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A. ①②都正确   B. ①②都错误

    C. ①正确②错误   D. ①错误②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七年级(2)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 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 乙同学扮演被国君派往地方任职的官吏

    C. 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 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禁止土地自由买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国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两句诗“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A.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 北方战乱频繁   C. 北方统治者残暴   D. 南方经济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七年级有一位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早期人类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烧烤食物      

    ④住半地穴式房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说道: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最早享受米饭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 北京人时期   B. 尧舜禹时期

    C. 夏朝建立初期   D. 西周建立初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人物与事件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 启——建立夏朝   B. 汤——建立商朝

    C. 周武王——建立西周   D. 周平王——建立东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西周初年,疆域辽阔。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是哪一种制度?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因为商朝

    A. 有了官吏   B. 有了确切纪年

    C. 有了青铜器   D. 留下了记载历史资料的甲骨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7年5月3日,安徽省颖上县第十二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管子即管仲,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被称为“春秋第一相”。他辅佐下列哪位诸侯成为春秋首霸?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88年在巴黎,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讨论新世纪的前途。他们认为21世纪,人类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的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你认为孔子的“智慧”是

    A. “无为而治”   B. “兼爱”“非攻”

    C.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以法为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始皇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A. 任免官吏   B. 皇权专制

    C. 思想控制   D. 言即法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资料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了秦朝

    A. 刑法严酷,人民经常受处罚   B. 当时社会治安混乱

    C. 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   D. 国民素质不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深远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B.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事迹相符合的是

    A. ①秦始皇统治期间秦朝灭亡   B. ②汉高祖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C. ③汉文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D. ④汉景帝参加了楚汉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武帝时,有人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A.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D. 仁政治国,轻徭薄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几次社会比较安定、经济比较繁荣的局面。出现在东汉的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有

    A. 南非   B. 北京   C. 河西走廊   D. 辽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列科技成就,对人类文明传播影响最深远的是

    A. 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华佗发明了“五禽戏”

    C. 司马迁编写《史记》   D.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A. 焚书坑儒   B. 赤壁之战

    C. 八王之乱   D. 七国之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成语与淝水之战有关的有

    ①揭竿而起

    ②破釜沉舟

    ③风声鹤唳

    ④草木皆兵 

    ⑤投鞭断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阅读下列表格,其姓氏的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独孤

    贺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丝绸之路   D. 孝文帝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你认为对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A. 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76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突出贡献?

    A. 撰写了《齐民要术》   B. 对圆周率的精确推算

    C. 创制了《大明历》   D. 写出了《水经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人誉为“书圣”,《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这里的“他”是

    A. 王羲之   B. 顾恺之

    C. 祖冲之   D. 贾思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尽管各民族之间曾经存在矛盾与冲突,但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一直是历史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即南方地区的开发和融合加强,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

    材料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不断内迁,大量南下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在黄河流域杂居相处,彼此交往。他们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相互渗透,取长补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在北方边境主要与哪个少数民族战争不断?为了抗击这一民族,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的贸易和交流频繁”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为了保证与西部贸易的畅通,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了什么管理机构?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少数民族为革除落后习俗、吸收汉族先进文化而进行了改革?改革名称是什么?请举出该改革的两项措施。

    (4)请你谈谈民族关系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卷六十四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三国志》

    材料四   如下图所示:《三国鼎立形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所采纳?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是指哪次战役?什么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分别写出A、B、C三个国家的名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