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⑤②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②⑤③   D. ②③④⑤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B. 初夏时节,广安街头到处都摆着水果,枇杷啊、樱桃啊、桃子啊……走到哪里都闻得到诱人的香味儿。

    C. 一个人只有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才不会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迷失方向。

    D. 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能、温差能、密度差能……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 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 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 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佝偻(gōu)  承蜩(tiáo)  禅师(chán)  强聒不舍(tián)

    B. 亵渎(xiè)  晨曦(xī)   给予(gěi)   片纸只字(zhī)

    C. 荒谬(miù)  汲取(jí)   宽宥(yòu)   锲而不舍(qì)

    D. 麾下(huī)  广袤(mào)   矗立(chù)   相得益彰(zhā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心无旁鹜  断章取义  不可名状  丰功伟绩

    B. 形消骨立  李代桃僵  相得益彰  可望而不可即

    C. 俯拾即是  自惭形秽  彬彬有礼  随心所欲

    D. 眼花瞭乱  扭捏作态  附庸风雅  随机应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本年度“国际安徒生奖”后,多家媒体强聒不舍地争先报道。

    B. 细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对古典诗句的引用俯拾即是。

    C. 今年央视春晚的魔术表演十分精彩,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其丰富奇妙的变化简直不言而喻。

    D. 小军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6年中考贵州贵阳卷)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个战场,没有硝烟;这个战场,尚未停止,     早在一百多年前,林则徐就以虎门硝烟的壮举,发出了中国人禁烟护国的强音;     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禁毒工作仍然,       面对毒品的危害,谁都不能袖手旁观。为了自己,为了民族,为了整个人类,我们必须对罪孽深重的毒品大声说:“不”!这声音,气贯长虹;这决心        !

    A. 由于   所以  绵绵不绝   众口一词

    B. 尽管   但是  任重道远   众志成城

    C. 既然   那么   纷至沓来  众望所归

    D. 尚且   何况  数不胜数   众所周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题文)(2017年中考广东深圳卷)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这句诗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B. 《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代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必须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句中的划线词都是形容词。

    D. “不但……还……”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观察漫画《前赴后继》,回答问题。

    (1)描述画面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百姓富·生态美”是贵州省关于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美好蓝图。富,既要物质富,也要精神富;美,既要自然美,也要人文美。为了让学生在经典中陶冶情操、涤荡心灵,黔程中学于6月18日下午举行经典诵读比赛。

    (1)学校准备邀请校外辅导员李老师担任评委团主席,下面是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电话邀请李老师时说的话,其中有两处需要修改,请改正。

    小王:“李老师,你好!我是小王。①我们将举行一个活动,②想邀请你荣幸地来。”

    (示例)原句:我是小王。改为:我是黔程中学学生会组织委员小王。

    原句①,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句②,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评分规则草稿,不适合此次比赛的一项是(______)

    A.衣着得体大方,举止亲切自然,精神饱满。

    B.字迹工整美观,布局设计合理,排列整齐。

    C.内容健康向上,感情饱满真挚,能够脱稿。

    D.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表达自然。

    (3)在活动当天,小王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请根据活动流程图,把小王说的话补写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小王:“请参赛选手注意比赛的流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根据抽签结果的顺序举行比赛,同时评委为选手打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请校长颁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 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的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文章④⑤段论证了读书的好处,请你再为“读书有益”补充一个道理论据。

    4.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人贵立志。立志是事业的起点,也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由此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既是指引又是动力,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后来,他在中法战争中坚决抵抗法国侵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的《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今人所谓立志,如有志为军事家,有志为教育家,乃见前辈之行事及近人之施为,羡其成功,盲从以为己志,乃出于一种模仿性。真欲立志,不能如是容易,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立之为前途之鹄,再择其合于此鹄之事,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走访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县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同年寒假,又赴浏阳进行调查。1918年至1920年间,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他利用去北京和上海之便,相继深入河北长辛店、山东泰山和曲阜等地进行社会考察。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萍乡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通过社会调查,他更加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首先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三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四段与第五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4.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 古代学者程颢和王阳明告诉我们:无论治天下还是学习都要先立志。

    B. 仅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来树立志向是不宜提倡的。

    C. 一个人,只要能立下大志,就一定能为国家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D. 左宗棠心忧天下,面对外国侵略,赴西北指挥,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①我的少年时光很短,最起码我自己这样认为。

    ②我说它短,是因为本该去享受的少年时光,被我自己掐断了。

    ③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因为我的倔强和高傲,中考的时候只报了唯一的一个志愿,那就是重点高中。我对所有人说,重点高中是我的囊中之物。结果老天弄人,差三分而败北。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④老师来劝我重读,父母也劝,可是我哪里还有脸回到学校,除非让我戴上一个大大的面具,用来遮羞。

    ⑤我没有选择重读,而是走了另外一条坎坷的路——自学。

    ⑥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我的语文老师刘季夫知道后,让我加入他的文学社,鼓励我进行文学创作,那是我最早接触文学,一篇篇小文章经过他的修改,在当地的小报上发表,从此,我的文学之路开始了,虽然艰辛,却无比欣慰。在最苦的时日里,在那个冷冷的小屋里,我的手,因为长时间拿笔,被冻成了馒头的形状。

    ⑦总是母亲起床做饭的时候,我睡下。像路遥一样,我的早晨,也永远都是从中午开始。

    ⑧可是后来季夫老师生了病,文学社解散,我的世界一下子又暗了下去。

    ⑨母亲倒是支持我,她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走下去吧。坚持,这是母亲最本真的鼓励吧,没有一点煽情的意味。“不过,”母亲接着说,“买稿纸和邮票的钱要你自己去挣来。”

    ⑩是啊,不工作,一直这么靠父母养活,我心里也愧疚,一咬牙去了父亲的工厂当了一名学徒工,白天工作,夜里写诗,靠着一种青春的激情,竟不觉得累。

    只是,我投出的稿子总是泥牛入海杳无消息,让我不禁有些动摇了。

    还是母亲,还是不带半点煽情味道的鼓励:“哪有那么容易成功的事儿,坚持住,总会有成果的。”

    我便选择继续坚持写下去。那个时候,喜欢看书,可是家里那几本书都已经读得稀烂,做梦都是关于偷书的梦,梦见自己偷偷地潜入书店,把书店里的好书装了满满几麻袋偷走,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

    和母亲说起我的梦,母亲笑笑没说什么,周末的时候,领我去书店,让我挑喜欢的书。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悲惨世界》《复活》《约翰·克利斯多夫》等等名著都是在那个时候与我抱了满怀的,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忘我地走进小说的世界里。从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我知道了原来人间还有那么巨大的苦难和不幸,人如果要作恶,可以恶到什么地步,而人如果决心行善,又可能产生多么伟大的精神力量;从托尔斯泰的《复活》中,我学会了用解剖刀一般锋利的目光审视周围人们的道德,同时也用严格的尺度审视自己的心灵;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中,我感受到友谊的温馨、爱情的迷人和牵魂动魄、艺术的价值和力量……

    我的文学之路从那个时候开始变得坚实了许多。

    又一次收到退稿的时候,我耷拉着脑袋,不敢面对母亲热切期望的眼神。正是年底的时候,母亲在灶台上给我们炒花生果,一边炒,一边对我说,不急,你看这花生果,要多翻几个个儿才能熟呢!人不也一样吗?受些煎熬和苦楚,有啥大不了的!

    我深有感触,是啊,有啥大不了的,我还不信,我的文字变不了铅字呢!

    终于,一年后的某一天,我的文章终于发表了,而且还是《散文》这样的大杂志。母亲向我表示祝贺的方式一样没有半点煽情意味,只是递给我一把炒好的花生果。我剥了皮,吃了一个,真香,炒得恰到好处。

    这一次母亲没有说话,但我永远记住了母亲关于炒花生果的那一段妙语: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

    是啊,迷茫、困惑……什么都不要怕,要成长,要成熟,就得在生活的热锅里多翻几个个儿呢!

    1.文章标题“多翻几个个儿就熟了”有什么含义?

    2.请结合具体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子和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那一刻,仿佛看见所有人眼里都有一把嘲弄的匕首,纷纷刺向我,让我无处可逃。

    (2)我不敢相信,吝啬的母亲为了鼓励我写作,竟然可以给我买那么多的书。

    3.请结合自己平时的阅读积累,仿照文中第段画线句子续写一句话。

    4.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时候的我经历着‘最落魄’的青春”,是因为“我”没能考上重点高中,又不好意思重读,并选择了自学这条坎坷的路。

    B. “睡梦中露出贪婪的微笑”,句中的“贪婪”是贬词褒用。

    C. 文中三次出现“没有一点(半点)煽情的意味”,都强调了母亲对“我”本真的鼓励,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懈。

    D. 文章最后一段抒情、议论,卒章显志,凸显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虚度光阴不是青春,惜时好学才是青春;驻足等待不是青春,昂扬前行才是青春;漠视逃避不是青春,勇于担当才是青春……灿烂的花季里,我们有多彩的故事;青春的原野上,我们一路放歌。

    请以“这才是青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二:与挚友相伴的日子,我们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与父母相伴的日子,承欢膝下,享受亲情;与书籍相伴的日子,博览古今,通晓世事;与爱相伴的日子,学会关心,懂得感恩……

    请以“与________相伴的日子”为题,在横线上填入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写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个人信息相关的真实人名、校名和地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