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单选题 26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4 题
  1.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②③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B. 小农经济有顽强的生命力

    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地区设立国家级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它

    A.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关键步探

    B. 作为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改革开放新时期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D. 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980年7月,习仲勋指出:“清远(广东)的经验之所以值得注意,就是他们那不是坐等上级给他一个现成的好办法,而是勇于实践,去试验、去闯,上面有些部门提出不同意见时,他们也冷静地分析,继续认真搞试点。”“清远经验”的特点是

    A. 发挥特区示范作用

    B. 发扬地方创新精神

    C.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

    D. 加快全面深化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6 题
  1.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 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 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符合“第二次商业革命”的是

    A.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B. 出现最早的纸币

    C. 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 近代工业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制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

    C. 缓解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D. 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报纸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报刊的创办:

    A. 推动了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B. 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C. 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

    D. 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不断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8年末,全国职工总数达4532万人,比1957年未增加了2082万人。1960年下半年,按照中共中央一系列指示,各地迅速精简职工,1961——1962年我国共减少职工1887万人。这一措施

    A.有利于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B.基本纠正了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C.导致了社会商品供应不足

    D.改变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梁启超曾说过: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 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 足……。”中国近代与第一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代张居正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表明张居正的经济观点是

    A.重商抑农   B.重农抑商

    C.农商并重   D.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道光未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中国被动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A. 民族资本主义棉纺织企业发展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C.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 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 “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 “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

    D. “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 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 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 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根据中国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

    A. 都实行特殊经济政策和不同社会制度

    B. 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 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 都有独立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 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 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 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 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中共在不同时期实行了不同的农村政策,包括有50年代建立人民公社、70年代末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时期的土地流转政策。下列有关这些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结果都保护了农民利益

    B. 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营方式

    D. 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图中的哪一服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 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

    B. 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

    C. 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D. 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C.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D.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中国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的举动是(    )

    A. 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醒来向西方学习

    B. 受实业救国思潮影响创办民族工业

    C. 为求富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工业

    D. 学习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 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D. 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如图中四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四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B曲线代表的是何种经济形式:

    A. 自然经济

    B.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C.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张謇认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而后商贾有懋迁之资,有倍蓰之利……中国人数甲于五洲,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他旨在强调:

    A. 学习西方“商务立国”以自强

    B. 商业发展是工业建设的前提条件

    C. 工业化是西方富民强国之原因

    D. 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有人在“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线图”中标注了五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时间点。据此分析,这五个主要时间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主动学习欧美生产技术

    B.列强侵略客观上发挥了作用

    C.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变

    D.民族经济自身优势得到展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材料分析题

    经济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欲于器用服玩之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

    ——《清世宗实录》

    材料二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材料三(1958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四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生产发展了,农村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到高水平的集体化……关键是发展生产力……现在有些干部,对于怎样适合本地情况,多搞一些经济收益大、群众得实惠的东西,还是考虑不多,仍然是按老框框办事,思想很不解放。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明清时期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对内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政策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相同后果。

    (2)材料三中所述事件错误的实质是什么?该事件对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3)材料四表明,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农村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一举措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从上述经济政策的实施或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唐人推崔、卢等姓为甲族,虽子孙贫贱,皆家世所重。今人不复以氏族为事,王公之女,苟贫乏,有盛年而不能嫁者;闾阎富室,使可以婚侯门,婿甲科。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

    材料二1931年北平的《晨报》上刊出这样一段文字。“文秀入宫后,与溥仪情意不投,迄今八九年,……而一般阉臣婢仆见其失宠,竟从而虐待,种种苦恼,无从摆脱。于是,文秀一纸诉状将溥仪告到了天津地方法院,双方僵持不下,最后私下调解离婚。”10月22日,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与淑妃文绣正式签订《离婚协议书》,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帝离婚案尘埃落定。

    ——《百年法律进程中的人和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宋时期择偶标准的不同。

    (2)“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根据材料二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阐述这一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