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2 题,选择题 12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阙: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越国以鄙远             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             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4.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译文:死就死了,可是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

    B.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译文:本郡的贤士大夫向当地的行政官员请示,就清理宦官魏忠贤被废的生祠的地基来安葬他们,并且在他们坟墓的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

    C.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文: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走在路上也会很疏远。

    D.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

    译文:全面地做到这十件应该深思的事,发扬光大“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挑选好的意见而听从它,那么有智慧的人充分献出他的谋略,勇敢的人竭尽他的力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2 题
  1.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是

    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人的才能的大小,完全是由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决定的。

    C. 不仅毒品泛滥会诱发大量刑事犯罪,而且能影响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

    D. 成功者在设定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下列诗句蕴含的理趣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接近的一项是(  )

    A.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B.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提供的语境,将下面的语段续写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少芬芳。其实,人也是一样,_______。他还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因为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其实,人也是一样,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荫翳(yì)    伛(gōu)偻    庚(ɡěnɡ)寅     逡(qūn)巡

    B. 猝(cù)发    湮(yān)没    愧怍(zuò)      渚(zhǔ)洲

    C. 诟(ɡòu)骂   觇(zhàn)看   献谄(chǎn)     巡徼(jiǎo)

    D. 烙(luò)印   翌(yì)日     自刭(jīnɡ)     谥(shì)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费用 浪废 冲耳不闻 入不敷出

    B.凑合  谛听  扬长而去  言简意赅

    C.肿胀  涨潮  计日成功  自暴自弃

    D.恪守  惶乱  义不容辞  按步就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B. 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C. 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D. 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填到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个句子是

    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富于想象,又要勇于怀疑。     。宇宙神奥非凡,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

    ①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②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③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        ④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

    A. ②③④①   B. ④①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你像冰一样坚贞,像雪一样纯洁,你还是逃不过谗人的诽谤。   (排比)

    B.难道美丽除了贞洁以外,还有什么更好的伴侣吗?   (反问)

    C.谁料过去的繁华,变作今朝的泥土。   (对比)

    D.现在却跟看着他的高贵无上的理智,像一串美妙的银铃失去了谐和的音调。   (比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B.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上一个名。

    C. 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生哲学,儒家坚持以修身为本,追求的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词,是配合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

    B. 约翰·高尔斯华绥,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等。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照孟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记载历史。

    D.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其无礼于晋       夜则兵围所寓舍

    B. 根不固求木之长     归求救国之策

    C. 臣壮也,犹不如人   因人力而敝之

    D. 不能容远近       激义而死焉者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 “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 “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指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 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层层深入。

    D.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美美与共

    费孝通

    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儿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希望今天的中国学术界,能够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我想我们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

    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从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它可能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

    1.下列对“‘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它需要彻底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和妄自尊大、闭关排外的心理。

    B. 这是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而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

    C. 这是一种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既“理解”又“选择”的心态。

    D. 这是与当前世界上很多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相抵触的思想观念。

    2.下列解说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 人类不同文明相得益彰、共同繁荣,“和而不同”,就能“天下大同”。

    B. 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经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的中华文明。

    C. 当今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仇视西方的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

    D. 树立“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一定会受到某些人的非议、抵制或可能的猛烈的攻击。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某些发达国家拥有强势文明,却已经成了不了解世界大势的井底之蛙。

    B. 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纷至沓来的“异文化”,我们不能全盘接受、盲目排斥。

    C. 异文化并非完美无缺,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去判断它的精华和糟粕。

    D. 人类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力排对“美美与共”的抵触,才能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竹  刀

    陆蠡

    ①假如在这平野中有一座遮断视线的孤山,这对于永久囿于地的平面上的人们是多么兴奋啊。方朝日初上或夕阳西坠,有巨大的山影横过田野,替没有陪衬没有光影的画面上添上一笔淡墨,一笔浓濡;多雾或微雨的天,山顶上浮起一缕白烟,一抹烟霭,间或有一道彩色的长虹,从地平尽处一脚跨到山后,于是这山便成了居民憧憬的景物。

     ②有从远僻的山乡来的人望见了这名胜的小山,便呵呵大笑道:“这也算是‘山’么?这,我们只叫作‘鸡头山’,因为只有鸡头大小。”双手叉住腰笑弯到地。

     ③好奇的听客便会从他夸张的口里听到他所见的是如何绵亘数百里的大山。摩天的高岭终年住宿着白云,深谷中连飞鸟都会惊坠!嶙峋的怪石像巨灵起卧。

     ④“我不欢喜这揣测的臆谈,谁能够相信这桃源的故事?”

     ⑤于是他描说那跨悬在山腰间的羊肠路。那是只有两尺多宽,是细密的整齐的梯级。一边靠山,一边靠削壁千仞的深壑。望下去黑魆魆的,迷眩的,这深涧底下隐伏着为蛟,为龙,或其他神怪的水族,不得而知。总之万一踹了下去,则会跌得像一个烂柿子,有渣无骨头。但是居住山里的人挑了一二百斤的干柴,往来这山道,耳朵沿搁着一朵兰花,一朵山茶,百人中之一二会放上半截纸烟。他们挑着走着谈笑着,如履平地,如行坦途,有时还开个玩笑,在别人的腰边拧一把。

     ⑥他又说到山间头上簪花的少女,她在每天早晨携了竹筐到松林里去扫夜风摇落的松针,装满一筐便背了回来,沿途采些草实,在溪边洗洗手,一天也不曾间断。她有一天,正背了满筐的松针回来的时候,觉得竹筐异常的沉重,便想暂时憩憩罢,就靠着竹筐坐下,却永久地坐在那儿了。山间人都说是因为她生得太美丽,被什么山灵或河伯娶去了……

    ⑦那让我选一个实际的故事说给你,只可惜有一个悲惨的收场。你知道山居的人是如何获得每天的粮食和日用品么?狩猎是不行的,鸟兽乐生,不可杀尽;农稼也不行的,团团簇簇的高山遮住了阳光。他们大都靠打柴锯木为生,换取一把盐、几枚针、一片鲞、一包白糖……

     ⑧冬天,他们砍下合抱的大树,截成栋梁楹柱的尺寸,等到明春山洪暴发的时候,顺水流到港口,结成木筏,用竹篙撑着,撑到城市的近郊,售给木商运销外埠。山势陡峻的所在,木材无法输运,他们砍取寸许大小的坚木,放在泥土筑成的窑里烧成木炭,这样重量便减轻了四分之三,容易挑到外面来,木炭的销场是很好的。

     ⑨“你说得又远了。没有指示给我故事的连索。”

     ⑩是哟!他们是靠打柴烧炭为生。但是你知道城市里的商人的阴恶和狠心么?他们想尽种种方法,把炭和木板的买价压低,卖价抬高。他们都成了巨富了,还要想出更好的方法,各行家联合起来,霸住板炭的行市。他们不买,让木筏和装炭的竹簰搁在水里,不准他们上岸,说销场坏了,除非你们完全让步。

     ⑾山民空着手在城里徜来徜去, 竟想不出办法。他们的幸福的幻梦是被打碎了……

     一天,一位年青的人随着大家撑着木筏到城里去,正在禁止上岸的当儿。大家议论纷纷想不出主意。这位年青的人一声不响地在一只角落里用竹片削成一把尺来长的小刀,揣在怀里,跑上岸去,揪住一位大肚皮的木行老板,毫不费力的用竹刀刺进他的肚皮里,听说像刺豆腐一样的爽利,刺进去的时候一点也没有血溅出来,抽回来的时候,满手都是粘腻的了。他跑出城来,在溪边洗手的时候被警吏捉去。

     ⑿“你说了可怕的故事了。我没有想到你会说出这样吓人的语句,我懊悔听这故事,但是请你说完。”

     ⒀官厅在检验凶器的时候颇怀疑竹刀的能力。传犯人来问:

     ⒁你是持这凶器杀人么?

     ⒂是的。

     ⒃这怎么成?

     ⒄他拿了这竹刀,捏在右手里,伸出左臂,用力向臂上刺去。入肉有两寸深了,差一点不曾透过对面。复抽出这竹刀,掷在地上,鄙夷地望着臂上涔涔的血,说:便是这样

     ⒅大家脸都发青了。当时便没有继续讯问。各木板行老板也似乎怵于竹刀的威力,自动派人和他们商订条件,见了他们也不如先前的骄傲。

     ⒆“这位青年结果如何呢!”

     ⒇听说刺断动脉后流血过多死了。……否则,他将在暗黑肮脏的牢屋里过他壮健的一生。

                                            (1938年,有删改)

    1.第⒄段中“便是这样”一句可看出这位青年怎样的心理?

    2.赏析第⑦段画波浪线的部分。

    3.作者用对话展开文章,又不交代听话者的性别和身份,请分析这样安排的用意。

    4.作者自评本文“故事中拉出枝枝节节来,有如一篇没有结构的文章”。这些“枝枝节节”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名篇名句默写

    (1)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令五人者保其首领,_______________,则尽其天年,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4)念高危,________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6)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手机、kindle电子书阅读器以及其他各种电子阅读器的兴起,纸质书的出版在近几年里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有人说,纸质书终将消亡,这是阅读媒介的革命和进步,就像当年纸张替代竹简一样;但也有人说,纸质书不会消亡,不仅因为纸质书有独特的便利性和可靠性,而且因为纸质书能与阅读者建立独一无二的生命经验。

    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加以阐明。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不得少于 800 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