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历史上,关于夏朝存在着很多争议。有人认为:夏是一个部落联盟性质的国家,但是根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原理来看,夏朝应定性为一个奴隶制国家,因为该时期

    A. 自禹至桀袭14世,共传17君,历四五百年。

    B. 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文物价值非常高。

    C. 大禹的父亲鲧,是传说中第一个筑城的人。

    D. 广泛使用金属工具,文字发展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书·晁错传》记载:汉文帝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各地的孝廉、贤良方正回答。当时“对策者百余人,唯错为高第”。这说明汉人才选拔

    A. 施行实践检验的方式

    B. 已经使用考试的办法

    C. 出现重才轻德的现象

    D. 将用人权收归到中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淳化四年二月、天气大寒,宋太宗派人给京城孤老贫穷者“雪中送炭”。《宋史》中据此将他描述为心系天下苍生的仁君形象。而南宋时,诗人范成大则写到“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这反映出

    A. 认识历史人物愈到后世愈清晰

    B. 统治中心的迁移改变了评价标准

    C. 著撰者的立场影响者历史结论

    D.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开国、铸造铜钱、发行“大明宝钞”,禁止民间以金银货物交易;到洪武末年,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皆以金银定价,禁而不止。政府也开始在一些地方“田赋折银”和“徭役折银”。这一-变化表明

    A.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

    B. 民间推动朝廷政策调整

    C. 政府降低赋役征收份额

    D. 钱钞造成交易定价困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反映出当时

    A. 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

    B. 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

    C. 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

    D. 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日俄战争期间,买办出身的清朝工部侍郎盛宣怀邀请英、美、法、德代表,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1910年,清政府降旨派盛宣怀任该会会长。盛上任后,将“中国红十字会”易名为“大清红十字会”。这表明当时

    A. 清政府中央机构开始被列强掌控

    B. 买办成为左右清廷的新政治力量

    C. 满清贵族已经无力控制政局

    D. 大清红十字会官办色彩浓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大会指出:中国国内的革命形势正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这一路线的确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致力于建立革命统战线

    B. 将工作与实际情况相切合

    C. 坚持苏联城市中心的道路

    D. 独立自主逐步的走向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是国家统计局对1949-1952作全国4亿农民收入支出情况的统计(单位:元),据此可以推知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人均货币收入

    14.5

    18.7

    23.6

    26.8

    人均消费品支出

    14.2

    17.3

    21.6

    24.6

    A. 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

    B. 落后的农业面貌发生转变

    C. 工业品的农村市场广阔

    D. 富裕农民的比重显著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公元前367年,罗马颁布《李锡尼法》。废除了六人军事指挥官政体,恢复二人执政官制度、规定共和政府的所有要职向平民出身的人全面开放,贵族和平民之间通过自由竞争的方式参加选举。这意味着在当时的罗马

    A. 平民可与贵族轮流执政

    B. 民主政治体制得以建立

    C. 军人政治转向民主政治

    D. 法律与时俱进取得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内阁是美国联邦行政部门,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的他必然存任,不过,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都设立内阁辅助其行使行政权。所以,美国内阁就成了一个常态存在。由此可知美国内阁

    A. 属于总统顾问

    B. 需对国会负责

    C. 集体进行决策

    D. 没有实际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废除了赫鲁晓夫时期的干部定期更新制度,各级领导班子的更新幅度很小。苏共二十三大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到二十五大,连选连任者比例更上升到83.4%,而二十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竟然是二十五大的原班人马,勃列日涅夫此举直接导致

    A. 国家机构的日益膨胀

    B. 经济增长开始逐年下降

    C. 决策权利向个人集中

    D. 干部队伍从稳定到僵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1997年,俄罗斯成为第八个成员国。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 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 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C. 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D. 区域性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4年,国民党着重于结合国内外各种力量,对内打倒军阀,对外反抗帝国主义压迫。随着北伐的推进。“革命外交”付诸实践。国民政府收回了海关附加税权力,收回了九江和汉口的英租界,又迫使列强接受对关税主权的谈判。国共关系破裂后,蒋介石认为苏联处于列强的包围和敌对状态中,不大可能因为中国强制收回中东路发动战争,因此,力促东北地方当局“收回中东路主权”。1929年7月,张学良派军队占领中东铁路,并将苏联在沿线地区的一些机构查封。

    对此英美等国表示难以接受。法国驻美大使也认为,中东铁路是苏俄的产业。日本一直将满蒙视为其核心利益,建议各国:反对中国单方面废止条约权利。在国际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下,苏联态度非常强硬。8月下旬,苏中两国在中国东北境内爆发武装冲突,中方一败涂地。国民政府不得不表示,中东路的局面按苏联的要求,恢复到事件之前状态。

    中东路事件后,列强共同抵制了中国废除治外法权的要求。“革命外交”陷入停顿状态。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以“中国军队炸毁南满铁路”、日军“保护日本合法权益”为借口出兵时,美英各国同时表示了对日本的同情,他们均认为这是又一起中东路事件,又是国民政府试图挑起事端,单方面废除条约规定的日本在东北的权利的“革命外交”。

    ——摘编自李恩涵《北伐前后的“革命外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24-1931年间,国民政府“革命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及成败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和日本对待南京政府“革命外交”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并简析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是分别是大清银行1910年和中国银行1912年设计的“大龙票(右)”和“黄帝票”。票面上的人物分别是摄政王载沣和轩辕黄帝,图案内容依次是八旗劲旅(右上)、金汤永固(右下)、园林凉亭、纪念碑亭。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问眸】

    春秋战国,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关系也有了重大变革,“工商食官”的羁绊被冲破。各诸侯王普遍把通商惠工作为富国强兵的必要条件。在齐国管仲辅佐桓公,鼓励商人来齐做买卖,出于征收关税、平准物价的需要,管伸提出:“街石一称、牛斛一量、丈尺一绰(准)制,戈兵一度,书同名,车同轨”《管子》一书多处以度量衡来解释法度,如《七法》云:“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制度化和法律化,使度量衡成为官民日常所用之器具,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一时期齐国商业繁荣.活跃着一些富至“千金”、“巨万”的工商业主,个体手工业和小衣经营者生产的产品也部分或全部拿到市上去出售,商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摘编自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管仲在齐国统一度量衡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当时齐国统一度量衡产生的主要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后、苏军大举反攻,乘胜收复失地。德军南方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趁机主动放弃了一些重要据点,诱使苏军深入,使其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完成了兵力的集结。德苏双方在库尔斯克形成僵持。曼施坦因希望通过一次主动进攻来歼灭苏军,制定了代号为“堡垒”的作战计划,由于这年雨季结束的较晚以及德军准备上的不足,“堡垒”作战最终被确定在7月5日发动。凌晨。苏军抢先实施了炮火打击、德军被迫提前发起进攻。从7月9日起。蓄势已久的苏军投入了大批的预备队,使得库尔斯克一带的兵力达264万人,火炮52500门、坦克8200辆,飞机6950架。德军也加大了对库尔斯克的增援,共投入了154万人,1600门火炮以及500辆坦克、5000架飞机。7月10日英美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的情势恶化。7月13日,希特勒紧急召回曼施坦因,决定停止“堡垒”作战,将主力部队调往意大利。苏军随即向德军发起大规模反攻,8月23日库尔斯克大会战胜利结束。

    ——摘编白《库尔斯克坦克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曼施坦因制定“堡垒计划”时苏德战争的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曼斯坦因“堡垒计划”未能实现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914年,陶行知在他的大学毕业论文中写道:“人民贫,非教育莫与富之;人民愚,非教育莫与智之;党见,非教育不除;精忠,非教育不出。”随后,他去美国学习现代教育。1917年回国以后,他投身乡村普及平民教育,亲自编写教材、筹措基金、征集同志、开设学校,几年间,全国农民的识字率上升了二三十个百分点。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的晓庄创办师范学校,“和牛马羊鸡犬豕做朋友;对稻梁菽麦稷棉下工夫。”这副对联表达了他的办学宗旨。“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是他一生的写照。抗战胜利后,他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口号,并投入到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之中。毛泽东和宋庆龄等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东南联合大学校长美国人布莱恩·库朋也评价他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教育史上的一枝奇葩,也是世界教育之林的一面旗帜。”

    ——根据人民网资料编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陶行知受到各界盛赞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