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减少细颗粒物(PM2.5)浓度,北京将进一步淘汰不符合首都功能的污染企业,以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治理北京市工业污染。

    B.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C.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实质上就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即使经历了深重灾难,也绝不放弃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从而促进自我发展的精神升华历程。

    D.由于自贸区致力于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使更多金融、物流和IT等专业人才有机会不出国门,就能拿到远超同行水平的“国际工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岁月留给我们的总是推陈出新的昭示和启迪,当我们再看黄公望那幅声名远扬的《富春山居图》,除了画中令人沉醉的美景之外,自然能体会到画外人的波折坎坷。

    ②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③微信、二维码、云报纸以及便捷性手持移动终端大众传播功能的拓展,集中指向移动互联时代,将新时代下两会中的“随时、随地、随意”的精髓表现得惟妙惟肖

    ④现在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传统的纸质媒体已经四面楚歌,如若不想法设法挖掘其核心竞争力,很有可能被时代淘汰。

    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每个人都应厉行节约,锱铢必较,不浪费一滴水、一粒粮。

    ⑥老人很早就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多年来,茕茕孑立,一个人过着艰难的生活。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③④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一则“招领启事”在格式、表达上有几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招领启事

    各位同学们:

    本人于4月27日下午3:30在学校运动场看台上捡到红色皮夹一只。内有人民币伍拾圆、借书卡一张、饭卡一张、精美图片五幅,请失主速与高三(7)班张宁同学联系,本人十分感谢!

    2018年4月27日

    高三(7)班 张  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我一直认为,除了《三国演义》中的小说形象,真实的诸葛亮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超常名声,多半是因为这篇《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诗中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就是这个意思。

    ①也会使一代代拥有英雄情怀的后人追思、感慨 

    ②即便是一次失败的行动

    ③历史上比他更具政治能量和军事成就的人物太多了  

    ④而一旦有了文学印记  

    ⑤却都没有留下这样的文学印记  

    ⑥因此也都退出了人们的记忆。

    A. ②⑤⑥③④①   B. ②⑤④⑥③①

    C. ③⑤④②①⑥   D. ③⑤⑥④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如今,穿汉服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过去普遍认为,只要民族是落后的,与民族有关的东西就是落后的。当前,我国正积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汉服浓缩了民族文化要素,身着汉服,就是一种流动的宣扬,必能增强文化自信。只要老百姓都喜欢穿汉服,增强其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文化传承有了实践主体。就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①民族落后,与民族有关的东西不一定就落后。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曾说过一段话:“为使人生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琐事,云的光彩,竹的摇曳,雀群的鸣声,行人的脸孔……需从所有日常琐事中体味无上的甘露。”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裁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

    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

    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

    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

    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

    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人民日报》2018年03月14日07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

    B. “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

    C. 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

    D. 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B. 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

    C. 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

    D. 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 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 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

    D. 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冬天和春天

    老何和那个八岁的小孩子成了一对儿好朋友。

    小孩子背个鼓囊囊的大书包,每天下午五点多钟,都要从这里路过,瞅上老何几眼就匆匆走开了。老何觉得这孩子有意思,这天,他站在路边,两手背在身后,问他,嘿,小家伙,你哪村的呀?小男孩停下来,漆黑的眼珠子忽悠转一下,反问老何,先说你是哪村的吧?老何就故意逗他,我问你哩!

    你先说,你是大人!

    好,我是这村的,你哩?

    你说这村的,我怎么没见过?小孩子将一根手指抵住嘴唇,目光盯在老何脸上,盯得很深。老何笑着反问小孩子,说你吧,你哪村的?小孩子说,俺也是这村的!老何又故意沉起脸,说,哦,那你放学为嘛不回家呀,跑这么远?

    那孩子嘴角绽出一缕浅笑,踮起脚,伸手朝西一指,说,喏,那是俺家养鸡场。

    老何朝西边眺望。目光所及,横几排低矮的屋舍,旁边戳几间红砖房,都隐在齐腰高的玉米地里。如今许多人家就在自家大田里建养殖场,养鸡养鸭,养猪,也有盖家具厂、板材厂的,一家子就吃住在厂里。老何喜欢傍晚来村西遛弯,就因为这里还是大片大片的庄稼地,相对清静一些。

    自从和小孩子相识后,老何早上也来村西遛弯了。他对老伴说,村西真是个好地方,对了,还有一个小孩子哩,他每天上学都从那儿过,嘿,像咱小孙子。老伴笑话他是想孙子想疯了,见到小孩子就说像你孙子!老何撇撇嘴,想说什么,又把嘴紧紧抿住了。

    一个小孩子怎么对他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老何似明白,又不明白。

    晚上,老何接到了儿子进生的电话。天凉快啦,想接他和老伴去城里住几天。

    他和老伴非常高兴,比什么都高兴。

    没过几天,老何和老伴就从城里回来了。

    一进屋门,老何一甩手,就将那只鼓囊囊的大皮包扔到了沙发上。真不该去!他发狠地说着,一歪屁股坐在另一只沙发上。呸,咱贱——

    老伴倚住床沿儿,两手按住胸口张大嘴喘粗气。从村北的公路上走回来,她有些累了。你,你值当发那么大火呀?咱就,就当没这个儿子!又说,都是进生做不了大梅的主儿呗!

    纯粹一个窝囊废!老何狠狠地骂,又深深地吐出一口气,鼻头涨红得像酒糟鼻子。

    老伴说,也怪你呗。老何问怎么怪我?老伴说,也许人家大梅不是故意的。老何想不到老伴替儿媳开脱,说,怎么不是故意呢?是呀,怎么就不是故意?大梅明知道他每天早晨起来要上厕所,可她偏要抢先儿,而且进去老半天不出来。连着好几天都这样,还不是故意?

    看着太阳西沉,老何背着手,又溜溜达达来到村西。

    那个孩子又朝他走来。

    哈,放学啦!他笑呵呵地朝他招招手。

    小孩子问老何,爷爷,城里好不好呀?老何点点头,说好,城里非常好!忽然,孩子仰起头,眨眨眼睛,说爷爷,我要去城里上学呀!

    老何一怔,随即就点点头,说,哎呀,好,好哇,城里好。然而,他看到孩子眼里的光又马上熄了,低下头喃喃道,我,我妈和我爸离婚了。我妈要去城里做生意,我们就不回来啦。

    老何呆在那儿,怎么回事呀,才十来天。他想问孩子,但又止住了。他不想再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再说,还用他问呀?村里哪年没有几个离婚的。原因嘛,都大同小异。就扯起脸肌故意笑笑,说,那爷爷再进城的时候,咱们还能见面,是吧?

    小孩子一下高兴起来,拉住老何的手,说,爷爷,那我和妈妈一定去看你。又问老何,爷爷,你什么时候去城里?

    冬天吧,冬天!老何脱口而出,另一双黑亮的眼睛又开始在他脑海里晃动,像从前小河里的小蝌蚪,又像天上的小星星。他的心又被这双眼睛搅乱了。

    爷爷,我问你,为嘛要有冬天和春天呢?小孩子忽然向他提出个问题。

    老何没有正面回答,一双大手,将孩子的脑袋几乎整个盖住了,抚摸着说,爷爷先给你打个比方吧。四季就像人,春天就是小孩子,就像你。夏天呢,就是青年人,就像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秋天就像你爸爸妈妈——

    孩子觉得有趣,咧开嘴呵呵地笑起来,又问,爷爷,你还没说呢,冬天是什么?

    冬天嘛,冬天就是老年人。就像我!老何伸出一根指头,指指自己肥大的鼻头。

    孩子晃着脑袋笑,这次是咯咯的大笑,早忘记老何其实还没回答他的问题,大声嚷道,哎呀,冬天就是老爷爷,老爷爷就是冬天。再往后呢,再往后是什么?

    再往后又是春天,又是小孩子!老何伸手在空中画个大圆圈,最后手指落在了孩子的鼻尖上,你就是春天,春天就是你!

    哎呀,我明白啦,冬天就是迎接我们小孩子的,是不是呀爷爷?为了这个发现,孩子高兴地拍起小巴掌,鼓囊囊的书包也跟着乱晃。

    没错,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春天就是小孩子!

    回到家,老何凑近老伴,眯起一只眼问,老婆子,我来考你,冬天是什么呀?

    老伴没好气地翻他一眼说,冬天就是冬天呗。哼,吃饱撑的,问这个!

    老何哈哈地笑了,用手一指老伴,嘿,错了吧?冬天就是你和我,就是咱俩,老头老太太!

    老伴倒觉得有趣了,眨巴眨巴眼睛,问他,春天呢,你说春天是什么?

    唔,春天就是春天呗。

    老伴嗔道,哼,死老头子!春天到底是个什么?

    老何两只大手用力一拍,笑得更响了,但没有回答老伴,故意卖关子,说,冬天就是迎接春天的——

    哼,你个死老头子!老伴不明白老何为什么这么开心,和上午哪像一个人?也不再关心春天是什么,认为老何逗她玩呢。然而,脑子里却跳出一双眼睛,那眼睛像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又似从前小河里游动的小蝌蚪。耳边呢,也响起那个稚嫩的声音,奶奶,奶奶——

    她的心就颤动了一下。于是打定主意,冬天还要和老何去城里住几天,不光是为了看小孙子,她要让大梅轻松几天。两口子都上班,平时忙得要命,她帮他们收拾收拾家务,做做饭,当然,还要给儿子多带点西瓜酱。

    (取材于康志刚同名小说)

    1.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老何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2.作品中小孩提及父母离婚,老何有所触动。这一情节能否删去?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3.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小说展示了农村留守老人孤独的生存境况;有人认为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两种不同生活观念的冲突……你同意哪种说法或者你有其他的看法吗?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仁寿县太君吴氏墓志铭

    曾巩

    仁寿县太君、抚州金谿吴氏,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之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之妇,年六十有六,嘉祐八年八月辛巳卒于京师,十月乙酉葬于江宁府之蒋山。

    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然好问自下,于事未尝有所专也。其平生养舅姑甚孝。盖侍郎七子,而少子五人,吴氏出也。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曰:“吾爱之甚于吾子,然后家人爱之能不异于吾子也。”故其子孙已壮大,有不知为异母者。居久之,二长子前死,夫人已老矣,每遇其嫠妇异甚,而身为字其孤儿,忘其力之惫也。其处内外亲疏之际,一主于恩,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有以穷归己者,急或分衣食,不为秋毫计惜,以其故至不能自给,然亦未尝不自若也。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盖笃行如此,而天性之所有也。其自奉养,未尝择衣食;其视世俗之好,无足累心者。方其隐约穷匮之时,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或谓可强起之,夫人曰:“此非吾所以教子也。”卒不强之。

    及处显矣,其子尝有归志,而以不足于养为忧。夫人曰:“吾岂不安于命哉?安于命者,非有待于外也。”其子为知制诰,故事,其母得封郡太君,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此夫人之德见于行事之迹,而余以通家,故熟于耳目者也。夫人之考讳畋,畋之配黄氏,两人者皆有善行,乡里称之。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七子者,曰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安仁宣州司户参军,安石尚书工部郎中、知制诰,安世太平州当涂县主簿,安礼大名府莘县主簿,余未仕也。女三人,长适尚书虞部员外郎、沙县张奎,次适前衢州西安县令、天长朱明之,次适扬州沈季长。孙男九人,曰雱、旁、瓬、方、亢、防、斿、旂、 放。孙女九人,长适解州安邑县主簿徐公翊,次许嫁太庙斋郎吴安持,余尚幼。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而身为字其孤儿           字:养育

    B. 卒不强之               卒:死,去世

    C. 夫人之考讳畋            考:父亲

    D. 次适扬州沈季长           适:出嫁,嫁给

    2.下列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吴氏“心胸宽广、仁爱”的一组是(   )

    ①然夫人之爱其长子,甚于少子

    ②其嫁三从之孤女如己女,而待长子之母族如己族

    ③朝廷尝选用其子,坚让至于数十

    ④有谗讪踞骂己者,数困苦,常置之,不以动声色,亦未尝有所含怒于后也

    ⑤而黄氏兼喜阴阳数术学,故夫人亦通于其说

    ⑥夫人不许言,故卒不及封

    A. ①②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④   D. ③⑤

    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吴氏是北宋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亲生母亲,尚书都官员外郎、赠尚书刑部侍郎、抚州临川王公讳益的夫人,卫尉寺丞讳用之的儿媳。

    B. 吴氏在家相夫教子,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前后一共抚养十个子女长大;每次遇到有困难的孤儿寡母,她也帮助养育,不辞劳苦。

    C. 王安石担任知制诰,按照朝廷惯例,其母可以封为郡太君,但吴氏坚持不让人说,以至于最终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

    D. 作者在铭文中盛赞吴氏一生的功德,说她培养了七个杰出优秀的儿子,善良仁德,不与人计较,对人极为关怀,别人有难,不惜委屈自己,慷慨帮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好学强记,老而不倦,其取舍是非,有人所不能及者。

    夫人曰:“吾岂不安于命哉?安于命者,非有待于外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晓望

    唐·杜甫

    白帝更声尽,阳台曙色分。

    高峰寒上日,叠岭宿霾云。

    地坼江帆隐,天清木叶闻。

    荆扉对麋鹿,应共尔为群。

    (注)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当时流寓夔州瀼西。

    1.颈联的景物描写,显出作者的匠心,历来为人称道。试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2.结合诗句,请简要分析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3)淇则有岸,____________。(《诗经 氓》)

    (4)___________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依据《三国演义》中的情节内容,请简述“挥泪斩马谡”这一情节中诸葛亮“挥泪”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