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A)“文房四士”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shèng(   )名。

    (B)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墨的出现很早,西周已开始制墨。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徽墨的特点是“丰肌nì(   )理,光泽如漆”。

    (C)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其特点是质地棉韧,纹理美观,洁白细密,经久不坏,并善于表现墨水的浓淡润湿,变化无穷。(D)宋梅尧臣诗作“永叔寄澄心宣纸二首”中,就曾以“滑如春冰密如茧”形容宣纸。宣纸的品种多达五六十种,分为生宣和熟宣。生宣书画皆宜,生宣上矾后即为熟宣,因着水不洇(   ),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砚,西汉时即已使用,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shè)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肇庆东郊端溪,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   )之若婴儿之肤。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

    文房四宝不仅有使用价值,也       。它既       ,又      

    1.文中加点的“方”的第三笔是____,“墨”的第七笔是____。

    2.根据拼音写相应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

    shèng(__________)名  nì(__________)理  不洇(__________)  扪(__________)之

    3.下列对文段中关于“文房四宝”的介绍和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

    A. 宣州所产“紫豪笔”唐宋时期千金难求,“湖笔”成为文房四宝名品,是在明清之后。

    B. 避乱徽州的奚超父子改进了制墨方法,制成徽墨,使之“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C. 生宣书画皆宜,熟宣因着水不洇,经得多次皴染,适宜于画工笔重彩。

    D. 歙砚与徽墨同产一地,歙砚细润如玉,扪之若婴儿之肌肤,被誉为“群砚之首”。

    4.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是融汇绘画、书法雕刻、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艺术品

    ②为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之处

    A. ②③①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①②③

    5.文中四处划线句的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

    6.下面是不同字体的“亭”字,请你任选一幅辨识字体特点并进行简单解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滹沱河和我》,完成下列小题。

    滹沱河和我

    牛汉

    (1)从我三四岁时起,祖母常两眼定定的,对着我叹气,说:“你这脾气,真是个小滹(hū)沱河。”每当我淘气得出了奇母亲和姐姐也这么说我。但从她们的话音里,我听不出是在骂我,似乎还带着点赞美之情;可她们那严正的眼神和口气,明明有着告诫的意思。我真不明白,为甚么要把我和滹沱河一块说。

    (2)滹沱河离我们村庄只一里路光景,当时我还没有见到过滹沱河。什么是河,我的头脑里没有一点概念。只晓得这个滹沱河很野,很难管束。真想去见见它,看我究竟和它有什么相同之处。我想它多半也是一个人,比我长得强大,或许只有它能管住我。

    (3)过了不多久,记得是个春天,我随着姐姐和宝大娘带着竹篮和小锄到滹沱河边挖野蒜。一路上宝大娘牵着我。她没有孩子,特别喜欢娃娃们。我问宝大娘和姐姐:滹沱河是个什么模样?见了它我怎么喊它?他们说:“不用喊,它又不是人。到那儿以后,你就晓得了。”他们的回答我还是弄不清楚。

    (4)当我们走向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旷野时,宝大娘指着前面说:“那就是滹沱河。”但我并没有看见什么,哪里有滹沱河呀?那里什么都没有。那是灰灰的沙滩,无知无觉的躺在那里,除去沙土之外,尽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我感到异常的失望,滹沱河啊,你丢尽我的脸了!我怎么会像眼前这个喊不应打不醒的滹沱河?

    (5)姐姐和宝大娘说说笑笑地在岸上的树林子里低着头挑野菜,我怀着满腔的悲伤向她们说的滹沱河走去。我找寻我那个失落的梦,在滹沱河那里寻找我心中的滹沱河。

    (6)我刚从岸上走下河滩,姐姐便大声地喊我“不要去那里,快上岸来。”我莫名奇妙,不懂得岸是什么,沙土和石头有什么可怕?我还是只顾往前走。姐姐风一般跑下来,不由分说把我拽到树林子里,说:“就在岸上呆着,下去,大水会把你冲走。”我瞪起眼睛问姐姐:“哪里有大水?”姐姐对我说:“有。说来就来。”姐姐向我解释:“几年前,有人从河这岸到河那岸去,在沙滩上走,突然看见滹沱河来了。它高高立起,冲了过来,还没来得及转身,那人就被冲得没影儿了。”

    (7)姐姐这番话说得我头发都格巴格巴地炸起来了。我怀着真正的恐惧朝着几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说来就来吗?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其大无比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鳞。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生气的皮(不管它是蛇的,还是河的)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游动的蛇一样的可怕。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有瞅得清,它早已从草上窜走。滹沱河也一定是这样。

    (8)我没见到滹沱河,但已被它镇住了。回家的路上,宝大娘牵着我的手,说:“啊哟,你的手这么凉!”我不吭声。她们没有想到我是被那个没见过一面的滹沱河吓的。不仅手凉,心都凉了,我自己知道。

    (9)回到家里,我第一句话就问祖母:“我怎么能像滹沱河?”祖母笑笑说:“你见到滹沱河了吗?滹沱河是什么样子你说说看。”祖母心里一定晓得现在是看不到真正的滹沱河的。我说:“滹沱河是干石头、干沙。”“那不是河。”“河在哪儿呢?”“河还没有来哩。”“什么时候来?”“就像你的坏脾气,什么时候来,谁也说不清,怕你自己也说不清。”祖母说的竟然与姐姐说的完全相同。现在我才明白她们为什么说我是个小滹沱河。

    (10)1929年的秋天,我已在村里小学校读一年级。一天,窗户才透亮,我梦醒似的睁开了眼,仿佛被谁猛推一下。我首先感到了一种大到似乎听不见的声音,它应当是声音,但天和地因有它而变得异常地寂静了:一切已知的和熟悉的声音都被它吞没了。我问祖母:“这是什么动静?”祖母小声说:“大河发水了。”大河就是滹沱河。我一骨碌从炕上下到地上,衣服也来不及穿,拔腿就朝门外跑一边跑,一边喊:“为什么不叫醒我?”“它半夜来的,它来时谁也不知道。”这时,我似乎听见全村的几百条狗都在呻吟!家的两条狗正仰着脖子,但我没有听到叫声它们的声音被滹沱河吞没了。它们大概也觉得奇怪,开始不叫了,缩着脖子伏在地上,两只耳朵直竖了起来。它们并没有见过滹沱河。那声音,不,那滹沱河一会儿像是从深深的地下喷出来的;一会儿又觉得天空在打闷雷像是从天上降落下来的。祖母又一次对我说“这就是滹沱河。”这时,我虽还没有见到滹沱河,却真的已感到它来了。这一片呻吟般的狗吠声,村里人远远近近的呼唤声,平常谁的声音我都能听出来,此刻全分辨不出来了。还有,这充满整个空间的动荡不安的气氛……这就是滹沱河来了的气势。

    (11)祖母双手伸开,拦着不让我去。她哪里能拦阻住我,我不是个小滹沱河吗?滹沱河的声息越来越大,大水仿佛淹没了我们的村子。我听见有谁立在房顶上闷声闷气地喊:“后生们,快堵水去,带上铁锹,带上四齿铁耙!”我当然是个小后生,照吩咐的扛上锹,跑向大门外。人们全都朝大河那里跑,我融入了人流之中……

    (12)前几天,不断下暴雨,今天并没有云,天却令人感到是黑沉沉的,而且很低。我不歇气地随着大人们跑着,一过关头(一段古城墙),赫然地望见了滹沱河。它不像水在流动,是一大块深褐色的土地在整个地蠕动。看不见飞溅的明亮的水花,是千千万万匹野兽弓起了脊背在飞奔。由于飞奔,它们一伸一缩的身躯拉长了多少倍,形成了异常宽广的和谐的节奏。滹沱河分成了明显的上下两部分。下面是凝重的水的大地,上面是飞奔的密密匝匝一色的野兽,它们仿佛空悬地飞奔在水的大地上。我所听到的那淹没一切的声音,正是这千千万万匹野兽的狂吼,还有它们践踏的水的大地的喘息声。

    (13)姐姐和宝大娘挑野蒜的那片树林子已不见了,引起过我伤感和惶恐的灰灰的沙和石头全都不见了,显然都被滹沱河活活吞没了。我现在才明白姐姐说的岸是什么,岸是河时刻想吞噬的大地,并不安稳。大后生们不准我和别的小后生们走向岸边,但我还是钻过了赤裸的与滹沱河同色的脊梁和腿脚的栅栏,走到河的跟前。我觉得脚下的地似乎不由自主地扑向河,我伸手到混浊的河里,我想摸摸滹沱河,它几乎把我揪到了它的怀抱里,我感触到了它强有力的手掌把我的手紧紧地握了一下。有一个汉子把我提起来,扔到人群的后面。

    (14)姐姐来寻找我,她并没有强迫我回家,只是死死地抓住我的手,立在一块高地上。越过人群,我看见岸边的河水上浮着一层木屑般的泡沫。这里是一个弯曲处,许多勇敢的汉子从河里用四齿耙捞起整棵的树、淹死的羊、木椽、窗户、门扇,还有衣裳……但没有人下到河水里。

    (15)来到滹沱河跟前,我似乎没有听到任何声音,连大人们的喊叫都听不见,只看见他们张大的嘴和翕动的鼻孔,河的声音变成了凝固不动的空间。

    (16)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

    (17)几天以后,洪水消退,去看了一次滹沱河。岸又显现出来了,石头又露出来,滹沱河似乎没有远走,像是整个地陷进了深深的大地的内部,它随时能走出来。

    (18)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它大,我小。我永远长不到它那么大,但是,我能把它深深地藏在心底,包括它那深褐色的像战栗的大地似的河水,那颤栗不安的岸,还有它那充满天地之间的吼声和气氛。

    1.文中“我”对滹沱河的认识或滹沱河所引起“我”的感情变化是“没有概念→异常失望,满怀悲伤(A)→感到亲近(B)→深藏心底”,请阅读文章,填写空格,并简述这种认识或感情产生的原因。

    (A)______  原因:__________

    (B)______  原因:__________

    2.结合全文,谈谈你怎样理解文章第(18)段的划线句“滹沱河是我的本命河”。

    3.本文通过大量环境描写抒发了作者丰富细腻的感情,请你选择一处,并从修辞的角度提出一个相应的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预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铭华

    ①到过农村的人常发现这样一种农事现象:农民们对刚出土的青苗要进行碾压。开始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甚至认为对柔嫩的幼苗采取如此高压手段,似乎近于残酷。后来有经验的老农告诉我们,碾压青苗恰恰是为了能让青苗长得更好!刚出土的青苗头重根浅,耐不住风吹雨打,必须施以重压才能扎稳根须,夯实基础。根扎得稳,苗才长得壮。

    ②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下来就掉进福堆里,左拥右抱,百般呵护,不经受种种磨砺,不遭受些许苦难,这种环境能培养出栋梁之材吗?显然不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磨难是人生最好的礼物!

    ③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不会进化,社会也不会向前发展。人类长期生活在一顺百顺、无忧无虑的环境中,那么既淘汰不了劣者,也筛选不出强者。假如当初就如此,人体的各种功能必将全面退化,最后可能倒退回原始状态。真的那样,人类也许现在还同猿猴们称兄道弟,与野兽们同林为伍!

    ④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可能会成为愚不可及的白痴蠢蛋。富贵温柔真如同一把无形利剑,它削去了人的铮铮铁骨、坚强意志、奋斗精神和冲天豪气,将猛虎变为猫咪,将雄狮变为绵羊,将雄鹰变为麻雀,将龙种变为跳蚤……古语说:“富贵不过三代”,又说“从来纨绔少伟男”。清代八旗子弟的历史悲剧就是明鉴。

    ⑤假如人生没有磨难,人类就会丧失很多优秀品质。胆识、进取、意志和坚韧等一串串闪光的字眼便没有任何社会意义,甚至可能会从字典中删除,黯然“下岗”。然而,现实中,正是这些千古不朽的社会理念在支撑着人生的框架,在构建着人生的坐标,在书写着人生的底蕴,在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⑥所以,假如人生没有磨难,其本身就是一种灾难。

    ⑦磨难乃人类的良师。它令人振作,催人奋进,教人警醒,激人超越。正是磨难本身使人产生了对于环境的种种“适应性”,诱发了人的种种潜智潜能。环境需要听力,人便提高了耳朵的听觉功能;环境需要视力,人便提高了眼睛的视觉功能;环境需要思维,人便促使大脑日益聪睿精进。

    ⑧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关于磨难,司马迁曾深有感慨地说出下列掷地有声的话语:“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此真乃千古良言,历久弥珍!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司马迁的名句续写下来:太史公受辱而作《史记》,杜甫流落乃成《三吏》《三别》,吴敬梓落第方有《儒林外史》,曹雪芹困顿而著《红楼梦》。中国历史上这些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无一不是因作者饱受磨难而成。假如当初这些文化先贤没有遭受如此磨难,恐怕人类就不会有这些文化精品出现了!

    ⑨有人说过,人的脸型就是一个“苦”字,天生就该受尽各种苦难。此言似乎不谬。想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声中临世,在亲人的哭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交道。然而正是由于人类历尽磨难而甘之如饴,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跌宕有致,如诗如画,如梦如歌……

    ⑩因此,我们对于人生中的各种磨难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吹尽黄沙始见金”。我们向磨难要勇气,要智慧,要韧性,要成功!只要是人生中不可摆脱的磨难,尽管来吧!早些来吧!我们昂首挺胸地站立着!绝不胆怯!绝不屈服!

    (选自《时文选粹》第九辑)

    1.综观全文,结合自己理解,为文章拟一题目。

    2.文章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的很有特点,请结合文体特点加以简单赏析?

    3.第⑧段说“磨难实乃人类文明成果的孵化器、催生剂和奠基石”,请你举一个事例加以论证。(不能以文中出现的人物举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古人往往通过诗词表达某种情感。李商隐用“__________,__________”(《无题》)表达了对爱人的忠贞不渝;杜牧用“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泊秦淮》),以曲笔手法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愤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宋)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阅读画线句,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线句在你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

    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北京市房山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预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①写诚②,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③,而备失势众寡④,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⑤。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⑥,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⑦。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注)①[解带]比喻敞开胸怀。②[写诚]抒发诚意。③[举州委质]献出整个荆州投降。④[众寡]人少。⑤[吴会]吴国。⑥[乘胜克捷]乘胜扩大战果。⑦[军师将军]军事统帅。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2)时人异焉______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效则治臣之罪     辍耕之垄上

    B.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以亮为军师将军

    D. 身使孙权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2)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4.杜甫在《蜀相》中写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文段(乙)中的“①______”直接点明了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的原因;文段(甲)中,“②______”(任选一处即可)是诸葛亮“解带写诚,厚相结纳”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根据(甲)(乙)两则材料的内容和你的积累,将材料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填写在下面人物关系图的相应位置上。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当日筵散策归营寨。术席间相待之礼甚傲,心中郁闷,乃步月于中庭。因思父孙坚如此英雄,我今沦落至此,不觉放声大哭。忽见一人自外而入,大笑曰:“伯符何故如此?尊父在日,多曾用我。君今有不决之事,何不问我,乃自哭耶!”策视之,乃丹阳故鄣人,姓朱,名治,字君理,孙坚旧从事官也。策收泪而延之坐曰:“策所哭者,恨不能继父之志耳。”治曰:“君何不告袁公路,借兵往江东,假名救吴景,实图大业,而乃久困于人之下乎?”正商议间,一人忽入曰:“公等所谋,吾已知之。吾手下有精壮百人,暂助伯符一马之力。”策视其人,乃袁术谋士,汝南细阳人,姓吕,名范,字子衡。策大喜,延坐共议。吕范曰:“只恐袁公路不肯借兵。”策曰:“吾有亡父留下传国玉玺,以为质当。”范曰:“公路款得此久矣!以此相质,必肯发兵。”三人计议已定。次日,策入见袁术,哭拜曰:“父仇不能报,今母舅吴景,又为扬州刺史刘繇所逼;策老母家小,皆在曲阿,必将被害。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恐明公不信,有亡父遗下玉玺,权为质当。”术闻有玉玺取而视之,大喜曰:“吾非要你玉玺,今且权留在此。我借兵三千、马五百匹与你。平定之后,可速回来。你职位卑微,难掌大权。我表你为折冲校尉、殄寇将军,克日领兵便行。”策拜谢,遂引军马,带领朱治、吕范、旧将程普、黄盖、韩当等,择日起兵。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乙段作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黎峨道中①

    [清]查慎行

    青红颜色裹头妆,尺布缝裙称膝长。

    仡佬打牙②初嫁女,花苗③跳月便随郎。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王英志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注释)①黎峨道中:自云南黎州至峨山县的途中。②仡佬(gē lǎo)打牙:即打牙仡佬,少数民族仡佬族中的一种。③花苗:苗族。

    (材料二)

    由商到周,一般统治者和奴隶,衣长齐膝似乎是一种通例。商代贵族平时常穿彩色丝绸衣服,还加上种种织绣花纹,用个宽宽的花带子束腰。平民或奴隶的头饰有裹巾子作羊角旋斜盘向上的,有包头以后再平搭折成一方角的,还有其他好些样式,都反映在玉、钢、陶人形俑上,样子多和现在西南居住的苗、瑶族情形差不多(这不是偶然巧合,事实上很多三千年前古代图案花纹还可从西南兄弟民族编织物上发现)。许多野生植物如槐花、栀子、橡斗已用来做染料,并且还种植了蓝草,能染出各种不同的青蓝色,种茜草和紫草专染红、紫诸色。

    (选自沈从文《古人的文化》,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删改)

    (材料三)

    苗族,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民族,因为苗族服饰最美丽。苗族服饰所凝聚的,是历史的记忆。苗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迁徙史。

    古籍记载,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的九黎部落,首领蚩尤便被视为苗族的先祖。涿鹿大战,蚩尤兵败,战死冀州,九黎部落群龙无首,不得不向黄河以南迁徙。

    不久,一个新的政权——三苗国,建立在江淮河湖地区。然而,历史赋予这个民族的命运是悲惨的。当苗族的先民们总算在相对理想的环境中有了一个休养生息、继续发展的机会,又相继遭到尧、舜、禹的长期征伐,三苗被迫迁徙到江西、湖南的崇山峻岭中。大约从公元3世纪起,苗族先民又开始了较大规模的迁徙。他们大部分沿乌江西行,进入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即使是最悲伤的时刻,苗族先民们也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眷恋、热爱和对美的歌颂、追求,没有放弃为昨天、为历史留下永恒的见证:

    让我们摘下路边的野花

    插在姑娘的头上

    让我们割下树浆

    染在阿嫂的衣上

    让我们把涉过的江河

    画在阿妈的裙上

    不要忘记这里有过我们的胎盘

    时刻记住祖先用汗水浇过的地方

    在林林总总的苗族服饰中,有一种叫作“兰娟衣”的女装。其来历,有这样的传说,说兰娟是古代的一位苗族女首领,在带领苗族同胞南迁时,为了记住南迁的历程,想出了用彩线记事的办法。离开黄河时,她在自己的左袖子上用黄丝线缝上一根黄线;渡过长江时,她在右袖子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她在胸口处绣上一个湖泊状图案。以后,每渡一条河,每翻一座山,她都要在衣服上缝下记号。记号越来越多,竟然从领口一直缝到裤脚,密密麻麻,陆离斑驳。后来,她的女儿要出嫁了,她按照所记的符号,重新用各种不同的彩线,精心绣制出一套特别精巧漂亮的女装,作为女儿的嫁衣。“兰娟衣”从此流传开来。

    就这样,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苗族同胞“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以布为纸”,让自己的服饰承担了其他任何服饰都不能够承担的沉重使命,并最终让它变成了一部穿在身上的史书。

    苗族有一种风俗,就是老人去世后,必须要穿上绣有传统图案的寿服。

    在苗族的观念里,人死后,只有穿上这种衣服,才能被祖先所承认,灵魂也才能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

    那是壮丽而神圣的“还乡”!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有删改)

    (材料四)

    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绣有牡丹花的古代苗族衣裳——牡丹产于北方,西南并不自然生长。

    (摘自《服装》,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苗族服饰的特点。

    2.请简要描绘诗人在黎峨道中看到的场景。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从苗族同胞绣有传统图案的服饰上谈谈对苗族同胞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当他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剖开他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到他。然而他的生命力非常顽强。达雅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脸色像死人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丧失了劳动能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他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______》,该书中主人公因______而在12岁的时候就被迫过早地离开了学校,做起了童工,在社会最底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在______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所选文段是写主人公因伤病接受手术的情景,体现了他______的性格。文中“一条道路”具体指的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与他人相逢,也许是一次情感的寄托;与书籍相逢,也许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大自然相逢,也许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历史相逢,也许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请以“相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题目二: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依据其中一个材料,结合名著阅读,发挥想象,自拟题目,自定身份,讲述一个小故事。

    (材料一)相传施耐庵开学馆的时候,有位从山西来的商人。把自己的儿子罗贯中送来。请他教导。施耐庵见罗贯中谈吐不俗,又踏实好学,就收他做了学生。罗贯中也喜欢历史和文学,和施耐庵志同道合。施耐庵写梁山英雄故事的时候,每写好一回,都和罗贯中一起。仔细推敲,认真修改。

    (材料二)相传施耐庵为了完成自己写作《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的夙愿,带着学生罗贯中,迁居到四面环水,素有“自古邵阳(兴化的别名)好避兵”之说的兴化白驹场。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九月,朱元璋打听到他隐居之地,让刘伯温带着圣旨专程前往。罗贯中听到这件事,立刻告知施耐庵,并与商量对策。当刘伯温来到施耐庵家中,见到施耐庵正好案头上一只栩栩如生的纸老虎厮打。施耐庵一见刘伯温,忙命家人摆上酒菜,殷勤劝酒,自己也一连干了几大杯,然后装着酒醉,伏案睡了。刘伯温看到桌上放着还未写完的“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书稿,立时明白施耐庵不愿为官。就怅然而归。

    要求:(1)请将作为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600-800之间。(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