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单选题 18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8 题
  1. 19世纪初,一位俄国贵族说:“(废除农奴制)农业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了吗?一些田地难道不休耕,一些谷仓难道不会空吗?毕竟,我们市面上的面包大部分不是由自由农民生产出来的而是出自贵族……离开了主人的管束,农民只会贪杯、干坏事。”上述材料反映的基本主张是

    A. 维护农奴制度

    B. 废除农奴制度

    C. 推翻沙皇专制

    D. 对农奴制进行改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悲剧,从丢失民心开始》一书认为:(王安石)下令各地必须贷出多少钱,给下面下指标,这样一来地方官就硬性摊派了,除了一般的农民要贷款,连中农、富农、地主也都必须接  受贷款。对此以下看法不正确的是

    A. 改革方法“一刀切”的做法使解困之举变成了变相剥削

    B. 地方吏治腐败,使真正有需要的农民无法获得低息贷款

    C. 地方官怕农民不能及时还款,就强制富农和地主贷款

    D. 地方官私自提高利息,引起民众不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A.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 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 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 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他不懂得也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变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上述观点适用于评价

    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②洋务运动 ③俄国废除封建农奴制 ④明治维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

    A. 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   B. 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

    C. 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D. 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列宁评论说:“1861年诞生了1905年,第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改革……防止不了1905年的资产阶级革命。”1861年“防止不了”1905年革命的原因是(  )

    A.1905年革命借助了1861年解放后的农奴的力量

    B.1861年改革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C.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1905年革命准备了经济条件和阶级条件

    D.1905年革命是在1861年改革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基础上产生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到: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效忠公室,朝廷办事效率高, “故四世(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   )

    A. 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

    B. 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

    C. 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D. 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梭伦改革前最尖锐的社会矛盾是

    A. 国王与贵族   B. 贵族与平民

    C. 贵族与奴隶   D. 国王与贵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梭伦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A. ①②④   B. ①②⑧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 民贵君轻

    C.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D.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

    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以下对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相同点表述错误的是

    A. 改革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B. 改革壮大了本国实力

    C. 改革为本国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D. 改革者个人的结局都比较凄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A. 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 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

    C. 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 洛阳成为当时的商业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   ②它有利于大商人趁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梁启超盛赞王安石“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并把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保甲法等类比为近代文明国家的银行、税收、警察体系。这说明

    A. 梁启超赞赏王安石的锐意改革及大胆创新

    B. 梁启超对变法的超前意识做了批评

    C. 梁启超认为王安石变法昙花一现

    D. 梁启超指出了壬安石变法走向失败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欧洲宗教改革期间,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天主教徒曾问马丁·路德:“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马丁·路德会对他说

    A.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B.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殖产兴业”  ②废除封建制度   ③实施“大陆政策”  ④推行“文明开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假设这位封建地主所说是真实的,那么农民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农奴从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B. 可以高价赎买一块份地

    C. 摆脱农奴主控制,归村社严格管理

    D. 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