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null 2 题,非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10 题,简答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2 题
  1. 关于北宋设置参知政事的初衷,《宋会要辑稿》载:“太祖特置参知政事以佐之”,可知参知政事只是宰相的副手,地位并不高;而依据《太宗实录》载:“太祖因令居正等知印押班,以分普权”,可知参知政事能分割宰相之权,应当有一定的实权。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 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 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解释

    D. 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1935年5月27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但在随后的几年中,一些操作性更强的劳工权益保护法律被相继制定出来。由材料可见《全国工业复兴法》

    A. 代表了美国统治阶级的利益   B. 被否决是因为缺乏可操作性

    C. 使劳工的权利得到全面维护   D. 倡导的理念实际上得到发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艮出生于一个世代灶户家庭。他开创的泰州学派,是明末具有强烈“异端”色彩的思想派别。泰州学派产生、形成于明中叶正德、嘉靖年间,明王朝已经走向衰落,政治腐败,赋役日增,农民起义接连不断,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也日益敏烈,整个社会动荡不安。这个学派基本上以陆王心学作为它的道德伦理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是从王学演变分化出来的。但是它又有别于王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具有明显的叛逆精神。王艮泰州学派的主要学说有二:一曰“百姓日用之学”。强调“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二曰“格物”(亦称为“淮南格物”)。他说:“格物,知本也”。“修身,立本也。立本,安身也”。他晚年过分强调孝悌,上书嘉靖皇帝,陈言“尽孝道而安天下之心”,要求通天下以孝为教。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简述王艮创立泰州学派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王艮泰州学派的思想主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38年美国官员们“对中日战争看法开始转变,认为这场冲突不能被看作中日两国间事件”。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从6月起就致力于对华贷款,他一再向罗斯福说明:美国只需一艘战列舰代价,就可维持中国抗战;如果中国停止抗战,美国就需用更多的钱建设海军。而且,目前只有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这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发展与苏联对中国的控制。此外向中国提供贷款,让中国购买美国汽车与石油,这有利于美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罗斯福最终于1938年11月30日批准了对中国2500万美元桐油贷款。在美国影响下,英国也宣布对华贷款50万英镑,随后又决定贷款500万英镑。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斯福批准向中国提供贷款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l: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西汉建立初年,汉文帝、汉景帝重视总结秦朝灭亡教训,认为继续沿用这四种残害肢体的肉刑(黥刑、劓刑、斩左趾、斩右趾),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开始考虑改革肉刑。

    汉文帝十三年(公元前167年),齐太仓令获罪当施黥刑,其小女儿缇萦上书请求将自己没官为奴,并指出肉刑一旦受之,“虽后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汉文帝为缇萦的孝心感动,遂下诏说:“刑至断肢体,刻肌肤,终生不息”,是“不德”,遂下令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具体有:“黥刑”改为“髡钳城旦舂(去发颈部系铁圈服苦役五年)”;“劓刑”改为“笞三百”;“斩左趾”改为“笞五百”;“斩右趾”改为死刑“弃市”。但是这些改革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斩右趾”改为弃市,扩大了死刑范围,以笞代替劓刑、斩左趾,结果受刑者“率多死”。随后,汉景帝在公元前156年和公元前144年又两次下诏减少笞数……使得刑制改革向前迈了一大步。不过此种刑罚制度的弊端在于只留下最上的死刑和底部的笞刑……由此造成对犯罪事实的量刑困难。

    ——摘编自田琳《西汉初年的刑制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中心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汉初年刑制改革的历史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9年经济大危机使各国进出口大幅萎缩。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该法案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关税大战,法案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7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1年底,欧洲各国进口税比1929年提高60%—100%,关税混战彻底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自由贸易体制。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1952年中国成立对外贸易部,统一管理对外贸易,按经营商品实行分工,下设15个对外贸易专业进出口公司。各级外贸公司的盈利一律上缴中央财政,亏损亦由中央财政负担;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指令性计划,一切外贸活动必须按照指令性计划进行。

    1984年中国政府正式推行贸易改革,简政放权,减少中央对贸易的集权控制。到1985年,只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令性计划出口。另外,有约100种产品根据指导性计划出口,国家只下达这些产品的总出口指标,其余产品全由市场决定。各省市和部委逐步被批准建立自己的外贸公司,广东和福建还享受一些特殊的外贸政策。1988年开始推行承包责任制,生产企业和外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摘编自赵志芳《中国工业化的历史变迁与对外贸易政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关税战的目的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建国初期与20世纪80年代外贸体制的差异及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1961年,国家规定在1960年底12900万城镇人口的基础上,3年内减少2000万以上……并要求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特别是1958年以来从农村招收的职工,凡是能回农村的,都动员回农村支援农业生产。这一规定意在

    A. 减轻城市工业发展负担

    B. 纠正工作中的右倾错误

    C. 支援农村地区工业建设

    D.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45年7月,英国战后第一次大选。工党竞选的主要精力放在社会改革上,除了要对许多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之外,还要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和实行国民医疗保健制。结果艾德礼领导工党出人意料地大胜战争英雄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工党取胜的原因在于其主张

    A. 政府运用宏观调控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B. 追随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C. 以凯恩斯主义为指导维护世界工厂地位

    D. 顺应欧洲一体化的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过去的经济全球化依托的是航海,连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现在除了集装箱航运外,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出现则形成了海洋经济和内陆经济打通了的经济全球化。据此判断,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手是

    A. 市场

    B. 科技

    C. 交通

    D. 资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02—2015年,中国进出口实现年均增速15.31%。200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0.51万亿美元,仅占全球进出口额的4.02%。到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3.96万亿美元.约为2001年进出口总额的8倍,占全球进出口额的11.89%。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的加强

    C.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D.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已逐步实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苏格拉底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他永无休止地和朋友们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这表明,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关系是

    A. 彼此对立

    B. 完全一致

    C. 纠正与发展

    D. 毫无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政府长期实行“怀柔远人”政策。1764年,下令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出海商船,每船准带生丝以两千斤为限,准许外国商船每次可带出生丝一万斤,又严禁闽、皖、浙等省出产的茶叶从海路运销广州或海外。该政策

    A. 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商品化趋势

    B. 有利于外国商人垄断中外贸易

    C. 导致中国农产品失去国外市场

    D. 使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日益萎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

    A. 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 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 学习西方成为共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据此可知

    A.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B. 中外文明交流日益频繁

    C. 中枢权力体系高度完善

    D. 文化开放心态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战国时期,民间私立祠、社数量大增,男女巫成为百姓信仰鬼神的关键人物,祭祀不再是固定时间的特定仪式,而变成他们的谋生手段。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 祭祀活动干扰社会秩序

    B. 儒家思想逐渐被统治者所接受

    C. 礼崩乐坏影响民间祭祀

    D. 社会转型使民间信仰趋于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到战国末期,黄河已有“浊河”之称,西汉时,黄河更是“河水高于地上”,下游地区水患频繁,引发土壤沙化和盐碱化。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

    A. 争霸战争频繁

    B. 生产工具的改进

    C. 少数民族南下

    D. 人口的大量迁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