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填空题 5 题,判断题 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王朝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B. 民族融合的影响

    C. 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是(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河姆渡居民   D. 半坡居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统一   D. 适者生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科学证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

    A. 使用火   B. 直立行走   C. 劳动   D. 使用文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公元207年,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A. 统一天下

    B. 消灭袁绍

    C. 废汉称帝

    D. 建立魏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纵观中国古代史,是统一与分裂交替的历史,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 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B. 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 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

    D. 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时期,诸侯争雄。其中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越王勾践

    D. 楚庄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宗法制   D. 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远古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下列几组黄帝时期的发明,前后对应正确的是

    A. 仓颉一缫丝

    B. 隶首一文字

    C. 嫘祖一算盘

    D. 伶伦一音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战国七雄中,最南方的诸侯国是

    A. 楚国

    B. 齐国

    C. 吴国

    D. 秦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西汉时期迫使匈奴单于仓皇遁逃,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战役是

    A. 漠北战役

    B. 漠南战役

    C. 巨鹿之战

    D. 长平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黄巾起义的爆发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 外戚王莽夺取政权

    B. 东汉刘秀采取巩固统治的措施

    C. 八王之乱

    D.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江南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B. 江南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 江南有比北方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②迁都长安

    ③官员及家属都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改用汉族姓氏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 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B. 制造地动仪

    C. 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

    D. 割圆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5 题
  1.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已知最早的文字是________,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最著名的青铜器是巨大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_____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_________”;晋惠帝时期,手握重兵的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东晋书法家________被后人称为“书圣”,他的代表作《____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春秋后期,________和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5 题
  1. “民为贵,君为轻,社援次之”是墨子的主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卫温率船队曾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晋建立于266年,定都洛阳;东晋建立于317年,定都建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魏晋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犬戎和羌等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秦”的历史。

    (水利建设篇)

    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1)请问“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秦国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该工程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改革探索篇)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请问商鞅变法中最有利于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

    (巩固统一篇)

    材料三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

    (3)请问“秦政法”中有一项加强对地方管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什么?

    (揭竿起义篇)

    材料四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请问材料中反映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叫什么?造成这一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走向灭亡篇)

    材料五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的形成和灭亡原因。

    (5)依据所学知识,说说从秦朝的兴亡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8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

    材料二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14日至1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一带一路”西汉篇)

    (1)西汉时所说的西域大致位于我国现在哪个地区?

    (2)西汉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人物是谁?两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分别是哪年?

    (3)西汉时“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哪里?

    (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管理西域的机构是什么?标志着什么?

    (“一带一路”东汉篇)

    (6)东汉时出使西域的是谁?他还派谁出使大秦?

    (7)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就当今有关“一带一路”的热点问题,能畅谈一下你所想象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表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四  三国鼎立形势图

    (1)材料一李白诗中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推行了哪些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是汉武帝实行的什么措施?除此以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提到“操遂能克绍”,这是指哪次战役?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在哪一次战役后奠定的?

    (4)根据材料四《三国鼎立形势图》正确填写三国的名称。

    A:      ;B:      ;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