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6 题,其中:
文言文阅读 6 题
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言文阅读 共 6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像一道墙。

    1.解释加点的字。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______)(______)

    (2)从容谓吏曰(______)

    (3)见闻者无不流涕(______)

    2.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 “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3.请将“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管夷吾举于士(____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______)

    (4)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5)劳其筋骨(______)

    (6)饿其体肤(______)

    (7)曾益其所不能(______)

    (8)人恒过(______)

    (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______)(______)

    (10)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______)

    (11)病虽愈(______)

    (12)四夷俱服(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3.甲文开头连用六个排比的作用是什么?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的作用又是什么?

    4.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______)

    (3)犹割股以啖腹(______)

    (4)若耽嗜滋味(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2)人恒过,然后能改。

    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2.(乙)文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必先苦其心志(______)

    (2)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

    (3)仆闻之(______)

    (4)官大者,主恶之(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

    3.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甲翁之妻子去乡,惟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③,但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 ②曩:以往、过去。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_______)

    (2)杂然相许(_______)

    (3)是山余亦未登(_______)

    (4)向吾远游冀﹑雍(_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

    4.这两则故事给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