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2 题,小作文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7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请帖tiè   哈蜜瓜mì     人情世故shì    化干戈为玉帛bò

    B. 祥和 xiáng 综合征 zhēng   春风骀荡dài    万变不离其综zōng

    C. 迭次dié   亲和力hé      祸起萧墙xiāo   反其道而行之fǎn

    D. 置喙huì   望年交wàng     变本加厉lì     遑遑不可终日 huá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武侠小说大师古龙曾经说过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就    他去菜市场,他会重新   对生活的热爱,作家雪小禅对菜市场也是     ,她说:“我有一个癖好,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菜市场逛逛,因为那里充满了烟火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这和古龙先生所见     相同。

    A. 带   激发   一见钟情   大约

    B. 放   萌发   情有独钟   大抵

    C. 带   萌发   情有独钟   大约

    D. 放   激发   一见钟情   大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有效实现了公众短距离出行的需求,缓解了交通拥堵,应当予以鼓励,但同时也出现了车辆乱停乱放的问题。

    B. 自古至今,不少诗词歌赋、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戏剧电影和文艺作品都涉及到狐狸,例如我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就有相关的记载。

    C. 雾霾天气主要是因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尽合理造成的,其根源还在化石能源排放了大量污染物。

    D. 《战狼I》塑造了冷锋这个非典型的中国军人形象,他铁血但不冷酷,用勇敢和智谋诠释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价值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表格中有关中国文学常识的内容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著作

    作(编)者

    时代

    体例

    A

    《春秋》

    左丘明

    春秋

    编年体

    B

    《战国策》

    刘向

    西汉

    国别体

    C

    《汉书》

    班超

    东汉

    断代史

    D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纪传体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词语中生长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词语——在谈话里,在书页里,在语言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日夜游走在词语的密林里,然而,在惯常的看法中,词语,似乎只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或是一点感官声响上的娱乐,我们在评价文学作品时,总会说“这个词用的如何准确、细致”“很好的描写出了……”,或是“作者用词优美、清新”“对词语的巧妙运用使文章充满了音乐美”。在我们的“安排”下,词语之于文学,不过是千军万马中的小兵小卒。我们对词语的期待,也只是想让它耍点小花样,施点小把戏,而不是跑到前沿去指挥创作,推动作品的生成。小小的词语,大抵只是个陪衬----和那庞大的“思想”“叙述”有什么关系呢?

    不过,在我看来,这小小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它们可以是作品生长的所在----一处青草床榻,自然而美;窸窸窣窣中,生长出无限可能;连我自身,也在这词语中生长。

    当一个词语翩然而至----许多文学上的灵感,许多写作上的琐思,便窸窸窣窣地生长起来,摇曳出迷人的光影,有一首名为《花》的小诗,很能描绘出这种心绪:

    这个词,要轻轻说出/用一声或者两声/不然,一出口她就碎了/花一出生就是为了被呵护/花是个温暖的词/花是个幸福的词/你轻轻说出:花/花就会开满整个胸间/花香盈袖/春天的城堡瞬问建成/她,接收了这个季节里所有的/忧伤

    “你轻轻的说出”-----仅是轻轻地说出“花”这个词,便有如此温润的,进而繁华奇异的玄想,触手如春,宛如一场奇迹。这种“奇迹”,不妨用一句俏皮话来讲:凝视一个词语,就像凝视一个人的前生今世一样有趣。词语和写作,与文学一样,让我总有一个充满乐趣的所在,套用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话来说,便是“一间自己的房间”。 我以一个孩童的姿态在这里玩乐,也装出--副“探索世界”的模样,在词与词之间感受事物的联系,在词语的流变里体察人心微澜。

    许多词,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然而,当我们以“艺术之力”激发它们时,再普通、常见的词语也会生长出无限可能。钱钟书先生写过一篇名为《窗》的散文。窗,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指那四方格子的东西。然而,钱先生正由这“窗”说开去,谈论人与 自然,人心与人性,寄以世情远思。与此相近,我们也可以用词语去把记忆的碎片轻轻拈起,去思考那些看似远远相隔的东西。例如“盛放”一词,我们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花的盛放”,若放到文学层面呢?从闭合的阶段,即某种“封闭”“无知”“沉默无声”的状态,再到花苞初绽,即某种“渴塱独立”的,“女性意识开始苏醒”的状态,再到生命的盛放 走向解放,实现生命意义的完成,这不正是一种“盛放”吗?反过来,“盛放”一词,又可以促成这样一种对生命形态的思索,并为这思索后的叙述增添了几分形象感,体现艺术上的精妙。

    我们可以想到一个女主人公----她经过曲曲折折的成长,最后实现了“生命的盛放”,我们还可以往更深层探索----只有重复书写“娜拉式出走”,才算“生命的盛放”吗?如果女主人公最后复归平静,在往日的琐碎中发现了生命的意义所在,这可不可以说也是一种“盛放”?我们在对“盛放”一词的凝思中,其实正进行着对生命形态,价值批判的探讨,这要是文学领域常见的探讨。

    正如有人以乐曲、绘画或是数理来与世界对话一样,我们对词语的思考,最终也将能抵达对世界的思考。词语有所说,而不被说:怀有文学之心、艺术之力的人将其唤醒,使其道出生活的真相。哲学家海德格尔曾有言:“任何存在者的存在居住于词语之中。”在对词语的思考中,在一场一场安静的“自言自语”里,看到自己的面容,也看到世界如何在人们心中诗意的存在。

    (摘自潘芷茵同名文章,有删节)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词语,但是词语只是一种用来描述事物的工具或是一点感官声响上的娱乐。

    B. 词语之于文学,只是千军万马中的小兵小卒;我们对词语的期待,也只是想让它推动作品的生成。

    C. 小小的词语,大抵只是个陪衬----和那庞大的“思想”“叙述”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关系。

    D. 事实上,词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它们是作品成长的地方,甚至可以让作者自己随着作品的生长而生长。

    2.下列不能够证明“词语能够带来文学上的灵感或写作上的琐思”的一项是

    A. 轻轻地说出“花”这个词,便有温润的,甚至是繁华奇异的玄想,那感觉触手如春,就像是一场奇迹。

    B. “凝视”一个词语,就像“凝视”一个人的前生今世一样有趣;无论是词语还是写作,总让人有一个充满乐趣的所在。

    C. 以一个孩童的姿态在词语的世界里玩乐,在词与词之间感受事物的联系,在词语的流变里体察人心微澜。

    D. 许多在生活中十分常见的词,当用“艺术之力”激发它们时,再普通、常见的词语也会生长出无限可能。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 “盛放”指的是“渴望独立”的,“女性意识开始苏醒”的状态,再到生命的盛放----走向解放,实现生命意义的完成。

    B. “盛放”这个词不仅能够促成一种对生命形态的思索,而且为这思索后的叙述增添了几分形象感,还体现了艺术上的精妙。

    C. 在作者看来,只有重复书写“娜拉式出走”,才算“生命的盛放”,例如《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

    D. 像有人以乐曲、绘画或是数理来与世界对话一样,我们对词语的思考,最终或许能抵达对世界的思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卷帘

    林清玄

    ①有一次,我买回一卷印刷的《长江万里图》长卷,它小的不能再小,比一支狼毫还短,比一锭漱金好丕还细,甚至可以把它放在牛仔裤的口袋里,走着的时候也感不到它的重量。

    ②中夜时分,我把那小小的图卷打开,一条万里长江倾斜而出,往东浩浩流去,仿佛没有尽头。里面有江水、有人家、有花树、有亭台楼阁,全是那样浩大,人走在其中,还比不上长江里一粒小小的泡沫。

    ③那长江,在图画里是细小精致的,但在想象中却巨大无比。那长江,流过了多少世代,多少里程、流过多少旅人的欢欣与哀愁呢?想到长江的时候,我的心情不一定要拥有长江,也不是要真的穿过三峡和赤壁,只要用那样小而精致的一卷图册来包容心情,也就够了。

    ④读倦的时候,双手卷起《长江万里图》,放在书桌上的笔筒里,长江的美好就好像全收在竹做的笔筒里。即使我的心情还在前一刻的长江中奔流,也不久想到长江只是一握。乡愁,有时也是那样一握,情爱与生命的过往也是如此。它摊开来长到无边无际,卷起时盈盈一握,再复杂的心情,刹那间也凝结成一粒透明的金刚钻,四面放光。

    ⑤那种感觉真是美,好像是钓鱼的人意不在鱼,而在万顷波涛。唐朝船子和尚的诗《颂钓者》写过这样的心情:

    千尺丝纶直下垂,

    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

    满船空载月明归。

    ⑥钓鱼的人意不在鱼,看图的人神不限于图,独坐的人趣不拘于独坐,正足以一波动万波,达到更高的境界。同样的,读屈原离骚,清朝诗人吴藻读出“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同样看芦苇,王国维看出了“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 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同样咏水仙,黄庭坚咏出“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同样是夜眠有梦,欧阳修梦到“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⑦这种卷帘望窗的心情几乎是无以形容的。秦观的几句词说的最好:“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帘与窗是不同的,正如卷起来的图画与装了画框的画不同。因为帘不管是卷起或是放下,它总与外界的想象世界互通着呼吸,有时在黑夜不能视物时,还能感受到微风轻轻地触肤,夜之凉意也透过帘的空隙在周边围绕。因为卷起来的画不像画框一览无遗,它里面有惊喜与感叹,打开的时候,想象可以驰骋,卷收的时候仿佛自己掌中拥有了无限的空间。

    ⑧我从小就特別能感知那种卷藏的魅力,每当看到长辈收藏中国书画,总是希望能探知究竟。每天我最喜欢的时刻,就是清晨母亲来把我们窗口的帘子卷起,阳光就像约定好的一样,在刹那间   整个房间,即使我们的屋子非常简陋,那一刻也分明能感觉到充分的光明与温暖。

    ⑨在我们故乡附近,有一座客家村,村里千百年来流传这一项风俗:在新婚夫妻的新房门前一定要挂一幅细竹编成的门帘。站在远处看三合院,如果是竹门帘,真像是挂在容厅里的中堂;它不像一般门帘是两边对分,而是上下卷起,富有古趣。门帘上有时候绘着两株花朵,鲜艳欲滴地纠缠在一起;有时绘着一双龙凤,腾空飞翔互相温柔地对看;最普遍的是绘两只鸳鸯,悠然地,不知前方风雨地,从荷塘上相依   

    ⑩客家竹门帘的风俗,不知因何而起,不知传世多久,但它总给我一种遗世之美。我到客家村,有时候只为了在微风初起的黄昏散步时看看每家的门帘。偶尔看到人家门口多了一张新门帘,就知道有一对新夫妻正在为未来的幸福做着    和眉批。但大部分人家的竹门帘都在岁月的涤洗中褪色了,有的甚至破烂不堪,卷起时零零落落,随时像要支离,行细一看,纠缠的花折断了,龙凤分飞了。鸳鸯有的折伴,有的失侣,有的苍然浑噩甚至不能辨视它旧日的模样。

    ⑪人世间的情爱,少有能永远妇新地穿过岁月的河流,往往是岁月走过,情爱也在其中流远,远到不能记忆青衫,远到静海无波。而情爱与岁月共同前行的步迹,正在竹门帘上显现出来。即便门帘如新,也无以保存过去的感情,只好把它卷在心中最深沉的角落。就像卷得起《长江万里图》,心中挂着长江,卷得起一苇渡江,但江面辽阔,遥不可渡。

    卷着的帘,卷着的画,全是谜一般的美丽。每一次展开,总有庄穆之心;也不知里面是江南的水势,江北的风寒,或是更远的关外的万里狂沙。唯一肯定的是,不管卷藏的内容是什么,总会或多或少触动心灵的玄机。

    ⑬有一年,是在风雨的夜里吧!我在鼻头角的海边看海潮,被海上突来的寒雨所困,就随缘地夜宿灯塔。灯塔是最平凡的海边景致,最多只能赢得过路时一声美的叹息。

    ⑭夜宿的心情却不同,头上强光一束,亮然射出,穿透雨网,明激慑人。塔的顶端窗门竟有竹帘,我细心地卷了帘,看到天风海雨围绕周边,海浪激射,一起一落,在夜雨的空茫里,渔火点点,有的迎着强光驶进港内,有的依着光飘向渺不可知的远方。

    ⑮那竹帘是质朴的原色,不知历经了多少岁月,但仍坚固如昔。竹帘不比灯塔,能指引海上漂泊的人,但它能让人的想象不可遏止,胜过灯塔。

    ⑯我知道那是台北的最北角,最北最北的一张竹帘,那么,仿佛一卷帘,就能望江北方的家乡。

    ⑰家乡远在千山外,用帘、用画都可以卷,可以盈握,可以置于怀抱之中。卷起来的是寸心,摊开来是千里目,寸心与千里,有一角明亮的交叠,不论走到哪里,都是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泪。

    ⑱在鼻头角卷帘看海的那一夜,我甚至看见有四句诗从海面上浮起,并听到它随着海浪冲打着岩岸,那四句诗是于右任的《壬子元日》:

    不信青春唤不回,

    不容青石尽成灰。

    低徊海上成功宴,

    万里江山酒一杯。

    1.请为第⑧⑨⑩段空缺处选择一个词语,最符合语境要求的一个选项是

    A. 扑满   掠过   笺注

    B. 扑满   飘过   笺注

    C. 铺满   飘过   笔记

    D. 铺满   掠过   笔记

    2.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在第⑥段横线处填入一句话(不超过30个字)。

    3.为什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记叙买《长江万里图》的经历?

    4.文章说“卷着的帘,卷着的画,全是谜一般的美丽”,作者一共写了几件和“卷帘”有关的事情?并结合全文,说一说“卷帘”美在何处?

    5.关于林清玄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本文,选出合适的一项,并结合具体语句说一说你的理由。

    A.朴素自然  B.犀利辛辣   C.含蓄蕴藉   D.清新典雅   E.豪迈奔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今家诫叙

    苏辙

    老子曰:“慈故能勇,俭故能广。”或曰:“慈则安能勇?”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 故其为之虑事也精。以深爱而行精虑,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此慈之所以能勇也,非父母之贤于人,势有所必至矣。”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师之于弟子也,为之规矩以授之,贤者引之,不贤者不强也,君之于臣也,为之号令以戒之,能者予之,不能者不取也。臣之于君也,可则谏,否则去。子之子父也,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岂有弃子者哉! 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诗》曰:“泂①酌彼行潦,挹②彼注兹,可以餴饎③,岂弟④君子,民之父母。”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犹父母之无弃子也,故父母之于子,人伦之极也。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⑤,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既老而念母之心不忘,为《贤母录》,以致其意。既又集《古今家诫》,得四十九人,以示辙,曰:“古有为是书者,而其文不完。吾病焉,是以为此。合众父母之心,以遗天下之人,庶几有益乎。”辙读之而叹曰:“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慈孝之心,人皆有之,特患无以发之耳。今是书也,要将以发之欤?虽广之天下可也。自周公以来至于今,父戒四十五,母戒四。公又将益广之未止也。”元丰二年四月三日,眉阳苏辙叙。

    【注】 ①泂:从远处。②挹:舀。③餴饎:煮饭,烹煮泰稷.④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可则谏,否则去         去:离开

    B. 父母则不然,子虽不肖     肖:孝顺

    C. 为《贤母录》,以致其意     致:表达

    D. 吾病焉,是以为此        病:遗憾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父母之于子也/不知东方之既白

    B. 皆有礼存焉/然力足以至焉

    C. 无憾而后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以遗天下之人/但以刘日薄西山

    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其中全能表现“父母之于子也,爱之深”的一项是

    ①岂弟君于,民之父母

    ②是以尽其有以告之,无憾而后止

    ③故其为之虑事也精

    ④以几谏不敢显,皆有礼存焉

    ⑤故其为之避害也速而就利也果

    ⑥夫虽行潦之陋,而无所弃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B.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C.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D. 辙少而读书见父母/之戒其子者谆谆乎/惟恐其不尽也/恻恻乎惟恐其不入也/曰/呜呼/此父母之心也哉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苏辙为孙景修所作的《古今家诚》所写的一篇序言,在序言中,苏辙表达了自己对于孝、慈等人伦观念的理解。

    B. 《古今家诚》属于家训一类的著作,是孙景修有感于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启发人们的慈孝之心而作的。

    C. 文章作为一篇序文,写得深情动人,在记叙的过程中,苏辙引用《诗经》中关于孝道的说法来表现父母无私的爱。

    D. 作者对孙景修编写的《古今家诚》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认为这本书推广流传于天下是一定行得通的。

    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其不贤,及其为子言也必忠且尽,而况其贤者乎?

    (2)太常少卿长沙孙公景修,少孤而教于母,母贤,能就其业。

    (3)虽有悍子,忿斗于市莫之能止也,闻父之声则敛手而退,市人之过之者亦莫不泣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这两首《白牡丹》,按要求回答问题。

    白牡丹

    裴潾(唐)

    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賞总思紫牡丹。

    別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白牡丹

    欧阳修(宋)

    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1)对第一首《白牡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残”,即残春,也叫暮春,应该是每年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和王羲之兰亭集会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

    B.“惜”是“舍不得错过”之意,和《过泰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字不是一个意思。

    C.一个“争”字,将世家子弟争先恐后去慈恩寺观赏紫牡丹借以互相攀比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玉盘”是月亮的别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的别称还有很多,例如:月轮、玉户、婵娟、玉桂等等。

    (2)欧阳修是如何描绘白牡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同样是写自牡丹,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何谓“风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李白而言,“风流”是潇洒的风度和不凡的才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于苏东坡而言,“风流”是面对滚滚长江抒发对古代英雄的缅怀:“___,____,_____”;对辛弃疾来说,“风流”是看到亭台楼阁的流风余韵被岁月洗涤净尽后的感慨:“___,____”;而对于毛泽东而言,“风流”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悟”“知”“觉”表达了自己对今昔生活的思考:____,____。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均衡,本质上是一个财政问题,关键还是要钱。只要政府加大投入,就能让农村学生“回流”,即便在最贫困的中西部地区,如果学校的软硬条件能大为改善,就能尽量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肯定能让农村学生学有所得,孩子们在这样的学校上学就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①政府加大投入不一定能让农村学生“回流”。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优美无以匹敌,它的博大精深让人惊艳:往往一字之差,含义就有天壤之别。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

    示例: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写一段不少于150字的文字。

    ①4月13日,2018年“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颁奖典礼在南京举办.8位年度点灯人,5所年度书香校园代表和2家年度阅读推广机构代表在全国各大媒体和观众的见证下,登上象征荣耀和耕耘的典礼舞台。

    请写一段文字,发表你对这一事情的看法或认识。要求:观点明确,有说服力,表达得体。

    ②2018年1月,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正式发布,语文学科中,《论语》纳入经典阅读的考查范围。调整后,高考经典阅读考查的篇目从2017年的六部增加至七部(《论语》《红棧梦》《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

    请选择七部经典作品中的一部,写一段文字,抒发你对这部作品(或作者)的感悟,要求:情感真挚,语言有文采,富有感染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世间最艰难的事情莫过于面临选择而无法取舍。

    选择了林荫小路,就放弃了阳光大道;选择了欣赏美景,就放弃了平坦旅途;选择了重新开始,就放弃了曾经拥有;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放弃了现世安稳……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纠结的是:不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而是舍不得放弃。

    在你十几岁的人生阅历中,也面临过这样令人纠结的选择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入思考,围绕材料所给内容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确;③不少于800字;④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要透露个人及学校的信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