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铁

    B. 钢的性能优良,所以钢是纯净的铁

    C. 多数合金的抗腐蚀性能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更好

    D. 银的导电性最好,大多数电线都是用银作材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生成化肥和农药,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B.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C.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以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

    D.利用化学合成塑料,它的使用对人类是“百利而无一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风力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太阳能发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用纸槽将固体粉末送入试管 B. 倾倒液体

    C. 加热试管内溶液 D. 熄灭酒精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A

    稀酸溅到眼睛里

    用手揉眼睛,再用水清洁

    B

    手被烫伤

    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

    C

    浓碱洁到皮肤上

    涂抹稀盐酸,再用大量水冲洗

    D

    浓酸流到实验台上

    用水冲洗,再加碳酸氢钠溶液,随后用抹布擦干

    A.A B.B C.C D.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判断正确的是

    A.蒸馏水和矿泉水都属于硬水

    B.空气和钢铁都属于混合物

    C.氧化镁和碳酸钙都属于氧化物

    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属于单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

    B.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加入二氧化锰可以使制备的氧气变多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气体肥料

    D.高温下一氧化碳具有能夺取某些氧化物中氧的性质,可用于铁的冶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刺傲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B.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空气质量报告中将二氧化碳的含量列入了其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B.蒸馏可以使海水淡化

    C.水通电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不是化合物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B.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原子的种类也不会改变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

    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

    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茶叶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具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减肥等功效。下列有关茶氨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氨酸中含有氮分子

    B.茶氨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24

    C.茶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

    D.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合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单质,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C.,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该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气体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B.实验室研究铁冶炼的化学原理时,是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

    C.用10mL的量筒量取9. 75mL的稀盐酸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让极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图示为某反应的部分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C.1个X分子中有4个原子

    D.该反应前后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若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碱式碳酸铜,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取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纸槽,再把纸槽缓慢放入试管;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滴管是中学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一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可以平放在桌面上

    B.用胶头滴管取用试剂瓶中的试剂时,直接将滴管插入试剂瓶中挤捏胶头以吸入试剂

    C.使用滴瓶上的滴管滴加液体时,应使滴管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不要使滴管和容器内壁接触

    D.所有的滴管用完后都必须立即清洗干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表中所列事实与相应的解释不相符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溶液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C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

    其原子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D

    氧气(O2)和臭氧(O3)性质不同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关于该图说法正确的是

    A.C、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的白烟

    B.Fe在I、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相同

    C.I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D.I、Ⅱ两类反应均为氧化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实验中,对水的主要作用分析不全面的是(资料:生石灰与水反应:CaO+ H2O=Ca(OH)2,反应为放热反应)

    A.a图中的水便于观察烧瓶内气压的变化

    B.b图烧杯中的水不仅可以提供反应所需热量,还可以使白磷隔绝空气

    C.c图集气瓶中的水可用来排尽其中的空气并可用来观察H2何时收满

    D.d图集气瓶中的水可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根据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反应的因素

    A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温度

    C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缓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向等量相同浓度的盐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和铁粉,铁粉产生气体的速率比锌粒快

    反应物种类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有利于寻找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与所探究的条件(蒸馏水经煮沸并迅速冷却),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甲和乙:水 B.乙和丙:空气 C.甲和丙:空气 D.甲和丁: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8:1

    C.乙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物质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物质和丙物质的质量之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用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各题。

    (1)组成人体元素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

    (2)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

    (3)构成二氧化碳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

    (4)氢氧化钙中含有的原子团是__________。

    (5)一种元素缺乏或过量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这种元素是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磁铁矿反应:__________。

    (2)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__。

    (3)天然气(主要成分CH4)的充分燃烧:__________。

    (4)金属铝暴露在空气中:__________。

    (5)用稀盐酸除铁锈: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天然水净化为自来水的主要流程如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___________。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________,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上述过滤池的工作原理和实验室中的过滤操作的原理是相同的。实验室中的过滤要用到玻璃棒,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图中的四个气体收集装置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则这个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若用装置A和C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证明氧气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需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常用组合为____________(填字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甲烷气体。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 (填字母),若用F收集该气体,应该从________端进气(填“a”或“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用下面两种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说明:实验二中集气瓶内壁的铁粉除氧剂是用水湿润后均匀涂附上去的,其中的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

    (1)实验一中,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吸入集气瓶的原因是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一、实验二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对应下面图1、图2,依据图1、图2信息,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实验一或实验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写两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