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28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曹魏时期,曹丕命陈群选拔“德充才盛”、“有识鉴”之人担任中正,按照“家世、道德和才能”三条标准,选拔“俊秀之士”,一时间“儒雅并进”。由此可知当时

    A. 古代选官制度的标准不断变化   B. 古代选官制度有利于中央集权

    C. 九品中正制被世家大族所操控   D. 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德才并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关于王位世袭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它取代禅让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B.它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之一

    C.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D.王位只能父子相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8 题
  1. 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 北伐军进军湖南

    B. 八一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秋收起义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 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 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D. 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 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C. 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D.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40年,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获取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发动了鸦片战争。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并火烧了圆明园。1895年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占领了中国的东北三省。”这是某同学所整理的读书笔记,其中有误的有

    A. 4处

    B. 3处

    C. 2处

    D. 1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文明进步和近代化这一角度分析,下列不属于《资政新篇》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共同点的是

    ①政治上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经济上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③文化教育上都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④社会生活方面都提倡“自由”、“平等”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雅典公民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指全体成年国民     

    B.指具有公民身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男人

    C.雅典城邦里的男人  

    D.包括奴隶、妇女、外邦人和男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黑人奥巴马竞选总统时一再强调:“没有黑美国,也没有白美国,更没有红美国和蓝美国之分,只有美利坚合众国。”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美国种族歧视制度已彻底消失

    B. 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已不存在

    C. 美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性

    D. 总统竞选是两党之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对纳粹主义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作者所要表达的原因是

    A. 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B. 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

    C. 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

    D. 普鲁士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4年10月,英国议会就香港“占中”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向中国申请赴港调查,遭到中方拒绝,中方拒绝的法理依据是

    A.《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B.《南京条约》

    C.《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D.《反分裂国家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从1895年至1945年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五十年,是根据甲午战争签订的:

    A.《天津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了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双方和解最重要的基础是(  )

    A. 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   B. 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 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D. 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獬豸”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它能辩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下列古代官僚机构及官员带有“獬豸”功能的有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枢密使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A.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 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 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 实行责任内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太平天国的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95年4月,俄国财政大臣表示,“假使日本占领南满(今东北南部),对我们将是威胁”,为保护西伯利亚铁路的修筑,应“采取适当措施”。此措施是        (   )

    A.阻止签订《马关条约》   B.联合德、法干涉还辽

    C.租占旅顺、大连       D.修建满洲铁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41年3月,清参赞大臣杨芳经略广州“遍收所近妇女溺器为压胜具,载以木筏出御乌桶,由一副将领之,自部卒隔岸设伏,约闻己炮响,即举筏齐列水面,溺器口向贼来路,而后抄出筏首夹攻之(英军)”这不能反映的是(   )

    A.清朝封建迷信盛行           B.清朝国势渐趋衰落

    C.清军军事战术落后           D.北洋水师英勇迎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没有虎门销烟就没有鸦片战争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贩运鸦片

    ④林则徐的禁毒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出现了一个立法高峰。大批用来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仅1993、1994两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经济方面的法律就有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外贸易法、广告法等。上述法律

    A.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

    B.推动了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回应了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后面临的挑战

    D.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古希腊改革中的(    )

    A.按财产赋予政治权力  B.成立陪审法庭

    C.废除债务奴隶    D.发放观剧津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让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

    C.建立起资产阶级统治         D.否定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打开大门”主要是指

    A.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居住       B.中国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C.中国失去了香港岛          D.传教士可以在中国传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被加上“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遭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人是

    A. 彭德怀   B. 吴晗   C. 彭真   D. 刘少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展开了对中国的局部侵略,自此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战,九一八事变在哪个地区发生的:(  )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东地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共产党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出这一点的是( )

    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②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秦朝的“皇帝”与西周的“王”相比,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

    B.代表至高无上的地位

    C.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代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自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竞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报道中的“联军”与哪一场侵略战争有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中日甲午战争

    B. 九一八事变

    C. 伪满洲国建立

    D. 苏联对日宣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这一条款应当出自于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应该加快步伐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扩张,但人家不信。一些亚洲国家很担心,认为大国必然扩张。所以要用实际的行动使他们慢慢相信,争取和平共处,在10年内要努力解决同邻国的边界问题,先从缅甸开始,陆续解决,解决后他们就放心了。”  

    ——宋凤英《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

    材料二 1955年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原则,当有的代表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的名词时,他当即改用联合国宪章中“和平相处”的提法,……他表示:“五项原则的写法可以加以修改,数目也可以增减,因为我们所寻求的是把我们共同的愿望肯定下来,以利于保障集体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周恩来的多方协调,会议终于达成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扩展起来的“亚非会议十项原则”。

    ——徐海滨《周恩来外交思想》

    材料三 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五项原则的精髓,……承认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充分尊重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照顾和维护小国、穷国、弱国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国际间开展互利合作才有基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温家宝《弘扬五项原则 促进和平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解决中缅边界问题20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提出了什么主张,该问题的解决对新中国外交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非会议上各国最终接受周恩来建议的原因。“亚非会议十项原则”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了怎样的新发展。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香港、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年表》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我”指谁?“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中的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

    (4)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和孙中山先生诞辰145周年的特别之年。为此,全国各地纷纷举办活动,予以庆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问卷调查统计图:

    材料二 下面是新华网近期刊出的两则文章节选:

    一个世纪过去了,辛亥革命的火种穿越百年,世代传承,续写民族富强繁荣的辉煌!我们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用百年锐于千载,百年成就未来来形容,也不为过。

    ——2011年12月15日对明清史学家、北大历史系教授王天有的访谈

    如果去掉人们人为地附加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上的意识形态光环,辛亥革命是很悲哀的……辛亥革命的意义没那么大,辛亥革命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2011年12月15日对历史学家、满清学者萧功秦的访谈

    (1)材料一武汉的得票为何遥遥领先?辛亥革命曾得到海外华侨和留学生的大力支持,如果请你再增添一个海外城市作为备选项,你会选择哪座城市?阐述你的理由。

    (2)你认为这两位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