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25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62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农村十六条”指出:“人民公社社员的家庭副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它附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它们的助手。”中央制定这一政策是为了

    A. 打破“大锅饭”,实行按劳分配

    B. 减轻农民负担

    C. 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 改革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伊朗门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这突出反映了(  )。

    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

    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书·食货志》载:“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材料反映了

    A.农家生活自然祥和 B.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C.小农生活的艰辛   D.牛耕的使用与推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 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块小田里精耕细作

    B. 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 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 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斯福在首次就职演说中说:“根据宪法赋予我的职责,我准备提出我们积重难返的国家在灾难深重的世界中必须采取的措施。我将竭尽宪法赋予我的权力之所能,尽快将它付诸实施。”罗斯福首先付诸实施的措施是哪一方面

    A. 整顿财政金融

    B. 改善公众生活状况

    C. 兴办大型工程

    D. 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 大生纱厂是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

    B. 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基本消失

    C. 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D. 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洪武四年十二月,‘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籍方国珍所部温、台、庆三府军士……隶各卫为军,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下列选项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B. 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

    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不虚传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这场“商业革命” 最本质的现象是

    A. 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   B. 出现了工商业市镇

    C. 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   D. 海外贸易空前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流行语是一个社会的“口头禅”,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记。下列哪一选项中流行

    语体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放卫星、合作社、大锅饭、大跃进

    B. 市场体制、知识经济、因特网、绿色食品

    C. “个体户”、“万元户”、“一国两制”、“中国特色”

    D. “申奥”、“入世”、“和谐社会”、“就业”、“拆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某实业家奉当局命令,将汉口的部分工厂迁至陕西宝鸡,“圈地四百余亩,迁去纱锭两万枚,布机四百台,粉机约合出粉三千包……筹备经年,始获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业家经营纺织和面粉产业       B.日本加强了侵华战争内地攻势

    C.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严重排挤         D.民族工业发展遭受严重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下列两图。唐代筒车发明和推广后,翻车却仍长期而广泛地存在于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最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政府对农业生产技术并不重视

    B.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较迟缓

    C. 我国南方地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D. 翻车不仅可以灌溉,而且也能排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太祖实录》记载,“杭州郡商贾交易不论货物贵贱,一律金银定价”。这一记载从实质上反映出明代杭州地区

    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了拜金主义风气滋生

    B.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清朝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不仅阻碍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也使中国进一步失去了走向工业文明的契机。对“闭关锁国”政策的准确理解是。

    A. 禁绝一切海外贸易

    B.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C. 禁绝一切对外交往

    D. 严格限制与英国交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

    A. 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   B. 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C. 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 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

    A. 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

    B. 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

    C. 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

    D. 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

    A. 全球化的历史趋势

    B. 西方文明具有强大的优越性

    C. 自由、平等的精神

    D. 西方文化尚未动摇中国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结构示意图”,其中迈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第一步的经济形态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表格中的数字生动地反映了战后美英法三国经济的“滞胀”特征,为此三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是(  )

    A. 自由放任政策

    B. 国家干预政策

    C. 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D. 凯恩斯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据《维多利亚地方史·白金汉郡志》记载,到1800年前后,“在这个郡中已找不到任何妇女为农业生产而劳动了”。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建设占用了绝大多数农业用地

    B. 众多妇女被工厂雇佣,成为女工

    C. 大多数妇女成为家庭主妇

    D. 妇女地位提高,不再从事繁重劳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假如你是一位民族资本家,你在解放前可能的经历是

    ①甲午战争后,发展的条件有所改善,创办一家棉纺织企业,发展情况比较好

    ②一战期间,发展势头强劲

    ③20世纪20年代,遇到很大困难,经营艰难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一度发展比较顺利

    ⑤抗战胜利后很长时间,经营条件明显好转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度出现“短暂的春天”,其外部原因是

    A. 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B. 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C.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新奇的物品),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 政府不重视对手工业生产的管理

    B. 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C. 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 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为山东出土的东汉耕耱画像石(局部),前为一农夫驱一牛一马耕地,后为一农夫驱一牛耱地(粉碎、平整已耕翻的土地)。这反映出当时(   )

    A.传统耕犁构造定型 

    B.耕作技术日趋完善

    C.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

    D.铁犁牛耕推广到南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32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11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表明英国(   )

    A. 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 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渡过经济危机

    C. 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 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该图是20世纪20 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1927---l928 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触市场风险

    B . 1929 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C . 1930---1932 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D . 1932 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仅用十多年时间就成为欧洲第一经济大国。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阿登纳政府采用了一种适合本国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通常被称为( )

    A. 社会市场经济   B. 计划指导型经济

    C. 混合市场经济   D. 政府主导型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都城纪胜·市井》记载,南宋杭州城“其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惟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 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

    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 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日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在“平内寇”“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设备和自然科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厂”的主张,出现了一个兴办工矿企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911年,共创办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462家,开办资本共89693千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董少辉《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农业历史悠久,手工业素称发达,二者在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足以令国人自豪,时至今日仍对我们有深远的影响。下图是某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1)据材料中的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下,中国工业化开始起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抑臣尤有所陈者,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妙在借水火之力,以省人物之劳费……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

    材料二  江南机器制造局已刊未刊各种译著共241种。翻译馆已刊行的193种译书分类如下:政史8种,外交5种,商学3种,教育3种,数学、物理、化学28种,天文、地质测绘9种,农学10种,医学11种,矿冶15种,机械、工程15种,工艺、制造30种,船政7种,军事39种,地图两种,译名表4种,连续出版物4种。

    ——那世平《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的西书翻译及其特点》

    材料三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朱伯康 施正康《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对于机器制造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西书翻译的突出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三的结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