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细水长流

    蓝雪冰儿

    ①父亲说,以前有个算命先生说过,他是个苦命的娃。也的确,父亲十二岁丧父,不得不辍学到石灰窑工作,一干就是一辈子。

    ②后来,有人说,老刘命好,三个闺女乖巧孝顺;也有人说,老刘命好,夫妻俩没红过脸,恩爱有加;还有人说,老刘命好,从来不跟人闹意见。父亲乐呵呵地说,细水长流嘛。别人不懂父亲这话是什么意思,摸着脑瓜皮说,老刘可真逗,说你命好,你还不乐意咋的?是啊,别人觉得,细水长流和命好放在一起,这是哪跟哪啊?但我最明白,父亲的意思是说,人不要太计较利益得失,水长流,情才会长在。

    ③初为人妻,继为人母,我也喜欢把“细水长流”挂在嘴上,当然,我收获的也是幸福和快乐。但是,今年夏天,父亲的“细水长流”刚一出口,就被母亲一句话给噎回去了。

    ④这个夏天,老天爷太吝啬了,一场痛快淋漓的大雨也不下,弄得棒子苗干渴得黄了叶子,打了蔫。视地如命的母亲看着很多人家都浇了地,心急如焚。可是,我们家的地和左右两家的紧挨着,根本修不出渠来。再说,那两家都到城里去住了,平时见不到人。

    ⑤当管理水渠的人告诉母亲可以去浇地时,母亲要父亲别去上班。父亲得令而行,两人不顾炎炎烈日,在棒子地里穿梭,割伤了脸,衣服都湿透了。最终用三个小时,浇了三家的地。中午,我赶回娘家,替父母准备好午饭。母亲向来身体不好,回到家,已经没有了说话的力气,一个劲擦汗;一向强壮的父亲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喘着粗气。我埋怨他们,这么大的岁数了,别把地看得比命还重要,就是旱死了,不就一年没收成吗?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我不敢再接话,闷着头把午饭端上桌。母亲便自言自语,三个小时,差点把命搭进去,不知道那两家知不知情。父亲说,干了就啥也别说,细水长流。母亲吼道,水都干了,还流啥?父亲一向害怕母亲,见母亲发脾气了,连一口粗气都不敢出。

    ⑥傍晚,母亲又跟父亲唠叨开了,按理说,他们没出力,总该给点钱吧!父亲说,也不是人家让咱们浇的,爱出不出吧。这次父亲没敢说出细水长流这句话,但还是那个意思。母亲没有像中午那样发火,但心里还是不高兴。

    ⑦晚饭后,我跟父亲唠嗑,父亲说,这人啊,愿意活得累呢,就会累;愿意活得轻松呢,就会轻松。我说,是啊,细水长流。父亲笑笑说,可是,你妈有的时候,就是不明白这个理。我说,妈活得比你累。父亲说,所以,我愿意什么事都让着她。再说了,夫妻之间也是一样,不能啥都计较,还是那句话,细水长流。父亲说完,嘿嘿笑了几声,好像在女儿面前掩饰对老伴的体贴。

    ⑧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丫头,还是你爸说得对,真的是细水长流。原来,前几天,左右两户人家赶回来浇地,一看地早就浇了,便把水费给了母亲,还特意拎来了他们从城里带来的新鲜水果,表示感谢。母亲一边给我拿水果,一边说,你也要记住啊,这人啊,可不能太计较。

    ⑨我瞧了一眼父亲,窗外一缕阳光正好照在他满是皱纹的脸上。

    (选文有删改)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2)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结尾写“一缕阳光”正好照在父亲的脸上,有什么深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无纸时代”,读纸质书

    祝勇

    ①现在,读纸质书的人少了,手机阅读者却在增加。对此,写书的人感受最深,因为书的发行数早已不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壮观。对于一位写作者沤心沥血的文字,人们已经无暇顾及,这将写作者推向前所未有的尴尬位置,高纯度的文本也日益变成写作者的“独语”。

    ②书这个词,原本是指一本具体的书,就是《尚书》——中国第一部历史文献集,后来意义变宽,指所有的著作。生活要人们去挣扎、奋斗,因此,一部手机,就是一个高浓缩的书房,在见缝插针的地铁里读一读手机上的文字,也不失为一种温暖的抚慰。现在手机上的书算不算书,我不知道。假若让我决断,我认为手机上的书不叫书。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轻浅化和碎片化。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带来内容的变化。当年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内容也一定是国家大事,所谓“祀”与“戎”,也就是祭祀和战争。当文字转移到纸页上,化作诗词、书札、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才成为一种均等的权利,抒情、议论也才成为可能,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辉煌的纸上文明,像王羲之《兰亭序》、李白《上阳台帖》、苏轼《寒食》,还有9亿字的《四库全书》。

    ③当书从纸页转移到电子屏幕上,改变的绝不仅仅是外壳,而是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网络呼唤点击量,因此造就了“标题党”,而一些沉静的、意蕴深藏的文字,显然是不适合手机阅读的。手机的书库中当然也可以下载各类经典,但有谁会在手机上读黑格尔、韦伯、陈寅格、钱钟书?

    ④有人说,纸的时代已然过去,就像甲骨时代、青铜时代终将过去一样。但我仍顽固地认为,纸质书的时代不会消亡。

    ⑤文字需要阅读,文化则需要抚摸、感受、相融。我们的文字,从来都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我们碰触到的不应该仅仅是冰冷的显示屏,更应该是温润的纸页——那是我们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从自然中来,带着生命的气息,牵动着汉字的呼吸筋脉,与我们的生命血乳交融。

    ⑥“中国最美的书”“世界最美的书”,都依托纸而存在。书的艺术,实际就是纸的艺术。抽去一张纸,美就会被抽空,文化也会被肢解。

    ⑦当然,我们还没有到悲观的时候。我们看到,书店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在各大城市不断进驻黄金地段。像诚品、言几又、方所、西西弗这些品位高尚的书店也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书店的老印象,让阅读和选购变得更加轻松、时尚和舒适,在书店里翻书的,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最近为拙著《故宫的隐秘角落》与读者面对面交流,我惊讶地发现,来聆听我回溯历史、讲述故宫的,居然多是年轻读者——在电子时代长大的一代,对阅读,尤其是纸质书的阅读,竟然有着天然的好感。

    ⑧读纸质书,才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因为这样的阅读,让我们的思想沉静、深入,体验文明的纯美与辉煌。这样的阅读是可贵的,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4月21日)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层次。

    2.在作者看来,手机阅读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趱行(zǎn) 银箸(zhù)  聒噪(ɡuō)  面面厮觑(qù)

    B. 殆尽(dài) 漱盂(sù)   末胄(zhòu) 捏丝戗金(qiànɡ)

    C. 带挈(qiè)   啐(cuì)   寒噤(jīn)   醉醺醺(xūn)

    D. 发怔(zhènɡ) 筵席(yàn)  拜谒(yè)   顿开茅塞(má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疏懒   勾当   末胄     如雷灌耳

    B. 虞候   检讨   瞋怪     诺诺连声

    C. 倾颓   喧哗   漫不经心  不知所措

    D. 浮燥   存恤   啰唣     剜口割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端午节包粽子、插艾叶、赛龙舟等传统习俗,已在我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B.在第五届国际矿博会上,当看到世界最大碧玺“长征火箭”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C.5月22曰,恐怖分子在英国曼彻斯特了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造成22死59伤。

    D.张大爷是个棋迷,连走路、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棋谱,真是乐此不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B.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描写了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历史真实,热情讴歌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作者是施耐庵,明末清初小说家。

    C. 罗贯中,山东东原人,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著有《三国演义》等。

    D.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结合《水浒传》,完成下面的题目。

    (l)鲁智深在上五台山之前所做的义事是(_______)

    A.拳打镇关西     B.大闹桃花村 

    C.火烧瓦官寺     D.大闹野猪林

    (2)鲁智深为何被称作“花和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林冲或李逵相比,鲁智深的性格有什么特别之处?请举例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①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②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③它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④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宗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1)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2)选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

    (3)托物言志是文人常用的方法,如《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是托“莲”言志。请从“青山”“白云”“旭日”中任选一个,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我选_______,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