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综合性学习 2 题,名著阅读 1 题,选择题 5 题,句子默写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班内决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称,并简单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名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车窗抛物屡见不鲜

    扔掉的,不仅是文明

    记者 吕玥 通讯员 王鹏程 于军

    “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

    记者从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获悉,3月18日上午,在安徽黄山做生意的张先生驾驶奔驰E300小轿车,途经杭徽高速到杭州旅游时,被前方行驶的一辆昌河面包车上抛出的矿泉水瓶砸中,顷刻间前挡风玻璃碎成蜘蛛网状,所幸车上人员没有受伤。据了解,这块挡风玻璃在4S店的报价是1.2万元左右。

    一个小小的矿泉水瓶,就这么轻轻一扔,竟然造成这么严重的损失。也许在面包车司机看来,这最多就是丢了点文明。然而,“车窗抛物”抛掉的,又何止是文明?

    探访:难堪的风景

    3月23日下午4时许,杭州市中河路地面道路的中央隔离带上,身着橙黄色工作服的环卫工黄红梅正在弯腰捡拾垃圾。近在咫尺的机动车道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

    短短10余分钟后,只见她左手拿一个大号饮料纸杯和纸团,右手拿一个空可乐瓶,已经腾不出手来捡拾更多垃圾。

    “早上,这条路的绿化带上垃圾更多,很多都是从车子里丢出来的。”黄红梅说,每天上午7时到9时,她都会沿着中河路的凤起路到环城北路段的绿化带,来回走两公里,拾满整整3桶的垃圾。

    说话间,一辆牌照为“京GRE×××”的黑色丰田车,在中河路靠近体育场路附近等待绿灯时,摇下车窗扔出一个纸团。纸团在地上滚了几圈,有点扎眼地停在干净的路面上。

    黄红梅无奈地摇了摇头。不过,更让环卫工人无奈的是,他们上前制止时,有时遇到对方的抢白。在百井坊路和延安路清扫垃圾的环卫工叶金玉告诉记者,她曾上前对停车扔垃圾的司机提出劝告,没想到对方立即“还击”:“扫你的地,我们不扔,你们都没事情好做了!”

    调查:隐形的杀手

    轻轻一抛,破坏的是整洁和文明,更威胁行车安全。

    曾有一个实验,在赛车道旁放置一块检验合格的汽车挡风玻璃,赛车手以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向这块挡风玻璃驶来,并随手扔出一个苹果,被击中的挡风玻璃瞬间裂花,如果没有防护膜,就成了碎片。在另一个实验中,仅仅一两重的空矿泉水瓶,在时速约100公里的状态下,可将钢化玻璃砸碎。

    在杭州开了11年出租车的司机李洋告诉记者,在开车途中,如果前方突然有异物“飞”过来,他的第一反应就是避让,这样很容易因为多打方向而发生交通事故。而环卫工人则成了“车窗抛物”的一大受害者。

    2014年11月12日,湖北一位环卫工在道路中间捡拾一个烟盒时,先被一辆越野车撞向对向车道,又被对向车道的面包车迎面撞上,不幸身亡。去世时,环卫工手里还紧紧攥着刚刚捡起的烟盒。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温州市撞伤、撞死环卫工的交通事故达117起,每3天就有一起;其中两起为死亡事故,25起为较严重事故。而车窗抛物是造成这些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

    去年3月的一天,杭州环卫工叶金玉在快车道上清理垃圾时,曾被一辆出租车撞飞,所幸只是皮外伤。

    建议:处罚下猛药

    杭州高速交警二大队副大队长竺春璋告诉记者,在日常巡逻中,车窗抛物及货车抛洒滴漏的情况时有发现。不过,因为车窗抛物时间、地点不固定,是瞬间发生的违法行为,稍纵即逝,执法取证难度大,导致一些乘客、司机心存侥幸,忽视公德,肆意妄为。

    记者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道路安全交通法规定,乘车人不得向车外抛撒物品,违者可处以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机动车载物不得遗洒、飘散载运物,违者可以处警告或者2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口香糖、塑料袋等废弃物,可以处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很明显,现行法规对车窗抛物的处罚太轻,不能形成有力震慑,从而造成这么多悲剧。”竺春璋表示,只有尽快完善法律,用“重典”、下“猛药”,加大对类似车窗抛物这种恶劣行为的惩处力度,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避免“天降横祸”的风险。

    1.下列对这则新闻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引题“车窗抛物屡见不鲜”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主标题“扔掉的,不仅是文明”概括了主要内容。

    B. “探访”部分介绍了杭州中河路地面道路上环卫工黄红梅工作的辛苦,呼吁人们要珍惜保洁人员的劳动成果。

    C. 文中的插图,描绘了行驶中的小轿车被前方面包车上抛出的酒瓶砸中的场景,意在配合这则新闻,说明酒驾的危害性很大。

    D. 记者报道这则新闻,主要是告诉人们:“车窗抛物”是马路上常见的一种交通陋习,更是一种违法行为,甚至会威胁行车安全,不容忽视。

    2.新闻从“张先生高速公路上驾车被矿泉水瓶砸碎挡风玻璃”写起,有何作用?

    3.新闻讲究时效性、真实性,请分析这则新闻是如何体现的。

    4.根据这则新闻内容,探究“车窗抛物屡见不鲜”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贺龙的红二方面军在一九三五年最后从湖南苏区撤出时,据说有步枪四万多支。这支红军在他自己的去西北的长征路上所经受的艰难困苦较之江西红军主力甚至更大。在雪山上死去的有成千上万,又有成千上万的饿死或被南京方面炸死。但是由于贺龙的个人感召力和他在中国农村的影响,据李长林说,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在长征路上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参加,填补缺额。最后他率众约二万人——大多数赤着脚,处于半饥饿和筋疲力尽状态——到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1)这段文字选自美国记者__写的《___》,主要记叙了__________。

    (2)这段文字体现了该语段主要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溃退(kuì)   歼灭(qiān)   翘首(qiáo)   刹那间(chà)

    B. 肖像(xiào)   解剖(pōu)   畸形(jī)     殚精竭虑(dān)

    C. 妯娌(zhóu)   鬈发(quán)   锃亮(zèng)   意趣盎然(yàng)

    D. 缥碧(piāo)   窒息(zhì)   诘责(jié)    骤雨猝(cù)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改悔/教诲      娴熟    震耳欲聋     摒息敛声

    B. 仲裁/舰载机     凛冽    隐天弊日     和颜悦色

    C. 点缀/不辍劳作   建树    摧枯拉朽     油光可鉴

    D. 遗瞩/万众嘱目   凌空    抑扬顿挫     锐不可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学的健身指导不仅能帮助健身者避开运动误区,还能让健身事半功倍。

    B. 有人以为,细节无关紧要,其实细节常常决定成败,一个细节的疏忽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C.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我们要继往开来,再接再厉,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

    D. 我们要提高电信安全意识,因为每天接到的让人不厌其烦的骚扰电话,有不少以诈骗为目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读者深受喜爱的杨绛先生,不凡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文风质朴、寓意深刻的作品。

    B.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C. 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高效率、低能耗、零污染发展。

    D.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消息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强和真实客观。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消息正文的结构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金字塔结构”。

    B. 《藤野先生》属于回忆性散文,选自《朝花夕拾》,重点叙述了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提及自己思想变化的原因,洋溢着爱国之情。

    C.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世称“三苏”。

    D. 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并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其中“夏至”白天最长,“冬至”白天最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填空。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4)_______,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5)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6)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____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郦道元《三峡》)

    (8)晓雾将歇,_________;夕日欲颓,_____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9)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丽奇景的经典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早春莺燕争春美丽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2.诗歌首联和_____联借两个“空”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之感,尾联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之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②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④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⑤。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归隐者服饰。②幽岫(xiù):幽深的山洞。③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④重:这里是向往的意思。⑤办:具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从流飘荡

    (2)窥谷忘反

    (3)还觅薜萝

    (4)遂葺宇其上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哀转久绝/猿则百叫无绝

    B. 自非亭午夜分/自富阳至桐庐

    C. 嘤嘤成韵/绵绵成韵

    D. 遂葺宇其上/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2)森壁争霞,孤峰限日。

    4.下面对(甲)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生动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和避世退隐的情怀。

    B. 第①段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富春江上所见所感的概括,也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C. 第②段主要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富春江清澈、湍急的特点。

    D. 第③段先描写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显示山中热闹的景象。

    5.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乙)文中作者选择天门山为归隐之所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⑤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⑥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⑦“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⑧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第④段中,屠呦呦的研究工作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此后,他们为青蒿素的诞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2.从表达方式上看,第⑤⑥两段属于哪一种?它的作用是怎样的?

    3.第⑦段“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这样”是指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5.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请结合文章内容和加点词语,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到传统佳节,人们会用特定的形式表达纪念和祝福。请在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中任选一个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例句:春节——无论是放鞭炮,还是贴春联,都传递着对亲人安康的祝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你学会了说第一句话,走第一步路,背第一首诗……现在,你又慢慢地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正确取舍,学会了敬畏生命……

    请以“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从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