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我们的工作”包括(    )

    A. 制定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颁布《土地改革法》

    C. 制定“一五”计划   D. 决定抗美援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流传着一首歌谣:“天上多少星,小孩数不清;全民盖土炉,神仙数不清。”材料所述现象产生的影响是(    )

    A. 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B. 提高了生产效率   C.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D. 破坏了国民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

    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

    ③电影《上甘岭》

    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开着一辆解放牌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这种情景最早会出现在(   )

    A. 抗美援朝时期   B. “文化大革命” 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一五”计划完成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 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 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 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 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响应政府号召,主动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府对同仁堂的改造方式是(    )

    A.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建立股份有限公司

    C. 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   D. 转变为国营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    )

    A. 国家的名称变了   B. 国家独立富强了   C. 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 人民的生活改善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是因为(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②志愿军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

    ③志愿军战士保卫了国家,也为国家和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④中国人民志愿军有着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

    C.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D.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2年,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成良田。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了(       )

    A. 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 B. 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 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国延续两千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和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分别终结于(    )

    A. 鸦片战争 开国大典   B. 中共成立 抗战胜利   C. 辛亥革命 土地改革   D. 戊戌变法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大的是(    )

    A. 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B. 工业和农业   C. 轻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D. 农业和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阻隔长江南北交通的“天堑”变为“通途”的第一座桥梁建立在(   )

    A. 武汉 B. 南京 C. 上海 D. 重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表是1952—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统计表,这一阶段农业总产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我国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有(    )

    ①原子能工业

    ②航天工业

    ③电子工业

    ④石油工业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B. 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

    C.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拨乱反正是(    )

    ①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③党的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④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⑤党的经济路线的拨乱反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⑤   D. ①②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

    答:

    (2)图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指挥者是谁?这件事在历史上有何意义?

    答:

    (3)图三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事件?它有什么意义?

    答:

    (4)图二与图三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数据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1)材料一反映的现象是什么?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答: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答:

    材料三:如下图。

    (3)图片A、B、C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答:

    (4)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1)材料一论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哪一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答:

    材料二: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毛泽东在1954年某次会议上的讲话

    (2)材料二中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答: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3)材料三中,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致死,说明了什么?

    答:

    材料四: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4)请你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