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诗歌鉴赏 1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1 题,选择题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文阅读

    夜过西湖   [宋]陈起

    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我不敢看他,因为即使是眼角余光piē(   )见他tuí(   )然的背影,我都无法è(   )止地想起自己的父亲,想起那个步履pán(   )跚的身影,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牵着他的手,慢慢地走,直到时间的尽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攀条折其荣, ______________ 。(《古诗十九首》)

    (2) 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梁甫行》一诗中,提醒最高统治者应普降恩泽、施惠于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草树木入眼,即是一幅画卷。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明朗秀美、草木争荣的风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写了清新秀丽、花繁草嫩的景象;王绩《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展现了萧瑟怡静、满林皆秋的画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解释下面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1)自非亭午夜分                   (2)沿溯阻绝        

    (3)念无与为乐者                   (4)互相轩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经注》为北魏郦道元所撰,该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习惯上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C. “山中宰相”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抓住景物的灵魂,通过远近、高低、动静的变化传达了自己与自然相融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D.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贬官黄州期间写的。文章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      所写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在作者笔下的小生灵都很可爱,如为后代无私奉献的小甲虫,像个吝啬鬼的      ,虽被毒蜘蛛咬伤还愉快进食的    

    (2)在这本书里作者称赞     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3)《昆虫记》中写了不少昆虫的生活和习性,请你列举两个例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回忆鲁迅

    郁达夫

    (1)和鲁迅第一次的见面,不知是在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我对于时日地点,以及人的姓名之类的记忆力,异常的薄弱,人非要遇见至五六次以上,才能将一个人的名氏和一个人的面貌连合起来,记在心里——但地方却记得是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一间坐南朝北的小四合房子里。记得那一天天气很阴沉,时间仿佛是在下午的三四点钟。

    (2)那时候,鲁迅还在教育部里当佥事,同时也在北京大学里教小说史略。我们谈的话,已经记不起来了,但只记得谈了些北大的教员中间的闲话,和学生的习气之类。

    (3)他的脸色很青,胡子是那时候已经有了;衣服穿得很单薄,而身材又矮小,所以看起来像是一个和他的年龄不大相称的样子。

    (4)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

    (5)房间里的陈设,简单得很;散置在桌上,书橱上的书籍,也并不多,但却十分的整洁。

    (6)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7)鲁迅到上海的时日,照理应该在十八年的春夏之交;因为他于离开厦门大学之后,是曾上广州中山大学去住过一年的;他的重回上海,是在因和顾颉刚起了冲突,脱离中山大学之后;并且因恐受当局的压迫拘捕,其后亦曾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以上的时间。

    (8)他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节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 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成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的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9)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 ,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

    (10)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所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老会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

    (11)对于这一点,我也曾再三劝过他不要上当。因为有许多无理取闹,来攻击他的人,都想利用他来成名。但他的解释,却很彻底。他说:“他们的目的,我当然明白。但我的反攻,却有两种意思。第一,是正可以因此而成全了他们;第二,是也因为了他们,而真理愈得阐发。他们的成名,是烟火似地一时的现象,但真理却是永久的。”

    (12)在这自由大同盟活动的期间,对于平常的集会,总不出席的鲁迅,却于每次开会时一定先期而到;并且对于事务是一向不善处置的鲁迅,将分派给他的事务,也总办得井井有条。从这里,我们又可以看出,鲁迅不仅是一个只会舞文弄墨的空头文学家,对于实务,他原是也具有实际干才的。说到了实务,我又不得不想起我们合编的那一个杂志《奔流》——名义上,虽则是我和他合编的刊物,但关于校对,集稿,算稿费等琐碎的事务,完全是鲁迅一个人效的劳。

    (13)他的做事务的精神,也可以从他的整理书斋,和校阅原稿等小事情上看得出来。一般和我们在同时做文字工作的人,在我所认识的中间,大抵十个有九个都是把书斋弄得乱杂无章的。而鲁迅的书斋,却在无论什么时候,都整理得必清必楚。他的校对的稿子,以及他自己的文章,涂改当然是不免,但总缮写得非常的清楚。

    (14)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15)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16)鲁迅的开怀大笑,我记得要以这一次为最兴高采烈。听这话的我,一边虽也在高笑,但暗地里一想到了“死”这一个定命,心里总不免有点难过。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人,我平时总不会把死和他联合起来想在一道。

    (17)这事情,大约是在他去世之前的两三年的时候;到了他死之后,在万国殡仪馆成殓出殡的上午,我一面看到了他的遗容,一面又看见海婴仍是若无其事地在人前穿了小小的丧服在那里快快乐乐地跑 ,我的心真有点儿绞得难耐。

    (18)可是从此一别,我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

    1.填空

    提起鲁迅,我们会想起他《自嘲》中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

    2.鲁迅“做事务的精神”体现在哪些事上?请简要概括。

    开会时先期而到, 井井有条地完成任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稿子校对,缮写清楚;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开篇强调自己记忆力异常薄弱,而后却又详细地介绍了与鲁迅第一次相遇时的诸多情况,其用意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作分析。

    4.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5.文中结尾写到“可是从此一别,就再也没有和他作长谈的幸运了”,请结合文章内容,体会其中饱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非文学作品阅读。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新华社香港 1997年7月1日电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 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是这一次不同:永远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 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1885 年建成,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 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 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港督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 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金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将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时 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 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 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亲王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 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至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 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中写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时,引入了关于港督府历史的材料,这样既扩展了新闻的容量,增加了现实的场景历史纵深感,又能让人体会到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B. 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 利亚港湾,意味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C. 从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香港岛,到 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 彭定康已经在这里当了二十五任港督。

    D. “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说明当年英国是从海上侵犯中国并掠走香港 的,今天则是从海上永远的离去,两相映照,意味深长。文章以此举结尾,形象而又深刻地 揭示了香港回归祖国的伟大历史意义。

    2.请结合新闻内容,说说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的含义。

    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4.假如你是报纸的编辑,由于版面的原因,要对这则新闻进行删减,只能保留一段,你认为应该保留哪一段?请结合新闻的特点说说你选择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作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沿溯阻绝。   绝:

    ②或王命急宣。  或:

    ③不以疾也。   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

    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3.[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4.[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她的散文《我喜欢》中如是写:

    我喜欢活着,生命是如此充满愉悦。

    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形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以“我喜欢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