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命题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________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________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________的卓越?没有物我两忘的________,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A. 尽善尽美  内容  脱颖而出  境界

    B. 融会贯通  内涵  更胜一筹  情境

    C. 炉火纯青  内涵  出类拔萃  境界

    D. 出神入化  内容  遥遥领先  情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B.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C. 《红海行动》在影片质感和人物情节方面突破了一大步的跨越。

    D.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别人漠不关心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心。

    B. 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是不可名状的。

    C. 人应该要学习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地为他承担责任,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了他。

    D. 如果开始不成功,就多次努力,不行再放弃,没必要为此自惭形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核心素养反映了党和国家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期望,是对经历教育之后学生所能拥有的品格和能力的要求。

    ②这种期望和要求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目标。

    ③在这一目的指引下,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必须依据核心素养,以此为研制依据和根本遵循。

    ④核心素养是党和囯家教育方针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学业质量标准的根本遵循。

    ⑤学业质量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结合具体学科的能力要求,进一步细化教育目标,它成为指导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的具体可操作的质量标准。

    A. ④①⑤③②   B. ⑤③①②④   C. ⑤③④①②   D. ④①②⑤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两则材料,然后作文。

    ①工于论人者,察己常疏。(张栻)

    释义:巧于议论别人的人,很少省察自己。

    ②君子以细行修身,不以细行取人。(魏源)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在小事上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来苛求别人。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情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假如人生没有磨难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用“‖”将文章划分为三个部分。

    3.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一个人的麦田

    ①我读高三的时候,在我们那个地方,盛行陪读。我所在的那个班,一半以上的家长都在陪读。而我,似乎是一个孤独的“另类”,因为,整整三年,我的父亲从未到学校来看过我,我虽然并不奢望父亲陪读,可见到那些陪读的父母,心里还是隐隐发酸,直到那年高考,我才明白:父亲对我有着别样的期待,我并不是孤军作战。

    ②高考前两天,学校让我们自己调整,我调转方向,打道回家。半年的闭关苦读,我和时节完全脱钩,回到家才惊地发现,满地金黄,漫天麦香,已到收麦季节。时间过得真快。更让我措手不及的是,巍峨多年的父亲已经开始佝偻,满头白发了。

    ③对于我的火线回归,父亲很欣慰,“上阵父子兵”,麦收是父亲最重要的战役。多年来,我们一直并肩作战,把时光打得颗粒归仓,父亲拿起一把镰刀,试试锋刃,递给我,今年麦倒伏,要用手割了,我心生忐忑——过去割麦。是跟在收割机后,零打碎敲,对抗性为零,现在回到冷兵器时代,和麦子打“阵地战”,我还真有些力不从心。我接过镰刀,掂了掂,我明白,我再怎么做也做不到像父亲那样游刃有余。

    ④六月,阳光如炽,我不时直起腰,沿着脊梁沟,汗水一泻而下,酸痛逆流而上。我低估了弱不禁风的小麦,要把镰刀临阵倒戈,把我的掌心磨满水泡,我暴露在麦芒般刺眼的阳光里,孤立无援,父亲却像个无坚不摧的坦克,所向披靡。在这里,父亲总是火力十足。我不得不承认,这片麦田是父亲的主场,我则是他一个人的啦啦队。

    ⑤田间休息,我给父亲端上了茶水,父亲看看我的手:“使不惯?别攥太紧,和拿笔一样。”我点点头,父亲可以在他的麦田纵横驰骋,只是他没能教会我,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要教会我。

    ⑥喝罢水,父亲问我:“快高考了吧?”我说,“后天。”父亲怔住,满身的汗珠也如麦粒般静止,父亲拿毛巾擦拭着我的额头,似乎要把我湿漉漉的疲惫赶走。很快,他督促道:“快回家歇着吧,别累着,高考才是你该干的事。养足精神去收你的麦子,那个我帮不上。”

    ⑦父亲又开始埋首割麦,把对我的歉意,肆虐在麦子身上。在这里,镰刀是笔,麦子是墨,麦田是纸,父亲在麦田挥毫泼墨。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⑧阳光烘烤着麦田,我拖着沉沉的步子。羞愧地以备战高考的名义溜号。父亲伫立着,像一株硕大的麦穗:身滚圆圆的汗珠,如麦子般饱满,灼灼其华,刺痛着我的眼。麦子是父亲的汗珠,而我是其中最大的一株吧。

    ⑨正如麦田是父亲一个人的战场,高考是我一个人的麦田!看着同学被父母簇拥着走向考场,我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因为我并不孤独,从故乡到小城,我和父亲在并肩作战。考场上,我在恣意挥毫;麦田里,父亲在挥汗如雨,我们在各自的麦田里收获着自己的“麦子”。

    ⑩那年,我考取一所重点院校,以后,求学,工作,一路栉风沐雨,我始终没有忘记,我是一株赶考的麦子,我有我的麦田,我要考取的不是功名,而是把父亲的期望,颗粒归仓。

    (远自《意林》,作者洛水,有改动)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或表现

    父亲的心理或表现

    回家

    惊讶

    力不从心

    游刃有余

    交流

    羞愧

    考试

    挥汗如雨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麦收是父亲的高考,更是为我而设的特殊陪考!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中“别样的期待”是指父亲期望“我”回家跟他一起并肩作战,打好麦收战役。

    B. 第②段中“我”“措手不及”,既是感叹时间过得快,也是感叹父亲变化大。

    C. 第⑨段写自己“没有丝毫嫉妒和埋怨”,主要是父亲告诉“我”,他的任务是麦收,高考是“我”一个人的事,他帮不上忙。

    D. 文章叙述了高考前,“我”和父亲一起割麦的情形,写出了“我”的感受和启示。

    E.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芳动者的形象,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树立了榜样。

    4.请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陪读现象”的看法。

    (链接材料)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名校的周边,生活着“陪读”一族。这些陪读的父母,有的放弃自己宽敞舒适的安乐窝,租住在学校周边狭小的出租屋里;有的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牺牲自己的事业,全身心照顾子女的学习与生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下列两小题。

    那些曾温暖过我们心灵的人,湿润过我们眼睛的事,那些不容亵dú(  )的快乐日子,从尘封的记忆里拣出来细细擦拭,总会有些令人涕(   )泗横流。四季总是在生命里 (A.轮回 B.轮流),无论是轻松放开还是 (A. 深沉 B. 沉吟)不已,生活从来不会为谁稍稍停歇过,它终将继续下去。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的生活吧,过去的就让它成为过去,只有把握现在的分分秒秒,才能让生活更精彩。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亵dú (_________)       涕 (_________) 泗横流

    (2)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甲 _________     乙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期,一档以“信”为载体,传递“信仰、信念、信守、自信”内核的读信节目——《信·中国》,刷爆了朋友圈。某校开展“书信与阅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材料一:综艺节目《信·中国》悄然走红,这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节目,从开播到第一季播出结束,几乎一直保持着“零差评”的惊人成绩。在豆瓣上最初评分高达9.8分,并连续三周登上豆瓣综艺榜首。截至目前,全国点击量超过2亿,而受众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书信作为私人内心话语的承载,一笔一画,一字一符,无不灌注着写信人的真情,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看见这些文字,就如同看见写信者本人一样,即使相距几十年,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虽然有距离,但通过对文化的解读,朗读书信的内容,也能让这些离我们遥远的文化碎片粘连起来,为当世人学习并传承。

    (1)借助材料二,给材料一的横线处补写一句话,总结节目受众情况。

    (2)根据材料三,在下面横线上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书信里灌注着作者的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________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_________长篇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①江山如画,往往引来诗兴大发。这时人们常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来抒发感慨。

    ②对那些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物,我们可以用范仲淹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

    ③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人事与自然进行了哲理性的思考,展示出乐观旷达的情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给加点字注音。

    (1)渐闻水声潺潺 (____________)           (2)掇幽芳而荫乔木 (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林壑尤美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名之者谁 

    (4)遂书以名其亭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4.(乙)段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交代了作者为亭子取名为“丰乐亭”的原因。(甲)段所在文章和(乙)段都表现出作者________ (提取(乙)段中四字短语回答)的高尚情怀。

    5.(甲)(乙)两文同为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作者仕途受挫,犹能心系百姓,造福一方。你从其生活态度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链接材料和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二十岁时他们都在干什么?

    习近平:和上万知青在农村干活;奥巴马:因多种族背景自卑而酗酒抽烟解烦;普京:放弃练柔道决心考大学;爱因斯坦:找不到工作做家教谋生;马云:三次高考后勉强被杭州师院录取;莫言:棉花加工厂临时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下列关于本诗中几处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巴山楚水”泛指白居易被贬后曾迁徙任职过的朗州、连州等地区。

    B.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C. “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

    D.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思旧赋》。

    2.作者在颈联中以“沉舟”“病树”自比,抒发了怎样的复杂情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