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8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说:“经历了思想解放进程的中国就像一个混血儿,也许这个孩子很快就会在吸取父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长处之后,独立走出一条新路。”这种认识

    A. 看到了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融合

    B. 认为中国道路已经成功

    C. 完全站在西方资本主义立场

    D. 对中国的改革开放持肯定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中华民国档案记载:国民政府财政部、实业部发行“民国二十一年江浙丝业短期公债”300万元,以便江浙两省丝业收购蚕茧,改造设备。国民政府铁道部降低蚕丝业运价40%至79%,大力支持蚕茧业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

    A. 实践战时统制经济措施

    B.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 强化了官僚资本的垄断

    D.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晚清官员卞宝第认为,“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满山遍野,愈种愈多。……”等良田于硗确(把良田看作种茶山地),置耕织为缓图。”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西方对华经济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 中国传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瓦解

    C. 外商操纵市场使中国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D. 洋商收购茶叶引起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葡萄牙称为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一个庞大的东方商业殖民帝国耸立在欧亚之间,印度洋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湖。这主要源于

    A. 控制了印度洋沿岸国家   B. 垄断了通往东方商路

    C. 国内强大的海船制造业   D. 排除了西班牙的侵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B.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C. 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古罗马奉行“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的信条,无论是私诉还是公诉都不能由法官主动发起,诉讼提起后承审员的选择乃至传唤被告和执行判决,都由当事人自主进行。古罗马司法权的被动性

    A. 使得法官在诉讼中无所作为

    B. 确保了司法权的中立性

    C. 有利于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

    D. 捍卫了罗马的共和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

    A. 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 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C. 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

    D. 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汉代长安城的宫殿、官署、武库等朝廷机构的建筑物约占都城9/10的面积,剩下供居住的仅占1/10。唐代长安的宫城和皇城占10%,而居民区占63.8%,其他面积为道路、河渠等设施所占。从汉至唐都城布局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弱化

    B.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C. 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

    D. 城市经济职能的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人认为从新航路开辟之后全球化已经开始,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A. 会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B. 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C. 对各国来说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D. 对当今中国来说是利大于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己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后来又高度评价道:“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对这两种评价的正确理解是 ( )

    A. 对立统一   B. 失之偏颇

    C. 相互矛盾   D. 继承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大国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值得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之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美国军队以盟军的名义占领了整个日本,由太平洋美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担任盟军最高统帅。1945年9月2日,美国发表《对盟国占领管制日本最高统帅部受降的基本指示》宣布,对日占领的目标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负责任政府”;并宣称“天皇和日本政府的权利应从属于最高统帅”,如果主要盟国之间发生意见分歧,美国政策应居主导地位。

    ——世界当代史讲义

    材料三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1)材料一种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要求表示反对的实质是什么?结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美国是怎样处置日本的?指出这种做法对日本对待战争罪行的态度有何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指出其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处理国与国间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17世纪初,市场的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市场的竞争基本是无约束的。工业革命前夕,英国在竞争有序化,稳定市场秩序方面比其他国家取得了更大的成绩。第一,制定保护财产和合同的法律。第二,建立了保护消费者的商品检验制度和价格控制制度。第三,制定了保妒发明者的专利法。专利制度的建立为知识财产的所有权提供了法律依据,从而鼓励了发明。第四,制定了保护投资者的《取締证券投机法》。第五,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级社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1912年8月~1915年9月,北洋政府在对清末新政法规延续和修改的基础上,比较有系纹地制订与颁布了大量经济法规则,形成近代中国经济立法的第二次高潮。先后颁布了《公司条例》、《商人通例》《公司注册规则》,《商业注册规则》,使得工商企业注册制度渐趋完备。以法制建设的方式表現的倡导和规范作用,有益于近代公司制度的形成和规范化。但是,1916年以后,北洋政府在经济立法方面再沒有多大建树,已经颁布的法规也多成空文。

    ——清华大学出扳社陈争平《中国近現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颁布《紧急银行法》,后来制定《银行法》。美国建立了强有的中央银行体系,把货币、信贷的管理权集中到联邦政府的手里。1933年5月,国会通过《证券法》,此后,国会先后颁布《证券交易法》、《农业调整法》、《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萧国亮《世界经济史》

    材料四企业法是经济立法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法的依据,用于处理外部关系和内部关系。邓小平在1978年提出经济立法问题,1988年《企业法》实施。以法治厂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出叛社陈永勤《中国经济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在17世纪初工业革命前夕采取的经济措施的目的;并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专利制度的建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什么保障?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时期的经济立法措施的意义、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1916年以后成为一纸空文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实质。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1988年制定的《企业法》的背景和目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阶段

    演变

    秦朝

    ①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隋唐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北宋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建立禁军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

    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明清

    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材料三

    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的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的,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四

    1787年美国建立的宪政制度,从历史说,与其说是与以往冲突一刀两断,不如说是诸多传统因素的综合。总统为民选,为民主制之大陆,然而总统执行权之集中,则可使人想起历史上的国王与君主;国会一分为二,参议院如贵族制……这是个民主、贵族、元老、君主四合一的制度,不今不古,只能称“复合共和制”。而在法国,“共和”则仅仅理解为君主制的对立面,以一根腿的“民主”踢翻四个脚的“共和”。议行合一,“金鸡独立”。单一民主爆发为千钧霹雳之“闪电”,复合共和只能集束为冬日之一缕“阳光”。

    ——摘自《阳光与闪电——法国革命与美国革命启示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在我国古代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特点。

    (3)材料三表明当时英国政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美国和法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区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