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   )

    A. 公车上书 B. 创办《万国公报》 C. 成立强学会 D. 开办新式学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文章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请问这“两位先生”指的是( )

    ①民权   ②民主   ③科学   ④目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赵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 林则徐   B. 张謇

    C. 张之洞   D. 詹天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不包括

    A. 张作霖

    B. 袁世凯

    C. 孙传芳

    D. 吴佩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口岸不包括

    A. 广州

    B. 南京

    C. 厦门

    D. 上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这些内容应出自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兴化某校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利用暑假期间,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A. 北京

    B. 上海

    C. 南昌

    D. 武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A. 轮船招商局

    B. 汉阳铁厂

    C. 湖北织布局

    D. 江南制造总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拯救和改造中国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的统一的革命组织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强学会

    D. 中国国民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青年揭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一个时代”是

    A.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B. 民主科学时代

    C. 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如果你想去参观中共一大的会址,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A. 广州

    B. 南京

    C. 北京

    D. 上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事件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七大的召开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民谣亦能证史。江西民谣:“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吴起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会宁会师

    D. 甘肃会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电视台将摄制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宣传片,栏目组要实施拍摄反映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场景,应到(  )

    A. 遵义   B. 吴起镇   C. 会宁   D. 延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的废除是在

    A. 唐朝

    B. 清朝

    C. 中华民国

    D.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是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9月2日

    C. 1945年8月6日

    D. 1945年9月3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一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完成相应的填空。

    A、        B、        C、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认为“一切要其大成”在于改变什么?

    材料四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变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器,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4)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各是什么?从此中国完全陷入了什么社会的深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前,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敢言……”

    材料二:“只要有人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出去,不论他是哪一阶层的人,我都愿意把我自己所有的力量给他,并且我愿意无条件的听命于他。”

    ——张学良

    材料三: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等后退。

    ——第二九军司令部

    (1)东北人民“苦难十四年”开始的标志事件是1931年的什么事件?

    (2)材料二中,张学良为劝谏蒋介石抗日,发动了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解决方式是什么?

    (3)日本帝国主义曾疯狂侵略中国。请分别列举“十四年”间国民党和共产党抗日的战役一例。

    (4)材料三涉及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的开始?

    (5)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时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什么会议?把什么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是两个关键的政党。他们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中国的政局和前途。

    (1)根据所学内容及表格信息提示,在下列表格的空白处填上恰当内容。

    材料: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进行了三年艰苦卓绝的人民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2)指出国共第二次分裂时期,解放军走向战略反攻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材料: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

    ——摘自毛泽东1946年与斯特朗的谈话

    (3)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摧垮南京国民政府的战役又是什么?

    (4)你觉得国共两党应该建立怎样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