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材料作文 3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3 题,命题作文 4 题,小作文 2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 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谁更具风采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写一篇文章。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重磅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该节目以国宝“前世”和“今生”为主线,介绍国宝故事,普及文物保护知识。除文物专家之外,节目还邀请了有影响力的名人共同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节目上线以来,收视率极高。有人说,流量明星、“老戏骨”、文物专家共同“护宝”的形式真吸引人;有人说,看完泪流满面,此生不悔入华夏。也有人说,国宝成“网红”,央视脑洞真大;有人说,文化速食化、快餐化的风气蔓延到文博界了么? ……  

    上述文字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他为了降低油条中铝残留量,一年时间试验50余次,主动把油条送有关部门检验,给顾客提供了新鲜健康的油条。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思考、选择与权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由老中医李医生坐堂;另一间,是药铺,有两排暗红色大柜子,柜中塞满抽屉,抽屉门贴着一张白色泛黄的小纸片,毛笔楷书写着奇奇怪怪的中药名。这些药名,全是白发苍苍的李医生写的,他面貌清瘦,戴着老花镜,一口上海腔。因为有了这个神仙一般形貌和气质的老中医,很多人慕名而来,连看他开处方都是一种享受:望闻问切一阵,他就在处方笺上龙飞凤舞,写出一串天书般的符号,递给我母亲。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颗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震惊不已:它们的名字,怎么那样奇异呀,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等,我不由得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泽东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那厮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听说,是市场经济原因。母亲他们这个小小的中药铺,并不赚钱,无论是卖药还是打针,收费都极其低廉,近乎成本价,我亲眼看见,一大包药,只收几角或块把钱,能有什么赚头?于是,大家被迫把门面卖了,各分得了几千块钱,散伙走人。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由父亲彻底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或等同于诗人,比如,我所仰慕的傅青主傅山。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好用,它能帮我发热而痊愈。或者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很正常吗?它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应该已有一层延年益寿的包浆护体。而对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无奈的愁啼悲苦。

    (取材于甘典江的同名散文)

    1.简析第四段中的“抓药”细节。

    2.第五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发展建设无疑是雄安新区设立的一大背景。作为首都,北京现在面临着人多地少的突出矛盾,并由此带来了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其深层次原因是承载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的首要定位便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任何一个大都市发展到一定规模都要疏散部分功能,发展卫星城,并带动周边发展。这是世界规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勇表示,从纽约、巴黎、伦敦的经验来看,大都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都会在周边建设卫星城,作为反磁力中心。卫星城规模大、规格高,不能仅是“睡城”,要解决工作、生活难题,这样才能解决中心城市的问题。雄安是在北京周边建设反磁力中心的开始,未来,河北的唐山、正定、张家口都有望发展成为反磁力中心。

    对雄安新区而言,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明确吸纳哪些功能。“例如,北京的低端制造业就不能迁到雄安新区去,因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刘勇说。作为科技之城、创新之城,雄安新区应该是科学城、试验城、高科技转化中心,其生态环境、医疗条件、就业、生活环境都应是高水准的。

    至于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刘勇表示,需要同时考虑其县域经济问题和都市经济问题。县域经济部分,要解决雄安新区所在的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县的生产、生活、生态问题。当地需要发展现代化、集约化、高档农业以及农产品的粗加工业,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一些旅游产品。都市经济部分,要接收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大概范围为200平方公里。相关的基础设施要加快建设,一是道路要与北京快速连通,内部交通要成网络状;二是住房等标准要高,周边需有体育文化娱乐设施,这样才能形成反磁力中心。只有生活水平高于母城,才能叫反磁力中心。

    除上述问题外,雄安新区规划中涉及的户口、税收、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问题备受关注。刘勇表示,体制机制改革是雄安新区发展的制度保障。以住房制度为例,建议雄安新区采取公租房制度,在当地设立房地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在新区工作的人员工作期间享用公租房,退休后则需退出公租房。

    (选自《金融时报》,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纽约、巴黎、伦敦都在周边建有疏散其部分功能的卫星城市

    B. 未来河北唐山、正定、张家口的生活水平有可能会高于北京

    C. 雄安新区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

    D. 目前雄安新区的内部交通成网络状并且道路与北京快速连通

    2.根据材料一,下列产业中最不宜迁到雄安新区的是

    A. 人工智能产业   B. 生物制药产业

    C. 家具制造产业   D. 网络安全产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二

    雄安地区,乃古雄州、安州之域。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地灵人杰,物华天宝。不仅是华北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宝地,且是华夏粟作农业肇兴地和古代茶马互市、丝绸之路交汇地。        

    雄安新区的雄县、容城、安新三城环绕白洋淀,北有南拒马河(属古代易水干流)、白沟河。从西周到秦汉,易水流经安新、容城和雄县东至于海,留下了易水文化的深厚记忆。容城古八景之一的“易水秋声”,便是指南拒马河。白洋淀是雄安的重要地理标志,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历史产物。西晋左思在《魏都赋》中有“掘鲤之淀”“盖节之渊”。掘鲤淀,唐代李善注,“在河间莫县之西”,相当于今白洋淀一部分,从名字可以看出,这里鲤鱼遍地,物产丰饶。河湖水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古易水和白洋淀正是承载雄安文化的地理载体。

    中国历史上第一笔贸易就发生在这里。《竹书纪年》记载,商汤七世祖王亥,前往有易部落进行贸易,是中国商业史的发端。在敦煌61窟大型壁画《五台山图》右下角“河北道镇州”(今正定),题榜字提及“新罗使团”“福建使团”等由此到五台山进香。从朝鲜半岛赶来的“新罗使团”要经镇州到五台山,须经过雄安地区。中国茶叶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北朝时期,中国已经向土耳其输出茶叶,比从云南通往吐蕃的茶马古道要早几百年。河北的幽州、定州、莫州(包括雄安地区)是中原与北方匈奴、鲜卑等游牧民族茶马互市的交通要道。

    雄安之地的人文气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诚信尚义、威武不屈、豪侠正义的传统美德。明代容城名人杨继盛“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的名联,彰显了中华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明熹宗时,阉党弄权,容城鸿儒孙奇逢与定兴鹿正、张果三人自卖家产,募集赎金,义薄云天救助忠臣与忠良家属,被誉为“范阳三烈士”。

    中华文明是一部大书,是社会蓬勃发展的根基,雄安文化是这部大书中精彩的一页。正可谓:“易水汤汤,淀泊麟光。远古文明,农耕曙光……燕国故都,临易名扬。”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更好把握当下,以史为鉴、与时俱进才能更好走向未来。”全面、系统、深入地认识雄安地区的历史文化,对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或能有所助力。

    (选自梁勇《雄安:前世今生》,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二中出现的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肇兴:“肇”读作zhào,书写的第九笔是“㇏”

    B. 义薄云天:“薄”读作báo,意思是“接近”

    C. 铮铮铁骨:“铮铮”读作zhēngzhēnɡ,比喻刚正、坚贞

    D. 易水汤汤:“汤汤”读作shāngshānɡ,意思是“煮沸的水”

    2.根据材料二,下列对雄安历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雄安新区以北的南拒马河在战国时期属易水河的一部分

    B. 文中提到的有易部落,其生活区域可能包括雄安地区

    C. “新罗使团”“福建使团”马队都要经过雄安到达五台山

    D. 古雄安人具有崇尚诚信、豪侠正义、威武不屈的传统美德

    3.易水河畔,历史上曾发生“荆轲刺秦之易水送别”的故事,下列诗句与该典故不相关的一项是

    A.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B. 易州拍案惊涞广,太行龙脉系亲邻

    C.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D. 荆卿西去不复返,易水东流无尽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

    “新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了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给不少地方批复了“国家级新区”。从1992年10月,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相继有18个“国家级新区”落地。最新的一个,便是雄安新区。它是经过科学研究、反复比较、严格论证后所做出的选择。至此,我国国家级新区总数已达19个。

    从我国发展历史来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增长极,它们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互拉动,相得益彰。北方虽然有京津冀城市圈,但北京有强大的虹吸效应①,与其周边地区形成了巨大的发展落差,自身也落下种种问题。有人曾用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这种状况,即“北京吃太饱,天津吃不饱,河北吃不着”。

    从地理位置看,雄安新区与北京、天津正好形成等边三角形,可以与周边几个大城市形成半小时通勤圈。而且,该区域地处华北平原和湖泊湿地,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此外,新区所涉及的三县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如同一张白纸,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

    “跳出去”建一座新城,不光是为了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更重要的是采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进行城市设计,建设标杆工程,打造城市建设的典范。从现状看,与那些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经济总规模稍显不足,在城市结构布局、空间结构设置上还有诸多不合理之处,河北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大棋局中的一枚关键落子,不仅能为加快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积累发展优势,带动冀中南乃至整个河北的发展,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还肩负着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打造全国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的重大历史责任。

    有人曾感慨: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如今,我们可以充满信心地展望雄安新区。这个未来的发展高地,所面临的京津冀区域关系之复杂、人口集聚之众、经济落差之大、文化背景之深,在全世界都难有参照,但只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一定能建设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雄安新区,为子孙后代留下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取材于《人民日报》,有删节)

    【注释】:①所谓虹吸效应,是指城市强大的吸引力会将别的地方的投资吸引过来,从而减缓这些地区的发展。

    1.下列对材料三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海浦东新区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B. 深圳经济特区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未形成巨大落差

    C. 北京与周边地区巨大的发展落差限制了京津冀地区的发展

    D. 京津冀城市群属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级城市群

    2.根据材料三,下列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区域关系复杂

    B. 人口密集

    C. 城市化水平不高

    D. 经济落差大

    3.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国家为何在雄安设立新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门而贽           贽:拿着礼物求见

    B. 而又辱之           辱:辜负

    C. 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 不暇就师穷经        就: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 然言出而罪至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 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       吾其还也

    D. 其言不为人所信也           或因寄所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 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 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和马的态度。

    2.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

    3.结合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更认同上面哪一种标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及相关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①,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②,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①太乙:终南山主峰。天都:天帝所居之处,此指长安。②分野:古代以星宿分野,凡地上某一区域,都划在星空某一分野之内。此句说中峰成为分隔不同州郡的分界。

    [评]“四十字中,无所不包,手笔不在杜陵下。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九》)

    1.填空:沈德潜评价王维这首诗“手笔不在杜陵下”,“杜陵”指唐代诗人 (人名)。

    2.沈德潜评价此诗“四十字中,无所不包”,这首诗是从哪些方面表现终南山之美的?

    3.对于尾联,历来有不同评价。“或谓末二句似与通体不配”,有人认为它与前三联不统一,沈德潜却认为“今玩其语意,非寻常写景可比”。综观全诗,作为整首诗的有机组成部分,尾联“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有何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后面的题。(15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2.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3.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4.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捻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      ”,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          ,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相似之处。(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两首汉乐府诗,完成下面小题。

    艳歌行

    无名氏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倚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悲歌

    无名氏

    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

    思念故乡,郁郁累累。

    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艳歌行》中,兄弟几人流浪他乡,孤苦无依,旧衣无人补,新衣无人缝。

    B. 《艳歌行》中,好心的女主人帮游子缝补衣衫,却被从外归来的丈夫误会。

    C. 《悲歌》中,游子以远望故乡代替还乡,排遣了思念故乡却不得归的痛苦。

    D. 《悲歌》中,游子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就像车轮在肠中转动般阵阵绞痛。

    2.古诗中“燕”的意象蕴含丰富。下列表格中,对诗句中“燕”寄寓的感情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诗句

    寄寓的感情

    A.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诗经•谷风》)

    表现爱情美好,倾诉思念情人之切

    B.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宋·欧阳修《采桑子》)

    表现春光美好,传达伤感惜春之情

    C.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

    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D.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宋·李好古《谒金门·怀故居》)

    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之慨

    3.《艳歌行》和《悲歌》两首诗都抒发了深挚的情感,采用的主要抒情手法却不同。请简要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写一篇文章。

    中华五千年文明博大精深,留下浩如辰星的文物宝藏:司母戊方鼎、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兵马俑、长信宫灯、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富春山居图……这一件件文物,见证了沧海沉浮的历史变迁,延续着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承载着中华大地生存繁衍的智慧,告诉我们炎黄子孙从何而来……假如文物会说话,它会向我们讲述怎样的故事呢?

    请展开想象,以“假如文物会说话”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有细节,有描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以“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小诗。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但它仍坚强地绽放;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却要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样盛开。

    请以“从苔花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请以“说砥砺”或“说源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小作文 共 2 题
  1. 微写作

    (1)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学校将举办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主题教育活动,并布置了以下任务:(1)请展开联想,描写一个人或一群人劳动的情景。要求:中心明确,描写生动。

    (2)有关部门建议,劳动教育应该进入中学生课程表。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一建议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3)请以“我为劳动者唱支歌”为题,写一首诗或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某中学要举行一场“古诗文朗诵会”。如果让你推荐一篇古诗词或古文,你会推荐哪一篇?请说明推荐理由。要求:中心明确,条理清晰。

    (2)《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向同学介绍阅读这本著作的方法。要求:方法具体,有可行性。

    (3)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生动地呈现在银幕上。生活中,我们也能强烈感受到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请你以“厉害了,我的国”为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情感真挚,语言有感染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