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单选题 26 题,选择题 3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6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6 题
  1. 下列有关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情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B. 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了繁荣时期

    C. 西汉时期,中国的棉纺织品远销亚欧地区

    D. 16世纪前,中国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A. 钢铁工业

    B. 电力工业

    C. 石油工业

    D. 汽车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题文)(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 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 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

    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

    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

    C. 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

    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

    A. 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

    B. 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 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马克思在对新航路开辟后出现的某一历史现象分析时指出:“一方面是工资和地租跌价,另一方面是工业利润增多。”这一历史现象对西欧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 增强了各地区间的联系

    B. 使世界市场和贸易扩大

    C. 加速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D. 使商路及商业中心转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议会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外国商品输入英国,或英国商品输出到外国,只许用英国船装载或用输入国或输出国的船只装运,否则一律禁止输入英国。”该条例

    A. 促发英西战争

    B. 导致英法七年战争

    C. 遭到荷兰反对并引发冲突

    D. 标志着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产业结构不同

    B. 生产方式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 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 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       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       D.世界人口的迁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624年英国制订《垄断法》,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给发明专利予以肯定。有学者指出,英国若无1624年的《垄断法》,那么“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出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专利制度推动了技术创新   B. 政府利用法律保护个人的权益

    C. 垄断法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D. 垄断法推动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874年《申报》刊文称赞我国当时出现的—种新事物,曰:“最是称奇一线长,跨山越海度重洋。竟能咫尺天涯路,音信飞传倏忽详。”这一“新事物”是指

    A. 铁路

    B. 电报

    C. 电话

    D. 电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城.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 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 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 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孙中山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见.”以上论述旨在

    A. 肯定实业救国论的积极意义

    B. 批评实业救国论存在的不足之处

    C. 强调共和是实业救国的前提

    D. 探讨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都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格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但又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 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 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 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 大众报业

    B. 交通业

    C. 电报业

    D. 互联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A. 电影院里正在上映国产影片

    B. 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C. 苏小姐正在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D. 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17~18世纪殖民霸权的角逐中,既有因“资本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也有因“制度优势”而获胜的战争。与这两次“战争”对应的是

    A. 英西战争、英法战争

    B. 英荷战争、英法战争

    C. 英法战争、英荷战争

    D. 英西战争、英荷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帝同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B. “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C.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D. 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题文)《国富国穷》中写到:18世纪以来,欧洲的有利条件在于,它们实际上同处一个互动密切的列国体系中,所以,它们本质上构成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技术熟练的工匠们如同学者和艺术家一样,把整个欧洲当成自己的家”。这反映了欧洲

    A. 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B. 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C. 贸易体系的平等性

    D. 经济模式的一体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 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 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

    C. 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 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经过几番姓“社”姓“资”的争论,在对恪守传统苏联模式的“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市场经济在中国终于真正成了主角。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城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

    方向

    支持国家

    航海家

    主要贡献

    A

    向东

    葡萄牙

    迪亚士

    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

    B

    向西

    葡萄牙

    达·伽马

    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

    C

    向西

    西班牙

    哥伦布

    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D

    向东

    西班牙

    麦哲伦

    航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对人类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

    原材料

    食品

    工业制造品

    出口贸易

    7%

    8%

    85%

    进口贸易

    61%

    33%

    6%

    材料二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三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把蒸汽船的噪音变成音乐。英国作家塞缪尔•斯迈尔斯宣称“我们只是把蒸汽机看作是人类发明的最高贵的机器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四1835年,法国作家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访问英国城市曼彻斯特时对于工业“殿堂”的气氛深为厌恶,他写道“这些巨大的建筑物,高耸于人们的住所之上,隔绝了空气和阳光;它们像不散的浓雾一样包裹着人们。城市的这一边住的是奴隶,那一边住的是老爷;那一边属于富裕的少数人,这一边属于贫穷的绝大多数人……男人、女人和儿童都被绑在永不疲倦的机器之上。”

    ——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工业化的态度有何不同?根据材料分析各自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情况下产生的。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的生产方式传入中国,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日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不断扩大;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一部分洋务派官僚在“平内寇”“御外侮”的思想指导下,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西方的设备和自然科学,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办铁路、开采矿山、设立工厂以“抵制洋商厂”的主张,出现了一个兴办工矿企业的浪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895-1911年,共创办了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462家,开办资本共89693千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董少辉《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的发展”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