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选择题 8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塞罕坝的月光    何申

    塞北天高,秋阳明艳,田野里的庄稼散发出成熟的味道。那是 1994 年中秋节,我带着几名记者从承德市匆匆奔向塞罕坝机械林场。

    车子向前行驶着,忽然就有白沙打在挡风玻璃上,哗哗作响,看看又不像沙子,从吉普车窗外伸手抓一把,“沙粒”小米般硬硬的,但很快就觉出湿润——不是沙,是雪!

    谁能想到,塞罕坝农历八月就下雪了!看来,“胡天八月即飞雪”,用在这里也完全合适。坝上的天气变化快。将近傍晚,虽然雪粒仍留脚下不肯化去,如同为大地铺了一张白宣,但苍穹却早已深静高远,风息星现,只是那星星并不繁耀,好似知道今夜天上的主角,是那一轮圆月。

    吃过晚饭,记者小张说:社长,咱们与其在这冻着,不如去我舅舅家,他家肯定暖和。我惊讶:你舅舅在这里?

    小张说:我舅舅从林大一毕业就到这里了。

    我说:那敢情好,我也想看看他们是如何过中秋节的。

    家属区并不大,小张也是很久没来,在几户院外转了又转,终于走进一家,可还是差了,他舅舅家在隔壁。

    屋里果然暖和。三间,中间一间屋有大灶,灶膛暗红,热气从锅盖缝隙飘出。一张圆桌上,摆着三份碗筷,当中有个盘子,扣着大碗,那是怕菜凉了。西屋里跑出来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孩,先是好奇地打量我们,然后欢喜地叫小张哥,问啥时来的,等等。

    小张舅妈身高马大,东北口音。她快人快语,说,你们来得正好,今天是八月十五,他舅一会儿就从分场回来,你们一起喝顿酒。

    我有些尴尬,但也不便走,于是坐在东屋聊起来。聊天中得知,小张舅妈是锦州人,毕业于东北林学院,和小张舅舅同年来到塞罕坝,俩人有三个孩子。老大两口子也在林场工作,二儿子念书后留在省会石家庄了。老闺女就是西屋的女孩,今年初三,想着高中去承德市里念,就怕考不上。至于这家的男主人,小张的舅舅,眼下是一个分场的场长,平时不回来,说好了今天回家一起过八月十五,可到这会儿也不见人影。

    不知不觉,月光已从窗户透进来,其间小张舅妈添了两次火,却依然不见小张舅舅回来。后来有人在院外喊:来电话了,分场今晚防火情况紧,不回来了,别傻老婆等汉子了。小张舅妈说,得了,又空欢喜一场,咱们一块吃吧。

    那哪成,于是我们告辞。小张舅妈看留不住我们,忽然悄悄拉了我一下,说:有件事想麻烦您,不知行不?

    我说:您说。

    她说:我老闺女念高中,您给帮帮忙……

    我没法拒绝:到时候,尽力、尽力吧……

    她说:别尽力,一定帮,一定帮!

    出来,走在坚硬的泥土路上,十五的圆月已高悬在深黛色的夜空中,给塞罕坝的大地抹上一层厚厚的金辉。

    小张和他的表妹从后面撵上来,手里拎着怀里抱着不少串成一串的干蘑。我说,你们这是干什么。小张说,是我舅妈送给你们的,没准备,现摘下来。我说,不能收。小张表妹把干蘑硬塞给我,说,这是我暑假里采的,一定收。说罢转身跑进月光中。

    我不由地生出点异样感觉,坝上人太直了,也不怕强人所难。忽然间,我意识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问小张:你表妹今年初三,最小也十五岁,生她的时候已经开始计划生育,况且你舅妈那时年龄也不小了。

    小张四下瞅瞅说:也不瞒你们,我这表妹不是我舅妈亲生的,她的父母原都是这场里的,出车祸没了。是我舅妈把她带大的,并发誓要把她培养成大学生。

    我惊讶,一股惭愧之情从头顶一直渗到脚底。继而是一种敬佩,博大辽阔的塞罕坝,养育了多么宽广的胸怀。这无边无际的林海,既是对上天的告白,又是对人间的表述。

    我在塞罕坝的月光下行走,脚下是中秋节粒粒白雪。

    那一夜,我无眠。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用诗句“胡天八月即飞雪”写塞罕坝的天气,表达了作者的讶异之情,也让读者可以由此想见塞罕坝人工作和生活的不易。

    B. 本文叙事简洁,叙述常暗含情感,比如写院外喊话,既交代了小张舅舅不回家过节的事由,也暗含对塞罕坝人粗犷朴实的欣赏。

    C. 无边无际的林海是“对上天的告白”“对人间的表述”,作者这样说既是对林场垦荒造林成就的赞誉,也表达了人定胜天的自信。

    D. 本文记述塞罕坝一个普通职工家庭的中秋节生活,真实地展现他们的生活场景和状况,并没有刻意表现他们的辛劳和贡献。

    2.作者对小张舅妈的印象经历哪些变化?本文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3.本文标题“塞罕坝的月光”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以往的全球观都是以某一种文化形态为本位框定全球关系,但人类命运共同体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寻求人类文明整体上的安全和进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人类整体性困境也同时出现,其解决必须有赖于一个整体性的方案,更需要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着眼于未来人类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时代新诠释。

    从本质上看,它是超越了种族中心主义的全球观。其实,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亘古有之,这种观念以自身文化的价值和理念为标准来评判其它文化的优劣,并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历史上它曾间接或直接导致了近代之后世界纷争和冲突。之后,种族中心主义不断被反省,和平共处和有序竞争成为了国际秩序的主流,维护人类共同价值已成为文明发展的诉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超越、对种族中心主义的超越,是应时顺势而生的全球观。

    从特征上看,它是依托中国文化面向世界文明的哲学表达。形成人类命运的理论需要深厚的文化渊源和长久的历史经验做支撑。中国数千年文明虽经百折而犹向前,始终保持着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维持这种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凝聚力,来自于中国哲学中“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天下一家”的世界观、“民胞物与”的人类观、“和而不同”的中道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在充分吸收、提炼中国文化价值精神的基础上,面向世界文明提出的。

    从实践上看,它是具有自律性和非强制性的价值范导。基于中国文化精神的特征,这决定了它要依靠自律、反省、互相监督等软性方法来维系,而不是靠硬性手段贯彻执行。全球交往的历史证明,一旦用强制性手段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向一些强势文化提供了执行者和法官的角色,使得霸权主义有可乘之机。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量的伙伴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文明交流……这些都要靠各民族国家的协商、交流和自律来完成。

    当前,在全球化发展大势中,中国致力于公平互惠的全球贸易规则的达成,致力于地区合作的共赢。有赖于这种不懈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广泛凝聚共识,并已经开始对全球治理产生实质性影响。

    (选自邹广文、刘文嘉《文化哲学视域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只反对种族中心主义试图将自身价值强加于对方的霸权做法。

    B.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因为世界文明主动接受且认可中国传统哲学的作用。

    C.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民族国家与意识形态的差异,希望各民族国家求同存异。

    D. 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维护人类共同价值的诉求,可以实现人类整体的安全和进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整个材料按照“总分”的基本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最后一段从现实角度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可行性。

    B. 材料开头由“以往的全球观”引出一种全新的全球观——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重点阐述这一全球观是时代的要求。

    C. 材料中间部分紧承第一段内容,从三个方面分别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蕴,使读者进一步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

    D. 材料中间三段的内容实质上解决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为什么是中国提出”和“怎么做”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人类的全球性困境,弱肉强食的观念往往只能导致对抗、挑动战争,这不符合“天下一家”的世界观。

    B.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全世界被广泛地接受认可,种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和行为也将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C.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使中国数千年文明始终保持统一和平发展的主基调,还可为今天全球的很多问题提供启示。

    D. 一旦强制推广“普遍性”的价值,就等于隐性地取消了彼此的平等地位,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所反对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中,字通老,邵武人。幼受书,一再辄成诵。初以族祖荫补官。绍兴五年廷试,言孝弟动上心,擢进士第二人,授保宁军节度推官。中在王府时,龙大渊已亲幸,中未尝与之狎,见则揖而退,后他教授多蒙其力,中独不徙官。迁司封员外郎兼国子司业。芝草生武成庙,官吏请以闻,中不答,官吏阴画图以献。宰相谓祭酒周绾与中曰:“治世之瑞,抑而不奏,何耶?”绾未对,中曰:“治世何用此为?”绾退,谓人曰:“黄司业之言精切简当,惜不为谏官。”

    中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宜早为计,上矍然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中犹备边为言,又不听,递请补外,上不许,曰:“黄中恬退有守。”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中驰白宰相:“此国家大事,臣子至痛,一有失礼,谓天下后世何!”竟得如礼。中自使还,每进见辄言边事,又独陈御备方略,高宗称善。不数月,金主亮已拥众渡淮。敌既临江,朝臣争遣家逃匿,中独晏然。比敌退,众惭服。乾道改元,中年适七十,即告老。居六年,上御讲筵,顾侍臣曰:“黄中老儒,今居何许?年几许?筋力或未衰耶?”召引对内殿,问劳甚渥。

    除龙图阁学士,致仕。凡邑里后生上谒,必训以孝弟忠信。朱熹裁书以见,有曰:“今日之来,将再拜堂下,惟公坐而受之,俾进于门弟子之列,则某之志也。”其为人敬慕如此。其后,上手书遣使访朝政阙失。中疲以手草遗表,深以人主之职不可假之左右为戒。淳熙七年八月庚寅卒,年八十有五。

    (选自《宋史·黄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B.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C.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D. 宰相顾/谓中曰/沈介归乃不/闻此何耶/居数日/中白宰相/请以妄言/待罪已除介吏部侍郎/徙中以补其处/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B. 改元,古代新君即位后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年号,亦称“改元”。

    C. 告老,文中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其他缘故而辞职的一种借口。

    D. 庚寅,干支之一。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中不攀附、迎合权贵。黄中面对龙大渊不卑不亢,而没有得到龙大渊的照顾;宰相因武成庙的事质问黄中和周绾,黄中予以反驳。

    B. 黄中受到赏识,获得优待。他在考试中提到孝悌而打动了皇帝的心而被提拔;他七十多岁还被皇帝记在心上,皇帝给他丰厚赏赐。

    C. 黄中富有远见,关注边防。他出使金国,觉察到金国人的意图,报告皇帝,后来证明他的预见是对的;回来后,每次觐见都会提到边防的事。

    D. 黄中受人尊敬,心系国家。他退休后,朱熹写信给他,谦恭地表达要做他的弟子;他上书皇帝,指出朝政的过失,生病后还亲自写遗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使金回,言其治汴宫必徙居,宜早为计,上矍然。

    (2)金使贺天申节,遽以钦宗讣闻,朝论俟使去发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②古人秉烛夜游  ③风乎舞雩    ④端章甫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⑥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⑦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③④⑦/⑤⑥/②

    C. ①③④/②⑤/⑥⑦   D. ①③④⑦/②⑤/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抑耗其实而已   B. 因之以饥馑

    C. 大块假我以文章   D. 室仅方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选出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异乎三子者之撰

    A. 加之以师旅   B. 吾又何能为哉

    C.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D.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征:征伐

    B.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其:大概

    C. “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   与:和

    D.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为:为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这样,就算让他们制作木棒也可以抗击那些拥有坚实盔甲锐利刀枪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

    B.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译文:我自己这样做了,反过来推求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心里也闹不明白。

    C.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译文: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奥妙,只是善于推广他的善行罢了。

    D. 盍亦反其本矣。

    译文:为什么从这根本处做起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表达了“人生在世肯定会有比死还令人厌恶的事情,所以,即便身临祸患也不可逃避”的观点。

    (3)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上天对“天将降大任者”进行苦心志、劳筋骨、饿体肤等种种考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自己与堂弟们在花丛间、明月下往来碰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 简政放权改革初期,有必要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对执法者的培训,向社会公众公布权力清单及行政审批需要办理的手续。

    C. 嫦娥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 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李教授对张教授说:“近来因冗务繁忙,昨日您亲临府上,未能晤面,深表歉意。”

    B. 本店喜迎十周年店庆,凡光临本店消费满100元的顾客,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C. 某中介回复王先生:您的房屋已有买家表示购买意愿,我们一定尽快玉成此事。

    D. 赵小亮给哥哥发微信:恭贺兄长弄璋之喜,祝小侄子健康成长,光耀门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

    当下,不少人常用“有文化或没文化”来评价一个学校。_______。第一,没有认识到,任何一所学校其实都有自身的文化;第二,将“文化”等同于有价值的东西,似乎只要是文化就是好的。事实上,__________。学校文化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有没有学校文化”的问题,就应该转换为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红色家风中,最深沉绵长的就是爱民、敬民、惠民的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此不仅身体力行,并且一以贯之。

    ②没有谁的青春能够一直走在红地毯上,青年人欲成大事,就必须沿着既定目标前进,并付出旷日持久的努力。

    ③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④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应是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耳提面命、针扎喂药之类的伤害。

    ⑤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⑥羽生结弦已经为明天的比赛做好了准备,他刚刚夺得了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冠军,正好及锋而试。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①⑤⑥   D. ②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说明下面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中的寓意。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观察漫画《蒲公英》,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