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单选题 7 题,实验题 1 题,综合题 3 题,推断题 1 题
中等难度 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7 题
  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

    C

    《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鉴别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

    D

    《诗经•大雅•绵》:“堇荼如饴。”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糖类均有甜味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11.2 L 甲烷和乙烯的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等于2NA

    B. 含NA个 CO32-的 Na2CO3溶液中,Na+数目大于2NA

    C. 密闭容器中,2 molSO2和足量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小于2NA

    D. 4.0 g CO2气体中含电子数目等于2N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学习小组以废催化剂(主要成分SiO2、ZnO、ZnS和CuS)为原料,制备锌和铜的硫酸盐晶体。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步骤①中能溶于稀硫酸的是ZnO、ZnS和CuS

    B. 步骤①、③中发生的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C. 步骤③涉及的离子反应可能为CuS+H2O2+2H+Cu2++S+2H2O

    D. 步骤②和④,采用蒸发结晶,过滤后均可获取粗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二异丙烯基苯是工业上常用的交联剂,可用于制备高性能超分子聚合物,其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二异丙烯基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在催化剂存在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B. 与溴水混合后加入铁粉可发生取代反应

    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

    D. 其一氯代物有5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B

    向KMnO4酸性溶液中滴加乙二酸

    溶液褪色

    乙二酸具有氧化性

    C

    向AgNO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

    得到澄清溶液

    Ag+与NH3·H2O能大量共存

    D

    向1 m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滴入2 mL 0.1 mol·L-1 ZnSO4溶液,再加入0.1 mol·L-1 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CuS)<Ksp(ZnS)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是一种以液态肼(N2H4)为燃料,氧气为氧化剂,某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的新型燃料电池。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的工作温度高达700~900℃时,O2-可在该固体氧化物电解质中自由移动,反应生成物均为无毒无害的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池总反应为:N2H4+2O2=2NO+2H2O

    B. 电池内的O2-由电极乙移向电极甲

    C. 当甲电极上有lmol N2H4消耗时,乙电极上有22.4LO2参与反应

    D. 电池正极方程式为:O2 + 4e-+2H2O=4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若定义pC是溶液中微粒物质的量浓度的负对数,则常温下一定浓度的某酸(H2A)水溶液中pC(H2A)、pC(HA-)、pC(A2-)随着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0.1 mol/L的NaHA溶液显碱性

    B. 常温下,该酸的电离常数Ka2=10-4.3

    C. 常温下,c(H2A)+c(HA-)+c(A2-)是定值

    D. 常温下,pH=3时,c(HA-)=c(A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可利用环己醇的氧化反应制备环己酮,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如下:

    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物质

    沸点(℃)

    密度(g/cm3,20℃)

    溶解性

    环己醇

    161.1(97.8)*

    0.96

    能溶于水和醚

    环己酮

    155.6(95.0)*

    0.95

    微溶于水,能溶于醚

    100.0

    1.0

    *括号中的数据表示该有机物与水形成的具有固定组成的混合物的沸点。

    实验中通过装置B将酸性Na2Cr2O7溶液加到盛有10mL环己醇的A中,在55~65℃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加入适量水,蒸馏,收集95~100℃的馏分,得到主要含环己酮粗品和水的混合物。

    (1)仪器D的名称为_____。

    (2)①滴加酸性Na2Cr2O7溶液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②蒸馏不能分离环己酮和水的原因是_____。

    (3)环己酮需要经过以下操作提纯:

    a.往液体中加入NaCl固体至饱和,静置,分液

    b.水层用乙醚(乙醚沸点34.6℃,易燃烧)萃取,萃取液并入有机层

    c.加入无水MgSO4固体,除去有机物中少量的水

    d.过滤

    e.蒸馏、除去乙醚后,收集151~156℃馏分

    ①b中水层用乙醚萃取的目的是_____;

    ②上述操作a、d中使用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操作a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_。

    (4)恢复至室温时,分离得到纯产品体积为8mL,则环己酮的产率为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碲(52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工业上常用铜阳极泥(主要成分是Cu2Te,含Ag、Au等杂质)为原料提取碲并回收金属,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TeO2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易溶于较浓的强酸和强碱。回答下列问题:

    (1)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

    (2)“加压酸浸1”过程中将碲元素转化成TeO2,应控制溶液的pH为4.5~5.0,酸度不能过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加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写出“加压酸浸1”过程中Cu2T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酸浸2”时温度过高会使碲的浸出率降低,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从Ag和Au中分离出Au,可以向回收的Ag和Au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还原”反应中发生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上另一种提取碲的方法是将铜阳极泥在空气中焙烧,使碲转化成TeO2,再加NaOH碱浸,以石墨为电极电解溶液获得Te。电解过程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I.甲醛在木材加工、医药等方面有重要用途。甲醇直接脱氢是工业上合成甲醛的新方法,制备过程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反应I:CH3OH(g)HCHO(g)+H2(g)  △H1=+85.2kJ/mol

    反应II:CH3OH(g)+O2(g)HCHO(g)+H2O(g)  △H2

    反应III:2H2(g)+O2(g)2H2O(g)   △H3=-483.6kJ/mol

    (1)计算反应Ⅱ的反应热△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50K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H3OH(g)HCHO(g)+H2(g),若起始压强为P0,达到平衡转化率为α,则平衡时的总压强P平=___________(用含P0和α的式子表示);当P0=101kPa,测得α=50.0%,计算反应平衡常数Kp=___________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其它反应)。

    II.CO2既是温室气体,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以CO2为原料可合成多种有机物。

    (3)CO2用于生产乙烯,已知:2CO2(g)+6H2(g)CH2=CH2(g)+4H2O(g) △H=QkJ/mol。一定条件下,按不同的投料比X[X=]向某容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CO2、H2,测得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X1_____X2(填“>”或“<”,后同),Q_____0。

    ②图中A、B、C三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为_____。

    (4)常温下,用NaOH溶液作CO2捕捉剂不仅可以降低碳排放,而且可得到重要的化工产品Na2CO3。

    ①若某次捕捉后得到pH=10的溶液,则溶液中c(CO32-):c(HCO3-)=_____[常温下K1(H2CO3)=4.4×10﹣7、K2(H2CO3)=5×10﹣11]。

    ②欲用5L Na2CO3溶液将23.3g BaSO4固体全都转化为BaCO3,则所用的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__________。[已知:常温下Ksp(BaSO4)=1×10﹣7、Ksp(BaCO3)=2.5×10﹣6]。(忽略溶液体积积的变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X、Y、Z、M、N、Q、P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7种元素。其中,X原子核外的M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Y原子核外的L层电子数是K层的两倍,Z是地壳内含量最高的元素,M的内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9倍,N的原子序数比M小1,Q在元素周期表的各元素中电负性最大。P元素的第三电子层处于全充满状态,第四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X的外围电子电子排布图为_____,P元素属于_____ 区元素。

    (2)XZ2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YZ2分子中Y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相同条件下两者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的是_____(写分子式),理由是_____。

    (3)含有元素N的盐的焰色反应为____色,许多金属盐都可以发生焰色反应,其原因是___。

    (4)元素M与元素Q形成晶体中,M离子与Q离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

    (5)P单质形成的晶体中,P原子采取的堆积方式为_____,P原子采取这种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用含π表达式表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某新型药物H()是一种可用于治疗肿瘤的药物,其合成路线如图所示:

    已知:(1)E的分子式为C9H8O2,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 (R为烃基)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D的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

    (2)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④的反应条件是_____。

    (3)写出B→C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有_____种。

    ⅰ.能发生银镜反应 ⅱ.能发生水解反应 ⅲ.分子中含的环只有苯环

    (6)参照H的上述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乙醛和NH2CH(CH3)2为起始原料制备医药中间CH3CONHCH(CH3)2的合成路线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