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7 题,其中:
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
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人(_______)   附(_______)   气喘吁吁(_______)

    (_______)   晕(_______)   参不齐(_______)

    厌juàn(_______)  cháo(_______)笑 犹豫不jué(_______)

    huǎnɡ(_______)惚 安wèi(_______)  hōnɡ(_______)堂大笑

    línɡ(_______)乱   畏jù(_______)  惊慌失cuò(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在黑暗中,他们没有发现任何缺口,只见一长溜整整齐齐的石墙,参差不齐。

    B. 到底要不要答应对方的要求?他犹豫不决地在屋子里踱来踱去。

    C. 草地的气候变化莫测,一会儿烈日当空,一会儿大雨倾盆,忽而雨雪交加,忽而狂风大作。

    D. 这一突然到来的变故,让她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自制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历史发展中,“国”“家”“天下”的内涵及外在表现都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迁。

    B.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热门。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目前已全面启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纵观历史,凡学有所成者莫不深谙此理。

    ②古时学者悬梁刺股、囊萤映雪,故有纵横捭阖之才,经纶世务之智。

    ③他们这种精益求精、严于律己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

    ④对求学的人来说,严于律己的精神必不可少。

    ⑤正因为这种精神,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成为了经世治国之栋梁。

    ⑥王右军临池练字,在池中洗笔,竟染黑了一池水,乃有“书圣”之美誉。

    A. ⑥①④⑤③②   B. ④⑤③①②⑥

    C. ④①②⑥③⑤   D. ①④③⑤⑥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中作者之所以要写小时候脱险的故事,是因为这件事蕴含了一种生活的哲理。

    B.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和意图是以事传理,即借“我”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的事,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困难的道理。

    C. 父亲看到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却不上去营救,是因为怕惊吓到孩子,由此可见父亲的细心。

    D. 本文是作者对自己童年一件重要往事的回忆。全文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由冒险到遇险再到脱险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远 行

    周太舸

    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不想读书了。”

    “为啥?”

    “我这成绩,就中等,始终上不去。”

    父亲一个响雷:“我一辈子在土里都没有挖出金疙瘩,你还想挖?现如今,种庄稼也要有文化呢。”

    又到周末,儿子放假回家。“爸,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我这成绩,恐怕连高中都考不上。即使考上了高中,也难进大学的门。”

    “你……”父亲老树皮一样的手僵在空中,瞬间便柔了回来。儿子的耳边没有响雷。那夜,父亲在院子里的石磨上,披一身月光,坐成了一尊古铜色的雕塑,烟头的红光时隐时现。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便催儿子起床:“随我去卖猪崽。”

    儿子揉着惺忪的睡眼,好生纳闷。以前,父亲一大早便催儿子起床读书。莫非父亲默许我不上学了?儿子一骨碌起床,心想,赶场卖猪崽也比上学好。

    父亲:“本场近,猪崽便宜;赶远场,猪崽贵。我挑四只,你背一只。”

    儿子:“不骑摩托?或者搭车?”

    父亲:“摩托坏了。走路省钱。”

    一只猪崽二十多斤。儿子紧跟在父亲后面,心中颇为惬意。猪崽在背篼里似乎在往大里长,越来越沉。双腿渐渐像灌了铅,身子渐渐僵硬如石块,汗水如泉般淌了出来。

    与父亲的距离越拉越远,儿子盼父亲倒回来帮着背,以前背柴火,儿子背不动时,父亲总要接一程。可这回,父亲歇下担子,却没有倒回来的意思。

    儿子恨恨地赶上了父亲,只见父亲被汗水湿透的衣衫能拧出水来。

    儿子:“爸,这三十多里路,我恐怕走不了。”

    父亲黝黑红亮的脸膛闪电一样抽搐了一下:“背回去?前功尽弃了!”

    儿子摇摇头,又点点头。

    父亲:“你能背到大石头那里吗?”

    儿子一看,山脚确实有一块大石头,很近,于是说:“能。”

    又启程,父亲在前,儿子在后,来到大石头跟前。

    歇息不久,父亲催儿子动身。

    儿子:“爸,再歇一会儿吧,我实在走不动了。”

    父亲:“赶紧走,晚了就卖不上好价钱。能背到前面那棵大树那里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确实有一棵大树,很近,于是说:“能。”

    来到大树下面歇息。父亲:“能背到半山腰吗?”

    儿子抬眼一看,半山腰很近,于是说:“能。”

    半山腰歇息。父亲:“能背到那处瓦房吗?”

    儿子抬眼一看,前面一处瓦房已经亮起了灯光,隐隐约约能听到人声,于是说:“能。”

    父亲:“能背上山顶吗?”儿子抬眼一看,山顶很近,于是说:“能。”

    往山顶走,不,准确地说,儿子弓着腰,垂着双臂,是爬。儿子:“爸,我实在迈不动步了。”

    父亲:“咬咬牙,力气又有了。”

    爬上山顶,儿子一屁股软在地上。山那边的集镇就在眼前。

    父亲喘了一会儿,说:“这么远的路都走过来了,好样的!路就是这样一步一个目标地走过来的。”

    猪崽换成了钞票,父子俩美美地吃了早餐。

    儿子:“回家走路就轻松了。”

    父亲:“不,回家搭车。”

    儿子纳闷:“不省钱了?”

    车上,儿子太疲倦了,渐渐进入了梦乡。一觉醒来,已经到家。

    儿子:“爸,我要继续读书。”

    父亲:“好,上学,我用摩托送你。”

    儿子:“摩托不是坏了吗?”

    父亲:“没坏。”

    1.请以“父亲”为主语,用一句话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25个字左右)

    2.下列是小说中“儿子”的心理变化过程,请补全。

    不愿上学→____→畏惧前行→_______→决定上学

    3.小说中父子翻山时的对话似乎显得重复啰唆,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4.小说结尾的情节设置别具匠心,请你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镜子里的狗

    一只流浪狗无意间闯进了一间四壁镶着玻璃镜的屋子,突然看到很多狗同时出现,它大吃一惊,然后龇牙咧嘴,发出阵阵低沉的吼声。而镜子里所有的狗看来也都十分生气,每只狗也现出怒吼的面孔来。这只狗一看,吓坏了,不知所措,开始绕着屋子跑起来,一直跑到体力透支,倒地死亡。

    其实,只要这只狗肯试着对镜子摇几下尾巴,情形也许就会完全改观,因为镜子里的狗儿必然会回报它同样友善的举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