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单选题 8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 财产

    B. 地域

    C. 信仰

    D. 血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 礼仪

    B. 政权

    C. 风俗

    D. 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唐以来,“道”是以监察和军事合成的,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号令自出,以相侵击,掳其将帅,并其土地,天子熟视而不知,反为和解之”。这种现象造成的结果是

    A. 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B. 直接引发唐末农民战争

    C. 使地方凌驾于朝廷之上

    D. 导致北方边患日益严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汉时期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这一做法

    A. 标志着封建制度由此开始   B. 旨在限制丞相权力的扩张

    C. 强化了察举制的重要地位   D. 有利于减少重大决策失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 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生产环境

    B. 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C. 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 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A. 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皇帝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8 题
  1. “禹铸九鼎”“禹开九州”是上古时候的传说,它们实际上反映了

    A. 禅让制的结束

    B. 商王朝的发展

    C. 夏朝的建立

    D. 西周的强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考察我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如果从社会形态来说,可以划分为奴隶社会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政治制度;如果从政治体制来说,可以划分为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如郡县制);如果从权力系统来说,可以划分为血缘集权统治和政治集权统治。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A. 王位世袭

    B. 中央高度集权

    C. 等级森严

    D. 有浓厚血缘色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 太尉

    B. 廷尉

    C. 丞相

    D. 御使大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A. 内朝决策,外朝执行

    B. 将相权一分为三

    C. 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 尚书被中书取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B. 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C. 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 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杨宁一先生在《历史学习新视野》中说:“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无论是两级制还是三级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隙过大的缺陷。而元代行省既是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特点……使全国的的行政体制基本上做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杨宁一先生在这里主要是说

    A. 行省合理地划分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B. 行省是中书省派出的行使地方行政权力机构

    C. 行省有效地弥补了中央与地方的空当

    D. 行省的设立是为加强对地方军事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直接原因是明代

    A.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B.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C. 废宰相权分六部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中“军机房”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 参与国事决策

    C. 提高了行政效率

    D. 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 各国普遍进行改革

    B.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 奴隶起义频繁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丞相是“百官之长”,为皇帝助手,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掌握军队……但实际上,自秦统一中国后,太尉一职并未任命任何人,只是虚设其位而已。……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又为“副丞相”,实际作用是牵制丞相……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1)据材料一,秦朝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之间形成了一种什么关系?这些措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在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部门官员的意见,试评述此举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回答问题:

    (1)材料一和二分别体现的是什么制度?它们有何共同特点?

    (2)与上述制度相比,材料三所述制度有什么优越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