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4 题,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4 题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工业革命后发生的世界市场使“一种与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作者主要在说明工业举命

    A. 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 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 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 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步扩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由此列宁

    A. 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性

    B. 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

    C. 明确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D. 借鉴了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 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 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世纪末,山东桓台县苗世厚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C. 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思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探索的时代”、“发现的时代”、“扩张的时代”。以下史实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 黑奴贸易十分盛行   B. 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

    C. 荷兰成为贸易强国   D.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英国一家杂志评论说:“多年以来,我们都被一个精心的阴谋所操纵,目的是建立一个涵盖全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将有一个傀儡议会、一支联盟军队、一种货币。联盟总统取代我们的立宪君主。降下大英米字旗,升上那片有黄星的蓝色抹布。”对这段文字理解最恰当的是

    A. 英国的资本主义对抗苏联的共产主义

    B. 大英的自由民主对抗纳粹的扩张主义

    C. 英国文化优越感担心美国的霸权优势

    D. 大英的孤立心态抗拒欧洲的联合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GNP年增长

    失业率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1968~1972年

    4.3%

    3.2%

    4.8%

    1973~1975年

    2.4%

    5.3%

    9.4%

    A. 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 数字的变化与“新经济”有关

    C. 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 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文献与考古表明,唐朝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氏锦”。这表明

    A. 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深入

    C. 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 唐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了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亊英国沿海的贸易,完全取消了《航海条例》的限制。这表明英国

    A. 逐渐放松了对世界市场的控制

    B. 海上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C. 经济政策受到经济实力的影响

    D. 对外贸易政策反复无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二者“相匹配”开始于

    A. 工场手工业时期

    B.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安徽凤阳农民的流行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①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②土地经营体制变革给农村注入活力

    ③说明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

    ④表达了农民对当时农村改革的拥护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带一路”(注:“一带一路”全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项重要的中长期国家发展战略,跟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相比最大不同是

    A. 是历史上丝绸之路的再现或重建

    B. 扬国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

    C. 是相关的互利共赢“利益共同体”

    D. 套用西方的海洋观,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范仲淹在一篇赋中写道“器以象制,水以轮济,假一毂汲引之利,为万倾生成之惠”,这描述的工具是下图中的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是1949-1957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平均增长率示意图(单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B. 工业化发展取得成就

    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功

    D. 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

    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整体史观下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唯一模式

    ②以家庭为生活、生产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江泽民在香港“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开幕晚宴上宣布:“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更加积极地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这一时期中国采取的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A. 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   B.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加人世界贸易组织   D. 参加20国集团峰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曾国藩立稿、李鸿章会衔上疏清廷“今中国欲仿效其意而精通其法,当此风气既开,似宜亟选聪颖子弟,携往外国肄业,实力讲求,以仰副我皇上徐图自强之至意。”洋务派此举的深远意义是

    A.开“西学东渐”之风      B.开近代教育出国留学之先河

    C.推动“中学西传”       D.维护封建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不同之处是(   )

    A.建立起制度性协调机制

    B.欧美与其他地区差距悬殊

    C. 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实现了自由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我国最早出现的民族工业是(    )

    A.洋务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图为1950—1984年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示意图。导致后来苏联与中国粮食产量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苏联处于寒温带,中国处于亚热带

    B. 苏联农业集体化效率低下,中国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国与苏联的农业劳动者素质不同

    D.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于苏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1970年西欧与美国经济对比表,对此表所反映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出口贸易

    西欧

    美国

    黄金外汇储备(亿美元)

    885

    426

    钢产量(亿吨)

    270.3

    117.0

    汽车产量(万辆)

    936.4

    824.4

    水泥产量(万吨)

    11120.3

    6405.6

    A.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导致美国经济水平下降

    B. 西欧经济发展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C. 欧洲的联合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D. 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美国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为“新经济的胜利”。在技术方面主导美国“新经济”增长模式的是

    A.生物技术      B.航天技术

    C.信息技术     D.冶炼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A. 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B. 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C. 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D. 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大的潮流,对世界和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来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

    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1930年,美国通过了历史上最高的关税法——《霍利——斯摩特关税法》。美国政府为提高国内商品价格、增强对外贸易的竞争力,美元实际贬值达到41%。

              ——根据金卫星《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教世界经济会议》整理

    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不少国家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超过30%,个别国家达到了50%~60%。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富国与穷国人均收入的比例,1960年是30:1,1990年增加到60:1,目前已扩大到74:l。全球收入最高的五分之一人口,占有全球生产总值的86%。……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属于夕阳产业,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的同时,把夕阳产业带进了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专家们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权力正从政治家手中转向大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的董事会会议室。

    (1)据材料一,分析面对经济危机,各国在国际贸易领域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补充材料第一段省略号的内容)

    (3)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警惕哪些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目前,世界贸易总额约占世界年GDP总额的1/4左右。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增长率大大高于世界经济增长。20世纪90年代,世界贸易额平均每年增长6℅;2000年增长速度达到12.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片是哪个国际组织的总部?其前身是什么?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际组织是怎样建立的?它的建立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国际组织的建立有何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简称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和全球范围的一次信用危机。危机造成的股市恐慌和损失是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仅10月前7个交易日,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21%,全美股票市值蒸发2.5万亿美元,堪比上一次大恐慌的状况。“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像上一次大恐慌一样,发端于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向其他国家蔓延,变成了全球金融危机。

    ——《半月谈·美国金融危机殃及全球世界经济在十字路口彷徨》(2008年10月)

    材料二: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01版)

    材料三:在罗斯福新政问题上,就不乏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他们认为,大萧条原本只是经济周期中的一个波谷,美国很多经济周期中的波谷——比如1894年及1921年的经济萧条——都可以通过市场的调节能力自我修复,大萧条之所以十多年阴魂不散,恰恰是因为政府在帮倒忙。

    ——刘瑜《罗斯福新政的另一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约80年前那次大萧条”是指哪一次经济危机。两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为什么两次危机都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现象?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国政府与罗斯福新政应对危机有些做法相似,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共性?

    (3)结合材料二、三,谈一谈你对应对经济危机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新中国各个阶段,农业发展曲折前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本章程所说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劳动农民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帮助下,在自愿和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

    第二条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的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取酬”,不分男女老少,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1956年6月)

    材料二民工队来买菜的人说,村里的红薯已经吃光了,刘引芝的父亲死了。肿病——劳动过度,营养不良。缝纫室的哥嫂同时死亡,也是肿病。1959年旱灾,1960年春夏,该还有多少人死亡呢?(1959年11月4日)。

    劳动队真是天堂。徐从周的孩子在这里吃了晚早二顿稀饭,欢喜得不得了。徐从周是在避难所里。我对他说,现若他仍在农村,目击心伤,如何过去?(1959年11月4日)

                                   ——顾准《商城日记》节选

    材料三18个“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的1978年,他们的人均年收入仅仅22元,第二年跃升为400元,一举脱贫,从此与温饱相伴。从那以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对缓慢,1993年约为1100元。……性格开朗的关友江对记者说起了顺口溜:“一年超越温饱线,二十年没过富裕坎。”

    ——《今日小岗村:一年超越温饱线,廿年没过富裕坎》(1经济参考报)

    (1)据材料一,概括高级农业合作社的特点,并分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积极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怎样的经济状况?造成该状况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78年后,农民迅速实现温饱的主要途径。为加快农村“富裕”,还有哪些措施可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