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非选择题 3 题,null 1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9 题
  1. 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 中国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0年4月物理学权威开尔文勋爵指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下列发现打破了开尔文勋爵这一结论的是

    A.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C.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D.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进行帝制复辟活动的同时,还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因此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与“补课”,这一观点的依据在于新文化运动

    A.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奠定了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A. 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 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

    C. 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D. 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伏尔泰在《路易十四时代》一书中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的种种弊端,认为“君主使人感到枷锁的分量”,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君主专制。他断言,人只有在自己的人格与自由得到尊重与保障的前提下,才能发挥自己的理性,推动社会繁荣。这表明伏尔泰

    A. 倍加推崇理性

    B. 批判教会神权

    C. 反对君主制度

    D. 提倡天赋人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 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 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 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 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博弈论中,有时会用“边缘博弈”来表示一种特殊的胆小鬼博弈;双方在尽量对自己有益的情况下避免双输局面。古巴导弹危机可谓“边缘博弈”的典型体现。这次危机反映出

    A. 古巴是美苏争夺的战略要地

    B. 美苏全面冷战正式开始

    C. 美苏博弈中苏联的优势地位

    D. 双方既斗争又相互妥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颇具深意地说:“万方来朝,四夷宾服及夷狄戎蛮鬼子,一概轻污之字,皆不必说也。”这表明了

    A. 近代学习西方思潮的萌发

    B. 中国人改善外交环境的愿望

    C. 农民领袖思想觉悟的提高

    D. 对西方国家的认知有新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自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后,法国在近代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这主要是因为

    A. 总统权力被有效限制

    B. 民主共和观念渐入人心

    C. 人权诉求的不断满足

    D. 资产阶级革命较为彻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世纪20年代,乡村音乐诞生。“乡村音乐”这个名字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它的源流很广。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音乐是激活想象的艺术

    B. 社会生活是音乐的源泉

    C. 近代欧洲音乐水平较低

    D. 19世纪盛行浪漫主义音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 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B. 政府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C. 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D. 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雅典城邦的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

    A. 五百人议事会

    B. 陪审法庭

    C. 十将军委员会

    D. 陶片放逐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该条文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 重罪轻罚

    B. 公正合理

    C. 注重证据

    D. 不告不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光荣革命”后,对议会而言,行政权的执行并不是它的职责所在,在国王无力亦无意于绝对行使这项权力的时候,内阁便登上了政治舞台。内阁的出现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建立了沟通的桥梁,并在国王与议会之间的作用愈发重要。可见,英国内阁的形成

    A. 解决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矛盾

    B. 适应了英国宪政发展的需求

    C. 使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权

    D. 增强了议会对国王的控制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托马斯·杰斐逊曾表示: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这说明

    A. 美国总统权力至高无上

    B. 美国总统行政军事权力过大

    C. 杰斐逊并不反对君主制

    D. 杰斐逊强烈反对总统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A. 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 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C. 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 “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这说明分封制

    A. 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

    B. 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

    C. 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

    D. 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起源的基本规律,使进化论思想更具系统性,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这主要是因为《物种起源》

    A. 提出了全新的进化思想   B. 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真相

    C. 重塑人在生物界的地位   D. 引发了科学领域大论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唐朝初年,门下省的副长官门下侍郎专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帝的违误)之职,中唐以后则是给事中(门下省的官员)“驳正违失,分判省亊"。这反映出

    A. 三省体制日益趋向完善

    B. 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C. 门下省最终成为决策者

    D. 监察体制受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 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抵抗侵略

    B. 国民政府经济被推翻面临严重危机

    C. 国民党准备发动群众开辟敌后战场

    D. 国民党开始寻求和共产党合作抗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64年1月,中国与法国建交,这一事件在世界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也成为当时唯一能与中美苏三大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外交空间顿时豁然开朗。下列对此解读确的是

    A. 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裂痕

    B. 彰显中法两国外交独立自主特性

    C. 推动了新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D. 促进了西欧国家进一步走向联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十月革命影响下,芬兰、德国、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工人爆发了一系列革命,美国、日本等国的工人罢工和人民群众斗争也蓬勃展开,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也迅速高涨起来,这些从根本上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反映出十月革命

    A. 唤醒了西方世界的无产阶级

    B. 鼓舞了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C. 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D. 实现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

    A. “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

    B. 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

    C. 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 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

    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

    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中世纪只有教士才有阅读《圣经》的权利。到了16世纪中期,普通教民相信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以得救。这表明

    A. 教皇放松了对教民的控制

    B. “信仰得救”思想深入人心

    C. 教民的宗教信仰发生改变

    D. 教民已有成为教士的权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宋代朱长文评价唐代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时说:“点如坠石,面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白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下列书法作品与材料所述风格特点相似的是

    A.

    B.

    C.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表为不同时期荷兰、英国和美国的就业结构,导致表中数据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B. 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

    C. 美国出现了“新经济”   D.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折磨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 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C. 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德斯鸠认为每一种形式的政府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每一种政体都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的必然选择、正如他对法律的论述:“为一国人民而制定的法律,应该是非常适合于该国人民的;每个国家的法律竞能适合于另外一个国家的话,那只是非常凑巧的事。”“什么法律是直接从政体的性质产生出来的,这种法律便是最初的基本法律。”他认为:“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原则(法律)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本身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感情。”并提出“一切拥有权力的人,都倾向于滥用权力,而且不用到极致决不罢休……从事物的性质来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限制权力”。

    ——摘编自钱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的政体思想评析》

    解读材料,并结合世界政治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政体与法律”拟一论题,并就所拟论题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

    材料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府选择“中体西用”思想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些国家领导人,先后在不同场合提出了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思想。其核心内容是,减少因成员国利益不同则而产生的“外交内耗”,提高欧盟整体对外行动能力,在此基础上改变冷战时期长期奉行的“对美一边倒”政策,推行“多边主义”外交。长期以来,欧盟在国际上一直被视为“经济巨人、政治矮子”。欧盟对外实施“多边主义”战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呼应力,欧盟整体外交影响力不断增大,而其成员国的外交筹码也同时得到增加。

    ——摘编自申义怀《浅析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多边外交治动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城。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交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中国在加强同联合国的关系的同时,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WTO和地区性组织和会议如欧盟、东盟、APEC等加强了联系,对第三世界的一些组织如不结盟运动、非盟、阿盟给给予了的支持,还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多边条约机制。中国多边外交的内容涉及政治、安全、军事、炫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

    ——摘编自覃辉银《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边外交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欧盟对外“多边主义”战略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后多边外交的变化,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多边外交与欧盟“多边主义”外交的共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为提高全民素质,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了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贯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B. 顺应了国内经济体制改革要求

    C. 实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D.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