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关于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是( )

    ①自然带沿着东西方向有规律的更替 ②以热量为基础

    ③在低纬和高纬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④中纬度不体现此种分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物影响自然地理环境其它要素,下列关于生物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正确的是

    A. 森林使昼夜温差变大

    B. 植被加快了海陆间水循环的速度

    C. 陆地上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的风化

    D. 森林加大径流的季节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两句所讲述的自然景观属于( )

    A. 从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   B. 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

    C.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D.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在有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分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山麓和山顶的植被差异   B. 山麓和山顶的地形差异

    C. 山麓和山顶的土壤差异   D. 山麓和山顶的热量和水分存在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读我国东线放蜂线路示意图,图中放蜂路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

    A. 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B. 垂直地域分异

    C. 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分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导致I、II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   B. 光照   C. 降水   D. 热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皮拉大沙丘(下图)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非洲某区域图,E为纳米布沙漠,该沙漠最宽处达160千米,而最狭处只有10千米,它沿非洲西南大西洋海岸延伸2100千米,其沿海岸线延伸的原因是( )

    A. 陆地的纬度分布   B. 降水条件   C. 地形   D. 洋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 )

    A. 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B. 沿纬线方向更替   C. 东西方向变化   D. 南北方向延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

    A. 南坡3500米   B. 南坡2000米   C. 北坡3500米   D. 北坡2000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图是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下题。

    甲、乙、丙景观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规律   B. 经度地带性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我国内蒙古高原自西向东呈现出从荒漠-草原-森林草原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带(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题文)读下图,甲大陆①自然带与乙大陆⑤自然带类型相同,关于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B. 都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候干旱而形成的

    C. ①自然带受西风带影响;⑤自然带受寒流影响

    D. ①自然带深居内陆;⑤自然带地处山脉背风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内蒙古自治区自东向西呈现“森林一草原一荒漠”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属于(   )

    A. 纬度地带性   B. 非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经度地带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地区的高大山岭中,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最典型的是 ( )

    A. 内陆地区   B. 低纬度地区   C. 中纬度地区   D. 高纬度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造成由沿海向内陆地表景观地域分异明显的主要原因是(  )

    A. 从沿海到内陆,降水迅速增加   B. 从沿海到内陆,气温迅速降低

    C. 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逐渐减少   D. 从沿海到内陆,气压逐渐降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为“四地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  )

    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是

    A. 甲>丁>丙>乙   B. 丁>甲>丙>乙   C. 乙>丁>甲>丙   D. 丁>乙>丙>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题文)安徽黄山山体主要由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构成。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下列有关A(30°N,155°E)和B(30°S,150°E)两地方向辨别依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A地南坡积雪融化快,北坡积雪融化慢   B. A地树木年轮北疏南密

    C. B地不能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   D. B地房屋一般坐北朝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

    A. 降水垂直变化   B. 热量垂直变化   C. 光照垂直变化   D. 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读某山地的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以及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丁是该山地所属的高山气候区的范围,回答问题。

    (1)左图中①、②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_____)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B.针叶阔叶混交林带、高山草甸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     D.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

    (2)在南坡耕地和林地交界处,夏季的气温约是 (_____)

    A.10℃   B.12℃    C.20℃  D.25℃

    (3)右图中,甲代表的气候类型为 __,丙代表的自然带名称为_____ ,甲、乙两种气候类型的差异体现了哪种地域分异规律:________ 。

    (4)冬季,该山区的滑雪运动能吸引大量游客,但世界最著名的滑雪场大都位于该山脉北部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读下面的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图中箭头判断,此时,d处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控制亚欧大陆的大气活动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南沿海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 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

    (2)F海峡表层海水流向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3)c处自然带名称是 ________ _______ ,自然带a到d变化反映了自然带的 ________ _________ 地域分异规律。

    (4)A、B、C、D四地的盐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10年2月20日凌晨开始,持续数小时的暴风雨猛烈袭击马德拉岛,这是马德拉岛自1993年以来遭受的最大的一次强暴风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全球性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此季节马德拉岛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此次暴风雨引发了 ________________            等地质灾害,给当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2)导致图中甲处等温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       , ________________     

    (3)欧洲大陆50° N附近地区自西向东植被的变化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和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字母A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C地区自然带的主要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甲、乙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西坡植被分布的是________图,乙图中自然带①⑤⑥⑦的变化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读理想大陆气候分布、世界部分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各题。

    (1)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左图所示是 ________ (季节)。终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形成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分析乙处形成①气候类型的成因。 

    (3)上图四种气候资料符合⑥气候的是________

    (4)描述从沈阳市向西到乌鲁木齐市沿途自然带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