细化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相关路径和措施,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指导纲领。

    D. 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样,相关部门须从病、灾、学等方面制定更加深化、具体化的有效措施,实施精准扶贫,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使命。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毕业于军校,本有机会成为一名军人的龚海华因为对家乡的热爱毅然在而立之年来到湘西花垣十八洞村,决心在最困难的地方施展拳脚。

    B. 习总书记的鼓励,使龚海华更加坚定了在十八洞村干一番事业的想法。在通过竞选担任十八洞村村支书后,面对杜会和自身各种复杂的情况,他也倍感压力。

    C. 十八洞村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因此2014年初,花垣县委精准扶贫工作组进驻后,选择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村民就能慢慢富起来。

    D. 在龚海华看来,真正实现脱贫关键还在于产业发展。十八洞村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了劳务经济、特色种植、特色养殖、苗绣、旅游服务五大产业作为扶贫攻坚的着力点,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

    E. 龚海华最大的愿望是让十八洞村村民脱贫致富。在他的带领下,通过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十八洞村现今面貌—新,村民收入明显增加,贫困现象也逐步得到改善。

    3.怎样才能有效做到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程钜夫,名文海,避武宗庙讳,以字行。叔父飞卿,仕宋,通判建昌,世祖时,以城降。钜夫入为质子,授宣武将军、管军千户。他日,召见,问贾似道何如人,钜夫条对甚悉,帝悦,给笔札书之,乃书二十余幅以进。帝大奇之,谓近臣曰:“朕观此人相貌,已应贵显;听其言论,诚聪明有识者也。可置之翰林。”以其年少,奏为应奉翰林文字。帝曰:“自今国家政事得失,及朝臣邪正,宜皆为朕言之。”钜夫顿首谢曰:“臣本疏远之臣,蒙陛下知遇,敢不竭力以报陛下!”寻进翰林修撰,屡迁集贤直学士,兼秘书少监。至元二十三年,见帝,首陈:“兴建国学,乞遣使江南搜访遗逸;御史台、按察司,并宜参用南北之人。”帝嘉纳之。二十四年,立尚书省,诏以为参知政事,钜夫固辞。又命为御史中丞,台臣言:“钜夫南人,且年少。”帝大怒。遂以钜夫仍为集贤直学士,拜侍御史,行御史台事,奉诏求贤于江南。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二十六年,时相桑哥专政,法令苛急,四方骚动。钜夫入朝,上疏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择相,宰相之职,莫大于进贤。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今权奸用事,立尚书钩考钱谷,以剥割生民为务。臣窃以为宜清尚书之政,损行省之权,罢言利之官,行恤民之事,于国为便。”桑哥大怒,羁留京师不遣,奏请杀之,凡六奏,帝皆不许。三十年,出为闽海道肃政廉访使,兴学明教,吏民畏爱之。大德四年,迁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使。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皇庆二年,旱,钜夫应诏陈桑林六事,忤时宰意。明日,帝遣近侍赐上尊,劳之曰:“中书集议,惟卿所言甚当,后临事,其极言之。”钜夫建言:“经学当主程颐、朱熹传注,文章宜革唐、宋宿弊。”命钜夫草诏行之。三年,以病乞骸骨归田里,不允。钜夫请益坚,特授光禄大夫,赐上尊,命廷臣以下饮饯于齐化门外,给驿南还,敕行省及有司常加存问。居三年而卒,年七十。泰定二年,赠大司徒、柱国,追封楚国公,谥文宪。

    (节选自《元史》卷一百七十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B.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C.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D. 初书诏/令皆用蒙古字/及是/帝特命以汉字书之/还朝陈民间利病五事/拜集贤学士/仍还行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讳,古代称已故帝王或尊长的名;后来也用于敬称在世尊长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或尊亲的名字,叫避讳。

    B. 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称,多为帝王所用,如至元、康熙。年号的使用始于汉武帝时期。改换年号叫改元。

    C. 台,古代中央政府的官署,常指御史台。行台,指中央政府设在京师以外的行政机构,也指地方大吏的官署或居所。

    D. 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只有帝王、贵族、大臣有谥号。谥号有美谥和恶谥两种,如文宪、周厉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钜夫聪慧有才识,甚得元帝赏识。钜夫跟随叔父脱宋降元,在元帝诏问时,他应对十分详尽,让元帝惊叹不已。他虽然年纪轻轻,却深得元帝的信任,屡得升迁。

    B. 钜夫建议重用南人,得到元帝采纳。他向元帝建议寻访江南名人逸士,并让他们与元人一起担任御史台、按察司要职。元帝力排非议,采纳了钜夫江南招贤的建议。

    C. 钜夫为人正直,不畏权贵,体恤百姓。他为民请命,弹劾宰相桑哥专权苛政敛财伤民;他出任地方官职,兴学明教,为民除害,深为官吏民众敬畏和爱戴。

    D. 钜夫不恋栈官位,却得享殊荣。他因病请求辞官归里,但遭拒绝。他一再坚持,才被允许,离京之日,元帝命设宴,让百官送行;敕令地方官员要常问候,死后追赠官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不以进贤为急,而惟以殖货为心,非为上为德、为下为民之意也。

    (2)至官,首治行省平章家奴之为民害者,上下肃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滕王阁序》中描写秋天晚霞、野鸭等壮美、秀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

    (3)《逍遥游》中以“朝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答张十一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②。

    未报恩波知死所③,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④。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答张十一》是他第一次被贬到广东阳山后所作。张十一,名署,曾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张署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杜鹃花科。③恩波:皇帝的恩泽。④斗:通“陡”。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本诗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勾勒景物,春山明净,春江空阔,传达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旷寂寥的感受。

    B. 本诗前两联先写近景,后写远景,层次分明。加上哀猿啼叫、杜鹃花开,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C. 诗中景物一是静,二是闲。静从空旷少人烟而生,闲由处境遭遇而来,表现了诗人孤独、闲适的心情。

    D. “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从正面写自己的忧愁之深,却用“斗觉”二字将感情推向了高潮。

    E. 作者似乎要把激愤的感情深埋心底,又不自觉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来,使诗歌形成了含蓄深沉的特点。

    2.从本诗颈联中,你能感受到诗人哪些可贵的精神品质?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香樟对白杨说:“你的叶子到冬天时就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枝繁叶茂,美丽无比。”白杨说:“是的,我很平常,春天来了,我吐芽,我绽绿;冬天来了,我凋零,我简单。”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香樟身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积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白杨由于叶子已经落尽了,全身枝桠伸展,安然无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