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1 题,实验题 1 题,流程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国家新成立自然资源部,旨在加强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地沟油回收再利用送上餐桌

    B. 城市道路使用太阳能景观灯,既节能又环保

    C. 发展振兴乡村同时要注意保护绿水青山

    D. 工业废水常含有毒物质,要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湿法炼铜

    B.雕琢玉石

    C.节日烟花

    D.葡萄酿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钴是具有光泽的钢灰色金属,在潮湿的空气中也很稳定。钴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钴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钴元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 钴原子的质子数是 27

    D. 钴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58.93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实验设计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验满CO2

    C.加热液体 D.检查气密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碳化硼(化学式为 B4C),别名黑钻石,通常为灰黑色微粉。是已知最坚硬的三种材料之一,用于坦克车的装甲、避弹衣和很多工业应用品中。下列有关碳化硼的说法正确的(  )

    A. 碳、硼两种元素质量比是 1:4

    B. 由5个原子构成

    C. B4C 中 B 为+1 价,C 为﹣4 价

    D. 组成中含有一种金属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构建模型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分 类正确的是

    A.反应关系

    B.燃烧条件

    C.金刚石模型

    D.空气成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实验一:验证CO2的部分性质

    B.实验二: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

    C.实验三:验证O2是否收集满

    D.实验四: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

    B.该反应中反应物按照分子个数1∶3的比例反应

    C.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氧化碳和氢气

    D.该反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通过生石灰固体干燥剂

    B.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在空气中点燃, 检验生成的产物

    C.比较金属铝、铁活泼性---------根据铁比铝更易生锈,判断铁比铝活泼

    D.用一种物质一次性鉴别出空气、氧气、二氧化碳,可用燃烧的小木条依次伸入观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中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6.40

    3.20

    4.00

    0.50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56

    7.20

    0.50

    A.a和b是反应物,d是催化剂

    B.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4g

    C.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a、b两种物质中元素的种类不同

    D.若a物质与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1 ,则反应汇总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一定是2∶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合肥交通规划的有轨电车即将步入城市生活。如图为有轨电车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识的材料中,含有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车内的座椅和拉手制作时使用的大量金属铝,请写出铝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2)车身喷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钢轨中的铁是以铁矿石为主要原料治炼而得。写出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4)电刷中使用石墨,这是利用了石墨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①化学性质稳定

    ②导电性

    ③可燃性

    ④熔点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常用装置,请根据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一种仪器(木块除外)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氧气的性质,小雪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了一瓶氧气,她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用试剂X检验CO2,试剂X为__________________ (写名称),气体从___________________管口端通入。

    (4)小雪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从而对燃烧有了新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已知农业上可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某农场工人利用废弃的铜渣(只含有铜和一定量的铁)和附近的石灰石来制作波尔多液。如图是制作波尔多波的工艺流程:

    (1)CaO的俗称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2)铜渣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配制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

    (4)过滤操作步骤中没有用玻璃棒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B物质是氧化铜,请写出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进行“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休积分数”的实验时(装置如图甲所示),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易吸收二氧化碳而不吸收一 氧化碳)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出问题]测量不准确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出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足量,但其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残留有黑色固体,因此他们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高达 14. 0%、8. 0%和16. 0%。

    乙同学根据如图所示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先继续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待集气瓶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请写出木炭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木炭熄灭后,乙同学选择可燃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同学使用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乙图。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有部分燃碳法实验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达到20%,推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我市庐江县盛产石灰石,为测定当地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小明取石灰石样品,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进行实验(假定样品中其他成分不与稀盐酸反应)。请计算。

    石灰石样品质量

    烧杯和稀盐酸的总质量

    反应后烧杯及烧杯中各物质总质量

    20g

    140g

    153.4g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

    (2)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