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来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比喻,抒写了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深沉苦闷。

    (3)荀子《劝学》中与当代人终身学习的理念相似的一句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信确实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联系在于,作为伦理道德范畴,两者内容基本相同,可以通用;区别在于,诚是一个形而上的本体范畴,信仅仅是形而下的实践概念。自孟子始,把信与诚结合在一起,这对信概念的发展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诚是信的灵魂,信的行为因诚而立。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诚反映客观世界的本真状态,是自然法则;信反映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做人的准则。。

    ②信是平等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道德原则。尽管人伦之中不平等关系居多,但在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中,无论是熟人社会还是陌生人社会,都是平等交往的关系居多数,因而信对于人生更重要,具有广泛而现实的意义。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对于现代社会而言,仍然有着借鉴指导意义。现代社会是民主政治,强调权利平等;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强调交易平等;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强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怪乎,近代革命先驱谭嗣同虽然主张整体废除三纲五伦,却强调要保留朋友一伦。在他看来,“五轮中于人生最无弊而有益,无纤毫之苦,有淡水之乐,其为朋友乎!”保留朋友一伦的意义在于“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意,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矣”。

    ③每个人的人生都会经常遇到如何立身处世的问题,信是人生立身处世之基,人而无信,则寸步难行,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辄,其何以行之哉?”儒家运用信的概念于政治领域,主要是为统治者获得民心提供警示。我国传统政治伦理一直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诚信是治国安邦的基本要求,诚信与礼义合治国家,不仅可以赢得本国百姓的民心,而且可以使其他国家的老百姓慕名而归。

    ④先秦诸子百家都关心和认同信的观念,儒家关切尤甚。信是儒家重要的思想范畴,构成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社会能够基本做到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都受赐于儒家之之信的观照和浸润。信不仅是传统社会坚守的伦理准则,更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行为規范,是全世界都能够接受和必须遵守的最低限度的伦理道德原则。

    (摘编自夏海《儒家之信所蕴含的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诚是自然法则,信是做人的准则,所以诚与信,是天道与人性的关系。

    B. 儒家之信所蕴含的平等价值,实质上就是强调民主法治,权利人人平等。

    C. 儒家把信运用于政治领域,是为统治阶级的服务,并没有考虑百姓的利益。

    D. 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受到了普遍的认同,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把“诚”和“信“两个概念做了比较,阐明了两者辩证统一的关系。

    B. 文章用谭嗣同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五伦之中以不平等关系居多,但朋友一伦是平等的。

    C. 文章第三段分别从信是立身处世之基和信是治国安邦之道两个角度阐述了信的意义。

    D. 文章使用了比较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方法,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早期儒家思想中,“诚”和“信”是两个意义高度重叠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

    B. 信是任何一种社会都必需的道德原则,人如果没有信,则难以立足于世。

    C. 诚信治国,统治者首先要做到讲信用、守信诺,这样就可以赢得百姓的心。

    D. 儒家之信是传统社会基本能够和谐相处、交易有序、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的前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一条消失的河流的源头

    阎豫昌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河流虽然消失了,源头仍有清泉从地心喷出。

    这不是一条无名小河的源头,而是古代著名的济渎。济渎东西两源汇合的清波曾经能够独流入海。《尔雅·释水》记载:“江淮河济为四渎。四渎者,发源注海者也。”

    如今,济渎源头的泉水,仍似珠玉般从地心涌出。今人不见古人面,但古人留下的笔迹和行踪,却是可以寻觅的。一串泉水如一串闪光的故事,诉说着古老的史实和神话。这儿曾使司马迁留连忘返,他在《史记·封禅书》写道:“四渎者,江淮河济也。”

    我站在司马迁曾漫游过的济渎源头。这源头在至今犹存的豫北济源县的济渎庙里。庙里有几棵古老的汉柏,枝头的新叶仍然青翠芬芳,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

    “四渎”和“五岳”一样,受到古代帝王隆重的封禅。济渎庙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仍占地一百多亩,保留着清源洞府门、济渎神寝宫等七十多间宋元明清建筑。人们由此可以遥想它自隋代开皇二年兴建庙宇以来的繁荣。

    醉心于畅游名山大川的唐代文人,曾于月夜泛舟济渎。如今,唐时的河道消失了,那歌吟却依然在《全唐诗》中回响:

    济水出王屋,其源来不穷。濮泉数眼沸,平地清流通。

    这是诗人李颀的歌吟。如今,诗人赞叹的那可通舟船的清流,只有那几棵两千多岁的“将军柏”在朦胧的月夜中、在如梦的忆旧中才能闪现吧?

    “将军柏”当然也记得,那位名叫白居易的大诗人,倚在它的树干下,深情地注视着齐渎的泉水向东涌流,放声长吟:

    朝宗未到海,千里不能休。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

    这位大诗人从济水东流不到大海决不停留的奔腾向前之势,悟到了人生哲理。

    济水哺育了两岸的百姓,也哺有了诗人文豪,给他们以哲理和诗情。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这里,曾诞生过许多绚丽的神话。

    济水源头,汇出的一潭清水曾被称为“小北海”,也是济渎神的“河宫”。皇帝和大臣们,曾毫不吝啬地向河宫抛下长长的金银项链,名曰“抛长生”,祈祷长生不老。

    他们没想到,不但皇帝王公大臣要老,要死,连济水也老了,死了,消失了……

    只有几座古碑,记载着海市爱楼般的“济渎朝霞”的美景,叙述了一个从洞庭湖来的旅人向济渎种击石投书、传达玉帝命其行雨的神话。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也许不明白他们的故乡竟是以济水之源命名的。济源县的地图上,也没有济水,甚至连济渎庙的标志也没有。

    济读的集水流进蟒河,蟒河又流进黄河。古代济水独流入海的河道,早被黄河吞没了。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我的脚下,是济渎水汇成的小潭。潭上有石桥,桥畔可供凭栏观鱼的“灵渊阁”是古代帝王大臣们“抛长生”时投掷下金链的地方。

    如今,这“灵渊阁”下的小北海,只有几个洗衣妇将肥皂泡涮进潭水,枯枝败叶和碎级屑在潭中漂移。

    何处去寻“苍螭送飞雨,赤鲤喷回风”的济渎胜境?

    谁能相信这儿竟是沉过金链、诞生过许多美丽神话、激发过古代第一流大诗人激情的济水之神的“河宫”?

    由济渎庙西行里许,便是济水西源——延庆寺含利塔西墙外著名的“龙潭”。这是出自王屋山的流水,出山后潜流地下,至此又从地心涌出,汇成济水西源。

    此处被誉为“龙潭夜月”——济源八大景之一。那景色是:“潭水莹澈,夜间潭光塔影,相映如画。”

    我来到这景色如画的西源一看,大吃一惊:“龙潭”周围的草坡上,支着一个个大铁锅,锅里煮着黑黃色的碱水,碱水里放着黑的白的羊皮。羊皮又拖到“龙潭”里漂洗,刚涌出地面的清泉,立刻被污染成一潭黑黄恶臭的污水。看来,人们的生计和致富,比保护自然环境更胜一筹。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济水消失了,黄河吞没了它下游的河道。但是,黄河并没有吞没济水之源!济渎依然存在,泉水依旧涌出,为什么河南省分县地图册上都不再标示济渎了呢?为什么济读清源刚涌出地心,就变成一潭恶臭的污水呢?

    这哭泣般依然涌着泪珠儿的济水之源呵,你也要消夫吗?

    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它们两千多岁的年轮里,也许还收藏着司马迁的足音”中,“收藏”把抽象的足音化为可收藏的物品,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异曲同工。

    B. 如今济源县的年轻人不知道故乡的命名缘由,济源县的地图上没有标识济水和济渎庙,作者抚今追昔,指出了这就是济水今不如昔的深层原因。

    C. 文章中,古老的汉柏、“龙潭”等自然景观和济渎庙、古建筑群等人文景观以及神话传说、人文掌故等文献资料相映成趣,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D. 曾经独流入海、繁华一时的济河如今已经消失,曾经清澈的济源如今已被严重污染,触目惊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当今人们的批判、对现实的忧思。

    2.文章引用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站在一条消失了的河流的源头上”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请从文章结构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两个方面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何胤,字子季。年八岁,居忧哀毁若成人。既长好学。师事沛国刘献,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其业皆通。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起家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出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转为国子祭酒。郁林嗣位,胤为后族,甚见亲待。累迁左民尚书。胤虽贵显,常怀止足。建武初,已筑室郊外,号曰小山,恒与学徒游处其内。至是,遂卖园宅,欲入东山,未及发,闻谢朏罢吴兴郡不还,胤恐后之,乃拜表辞职,不待报辄去。明帝大怒,使御史中丞袁昂奏收胤,寻有诏许之。胤以会稽山多灵异,往游焉,居若邪山云门寺。永元中,征太常、太子詹事,并不就。高祖霸府建,引胤为军谋祭酒,胤不至。高祖践阼,诏为特进、右光禄大夫,亦不就。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于是遣何子朗、孔寿等六人于东山受学。太守衡阳王元简深加礼敬,月中常命驾式闾,谈论终日。胤以若邪处势迫隘,不容生徒,乃迁秦望山。胤家世年皆不永,唯祖尚之至七十二。胤年登祖寿,乃移还吴,作《别山诗》一首,言甚凄怆。至吴,居虎丘西寺讲经论,学徒复随之,东境守宰经途者,莫不毕至。中大通三年,卒,年八十六。

    (节选自《梁书·何胤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谢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江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B.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C.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D. 入为尚书三公郎/不拜/迁司徒主簿/注《易》/又解《礼记》/于卷背书之/谓为《隐义》/永明十年/迁侍中领步兵校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毛诗》,指毛亨和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即现流行于世的《诗经》。

    B. 伏腊,指伏祭和腊祭之日,伏祭在夏季伏日举行,腊祭在农历十月举行。

    C. 霸府,是指晋、南北朝和五代时势力强大,终成王业的藩王或藩臣的府署。

    D. 践阼,意为走上作阶主位,常表示即位、登基之意,文中就是指高祖登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胤谨守孝道,而且好学不倦。年少时为父母守丧,极为悲伤;他曾拜刘献为师,学习《易经》《礼记》及《毛诗》,又到钟山定林寺听讲佛经。

    B. 何胤治政仁德,对民恩义有加。他担任建安太守时,每年让囚犯短期回家两次与亲属相聚,到了规定期限,囚犯们都没有私自逃跑而准时回到牢房。

    C. 何胤淡泊名利,常怀归隐之心。他卖掉了自己的宅院,只在郊外建造的房子和朋友游玩;他担心谢朏先他步隐居东山,未等朝廷同意就离京归隐。

    D. 何胤才德兼备,受到时人敬重。萧元简对他以礼相待,经常到他家中与他整天谈论;他在虎丘西寺讲论经学,东部地方长官路过时都要到寺中听讲。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纵情诞节,时人未之知也,唯献与汝南周颙深器异之。

    (2)有敕给白衣尚书禄,胤固辞。有敕山阴库钱月给五万,胤又不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暮步至江上①

    吕本中

    客事久输鹦鹉杯,春愁如接凤凰台②。

    树阴不碍帆影过,雨气却随潮信来。

    山似敌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

    雪篱风榭年年事,辜负风光取次回。

    【注】①本诗是诗人早年的作品。北宋“崇宁党争”兴起,诗人在弱冠之年受累于党争。②凤凰台:源自《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大台空江自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的首联“客事”与“春愁“点出人生经历坎坷、前途暗淡无光的悲情。

    B. 第二句“凤凰台”化用李白诗句,抒发繁华依然、人事已非的强烈感慨。

    C. 第三句,“树阴”是静景,“帆影过”是动态,动静结合使江景圆活流动。

    D. 第四句写潮湿的水气随江面潮水而来,作者寓乐情于哀景之中,含蓄蕴藉。

    E. 全诗包含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愁绪,诗人只能在无可奈何中“辜负风光”。

    2.本诗颈联“山似故人堪对饮,花如遗恨不重开“非常精妙,请作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他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讨论会上,作家们围绕“网络文学的深耕与广拓”的主题,畅谈新时代的网络文学如何为文艺繁荣添砖加瓦。

    ②群山逶迤,竹海莽莽,茶树连片、油菜花开……走进这座古村落,各种美丽的景观摩肩接踵,让你目不暇接。

    ③柴米油盐酱酷茶,就业求学购房医疗,这些群众魂牵梦绕的问题,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关乎民生的大事。

    ④在那烽火连天、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人们流离失所,骨内分离,亲人们动如参商,一辈子也可能再难得一见。

    ⑤为逃过检查,一名毒贩子竟殚精竭虑地把毒品藏入香烟盒内,但最终还是未能逃过高度警惕的列车乘警的火眼金睛。

    ⑥张辽属于并州集团高级军事统帅,有着并州军兵善战的特点,但又与并州军官有所区别,这是曾操对张辽刮目相看的原因之一。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③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美丽乡村”建设,应充分发挥“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形成优势互补的发展态势。

    B. 近年来,音量大、宇体大、使用方便的老人手机大受人们欢迎,但质监部门抽查表明,老人手机合格率低,其质量让人堪忧。

    C. 目前,我国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和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基本现状并不相符,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D. 他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据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这则邀请函中加横线词语的使用,表达全都得体的一项是(   )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您好!

    学校定于2018年4月30日举办第17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特诚挚邀请您来①贵校观赏。点赞精彩、分享快乐!希望您能②拨冗参加,我们③恭候您的④惠顾

    感谢您在我们成长、发展历程中的真城陪伴、⑤鼎力支持!

    让我们携手同行,⑥惠赠精彩!

    ××中学

    2018年1月10日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的道德教育以知识灌输的方式进行,这种教育方式没有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______。回归现实生活才是道德教育的理想路径。______,人们才能感受到道德教育的丰富多彩。当然,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并不是一味地服从于现实生活,______,这种引导是积极向上的引导,是对幸福生活的追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1)画面内容:(不超过85字)

    (2)寓意:(不超过2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落下帷幕。在高学历高智商云集的选手当中,最不起眼的外卖小哥雷海为脱颖而出,最终夺冠。外卖小哥的胜出,有人认为是传统文化的普及初见成效,有人认为是对当今中国教育的极大讽刺,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