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历史上由于植被破坏,加上降水变率大,导致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这体现了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   D. 周期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可能诱发地震的人为原因是( )

    A. 大型水库蓄水   B. 人为产生的环境污染

    C. 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   D. 对地表植被的长期破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 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 热量丰富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郑板桥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破岩”说明在土壤形成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 气候   B. 地貌   C. 生物   D. 水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题文)对土壤的形成起主导作用的是( )

    A. 气温   B. 地形   C. 生物   D. 降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  )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附近   B.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界线附近

    C.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附近   D.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附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水葫芦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上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它生命力旺盛,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自上世纪60年代,水葫芦在国外已经声名狼藉,到处遭到斩杀.称它为“紫色恶魔”.水葫芦在各地抢占水面,影响航运.窒息鱼类,危害健康.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某个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题文)下图为“某年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距平(与多年平均值的差)示意图”。据图分析,该年( )

    A.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地区降水偏多   B. 全球气候正常

    C.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地区降水偏多   D. 秘鲁寒流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94美国科学家在圣马太岛放养了29只驯鹿,由于无天敌,环境好,10年后达到1000只,20年后达到6000只,又过了三年只剩下42只,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  )

    A. 生产功能   B. 平衡功能

    C. 调节功能   D. 分解功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无关联

    B. 地质作用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C. 气候要素直接影响生物、水文等要素,但生物、水文不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D.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题文)下列不属于影响流域汇水速度因素的是( )

    A. 地面坡度   B. 土壤含水率   C. 植被覆盖率   D. 河谷的顺直程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畜粪是牧区常用生活能源,长期、大量使用会导致牧区( )

    A. 牲畜病害增加   B. 能源资源匮乏

    C. 土壤肥力降低   D. 大气污染严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题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陆地自然带。

    B. 风化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其产物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C. 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地转偏向力。

    D. 水循环加剧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澳大利亚东北部近海分布着大片的生物礁——大堡礁。近年来,这些生物礁的缔造者——珊瑚在大量死亡。据研究,这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及全球气温升高有关,这说明了地球环境具有( )

    A. 整体性   B. 地域差异性

    C. 独特性   D. 表现复杂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示意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 87.5°E,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

    A. 植被茂密,降水丰富   B. 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

    C. 临近海洋,水汽丰富   D. 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题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自然地理环境呈现整体性特点,下列关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描述最可信的是( )

    A. 枯水期时,河流搬运能力降低,河水含沙量增加

    B. 洪水期时,河流携带大量矿物质到河口,加剧咸潮危害

    C.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风力侵蚀作用强烈,流水侵蚀作用较弱

    D. 北美西部温带荒漠的沙尘被气流携带到北太平洋,利于渔业资源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题文)下列行为不会引起自然地理环境生态功能失调的是( )

    A. 长江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   B. 黄土高原上大规模垦荒

    C. 经常清除林区内的枯枝烂叶   D. 长江中上游营造水土保持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

    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殖民者带到澳大利亚大陆的狗沦为野狗后,对这里的羊群造成极大的危害。

    请分析这里为何野狗为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读图13,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_________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2)在“洋流分布模式图”中标出a、b、c、d四处洋流流向,d处洋流属于________(暖流或寒流)。e处洋流对“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的E处沿海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

    (3)D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___________,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 ___________。

    (4)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_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________ 为基础的。自然带⑤⑥⑦⑧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中的  ________ 地域分异,这种分异主要受 _____ 条件控制。

    (5)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全球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进而对于沿海地区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材料二: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材料三: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图。

    (1)楼兰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

    (2)说明材料体现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城镇示意图”,填空回答图中数字处人类开发利用不当产生的问题。

    (1)林区过度采伐森林→________→水土流失→________→水害。

    (2)在林区修建旅游设施和道路→________→水土流失。

    (3)上游用水量剧增→河流径流量________→河流自净能力减低。

    (4)河沙开采过量→河床堤岸________→河岸后退→水害。

    (5)城市过量开采地下水→________→海水入侵。

    (6)河流径流量减少、海水入侵→河口________→航道变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