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41 题,其中:
单选题 36 题,综合题 3 题,实验题 2 题
简单题 8 题,中等难度 31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6 题
  1. 下列关于酶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既能产生酶又能产生ATP

    B.酶的形成需要消耗ATP,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C.酶与ATP均具有高效性与专一性

    D.ATP含有核糖,而所有的酶均不含核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①水分子通过植物细胞的细胞壁  ②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③蔗糖分子通过细胞壁

    ④水分子通过液泡膜         ⑤水分子通过原生质层   ⑥新鲜蔬菜在空气中萎蔫

    A.②④⑥ B.②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③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mmol∕L和400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甲、乙两种小分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情况如图所示,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B.甲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C.乙进入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将某植物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钾(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发现该细胞未发生质壁分离,其原因可能是

    ①是死细胞   ②细胞吸收KNO3后细胞液浓度增大  ③失水后又吸水复原   ④大量失水   ⑤硝酸钾(KNO3)溶液浓度太低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有人给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正常的动物细胞加入了某物质,然后在培养基中加入了少量标记的必需氨基酸,但未在检测的细胞中发现该氨基酸,而细胞的其他代谢正常,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氨基酸的浓度太小 B.该物质抑制了细胞的呼吸作用

    C.该细胞未进行蛋白质合成 D.该物质使细胞膜吸收该氨基酸的载体失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

    溶剂

    溶血现象

    时间

    1

    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9s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_

    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者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和GLUT2,前者是主动运输的载体,后者是协助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将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了如下图所示的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B.在较低浓度下,主动运输的载体先达到饱和状态

    C.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

    D.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运输两种方式在同时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高浓度NaCl溶液具有杀菌防腐的作用,是因为

    A.氯离子有杀菌作用

    B.高浓度溶液引起细菌失水而死亡

    C.钠离子不利于细菌的生长

    D.酸碱度不适于细菌生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把一个细胞中的磷脂分子全部提取出来,在空气和水界面上将它们铺成单分子层(假定单分子间距离适当且相等),比较空气和水界面上磷脂分子层的表面积与原细胞的表面积之比,此比例最大和最小的细胞分别是

    ①洋葱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唾液腺细胞    ④乳酸菌细胞    ⑤酵母菌细胞

    A.③④ B.①② C.③② D.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中的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X、Y、Z是细胞中的三种有机化合物,X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Y为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胆固醇可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Y有关

    B.细胞膜会被蛋白酶分解,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Z

    C.细胞膜上的Z是可以运动的,而Y是静止的

    D.如果X被人的红细胞吸收,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实验小组从同一萝卜上取相同长度的萝卜条5根,其中4根分别放置在浓度为a、b、c、d的蔗糖溶液中处理1 h,另外一根不作处理,作为对照组。然后将这5根萝卜条依次放入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丁、戊5杯蒸馏水中静置1 h后,取出萝卜条,测定蒸馏水质量的变化量,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判断,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A.蔗糖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c<b<a<d

    B.原萝卜条细胞液浓度位于b和c之间

    C.戊组质量不变的原因可能是细胞的原生质层已没有选择透过性

    D.浓度为c的廉糖溶液使萝卜条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同学进行了下列有关酶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组:淀粉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乙组:蔗糖溶液+新鲜唾液+斐林试剂→无砖红色沉淀

    丙组: 蔗糖溶液+蔗糖酶溶液+斐林试剂→?

    A.丙组的实验结果是“无砖红色沉淀”

    B.斐林试剂使用时应该先加甲液摇匀后再加乙液

    C.该同学的实验目的是验证酶的专一性

    D.为省去水浴加热步骤,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表示水稻籽粒成熟过程中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淀粉含量变化的关系,请选出不正确的选项

    A.淀粉磷酸化酶可能是促进淀粉合成的酶

    B.淀粉含量多少可以用碘液来进行检测

    C.低温能使淀粉磷酸化酶活性下降,但不破坏其结构

    D.在没有淀粉磷酸化酶存在的条件下,相关的反应就不能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d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若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向下移动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均发生改变

    D.若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改变酶促条件后,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运输

    B.单糖逆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ATP生成抑制剂会直接抑制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唾液淀粉酶在强酸、强碱和高温条件下均变性失活

    ②酶均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

    ③酶可在细胞外或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④自然界中的光能、热能、机械能、电能和化学能都可以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⑤一个ATP分子彻底水解需要消耗2个水分子

    ⑥人的心肌细胞中,ATP的合成速度远远大于分解速度,从而保证心肌细胞有充足的能量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据此推测,此时的花序细胞

    A.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 B.释放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

    C.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 D.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有关生理功能和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要消耗ATP

    B.ATP的合成与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相关

    C.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要消耗细胞产生的ATP

    D.细胞中ATP的合成与分解是可逆的化学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试验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  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碘液

    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  可溶性淀粉溶液  斐林试剂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菌     

    ②相同时间后,C、E浑浊度相同

    ③为使实验更精确,可在D瓶的液面覆盖一层油脂

    ④甲、乙两实验属于对比实验,其中的无关变量需要相同且适宜

    ⑤B和D中是否有酒精生成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进行检测

    ⑥CO2的多少还可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否由蓝变黄来检测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B. 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C. 开始时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

    D. 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水稻田要定期排水以防止根因为缺氧而腐烂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D.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最弱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1.5倍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非绿色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A~F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见下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细胞质基质

    A    B

    线粒体

    C    D

    酵母菌

    E    F

    葡萄糖

    -   +

    -   +

    +   +

    丙酮酸

    +   -

    +   -

    -   -

    氧 气

    +   -

    +   -

    +   -

    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

    A.产生酒精的试管有A、B

    B.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E

    C.试管 B、D的实验结果可判断出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场所

    D.试管E、F的作用是对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NADH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H+ 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H+ 浓度提高,大部分H+ 通过特殊的结构①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ATP合成(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H+ 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

    C.上述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电能→ATP中的化学能

    D.结构①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产生的CO2与消耗O2的比值小于 1,说明有无氧呼吸

    B.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产生ATP和[H]

    C.生成等量的CO2有氧条件比无氧条件消耗的葡萄糖多

    D.生成CO2的过程不一定产生ATP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下列是几个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酵母菌提供 C6H1218O6,可以检测出C18O2

    B.给水稻提供14C6H12O6,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6H12O6→14C3→14CO2

    C.给水稻提供H218O,一段时间后,其叶肉细胞内不可能出现 C18O2

    D.小白鼠吸入18O2,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下图是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研究的探究装置图(不考虑物理膨胀),用下图两装置进行2小时的实验,下面对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装置1液滴左移距离和装置2中液滴右移距离相等时,说明酵母菌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B.装置1中液滴向左移动的距离仅代表2小时需氧呼吸的强度,与厌氧呼吸无关

    C.若装置1中液滴不移动,则说明酵母菌失活了

    D.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装置2作为对照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适宜的条件下,测定两装置的温度:T甲>T乙

    B.若将装置甲改放成等量破碎的酵母菌细胞,其他条件不变,则测定的温度比之前低

    C.装置乙中的葡萄糖液煮沸冷却后加入的目的是排除溶解氧,以控制实验的自变量

    D.装置乙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都可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细胞 B.线粒体内膜具有能量转换功能

    C.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多种功能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不产生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实现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其选择透过性

    C.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

    D.相对于胰腺腺泡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6.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液泡中含有糖类、无机盐、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物质

    B.动物细胞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C.吞噬细胞与肌肉细胞相比,溶酶体的含量较多

    D.叶绿体中可发生CO2→C6H12O6,在线粒体中则会发生C6H12O6→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蛋白质在细胞内合成后,能依靠其自身的特殊结构,从初始合成部位转运到发挥其功能部位,这一过程叫蛋白质分选。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分选蛋白为真核细胞的丙酮酸脱氢酶(使丙酮酸分解成乙酰和CO2),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_________中,该细胞器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增大膜面积。

    (2)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通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细胞核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生物膜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从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溶酶体中的水解酶活性最高时的pH为5.0,但细胞质基质中的pH为7.2,则细胞质基质中的H+以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跨膜进入溶酶体,以维持其pH稳定。溶酶体中少量的水解酶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会引起细胞损伤,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①②③分别表示某种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为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 ______________模型所描述膜的结构。它与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模型不同,能很好地解释 ________等现象。(举一例)

    (2)研究推测水分子的跨膜运输除了自由扩散,它还可能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美国科学家试图从人血红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膜上寻找这种蛋白质,之所以用这两种细胞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人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而肾小管壁细胞对水分子的重吸收能力强。若上图中③为载体蛋白,则其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

    (3)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的是______(填序号)。

    (4)细胞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方式可以是图中的___________(填字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中表示几种类型的细胞呼吸的部分物质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呼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写出①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③第一阶段产物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_。①过程的第三阶段发生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从分子组成分析,由于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相比,脂肪中_______________含量高,因此脂肪释放的能量更多。

    (3) 能在人体骨骼肌细胞中进行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4)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其余大部分转化为____________,因此恒温动物冬季时耗氧量会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来改变代谢速率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5)图中过程④产生的ATP分子,细胞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A代表的是 _________。细胞中还有GTP、UTP、CTP,它们与ATP结构相似,蛋白质生物合成时需要GTP水解为GDP直接提供能量,但ATP却被称为“能量通货”,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以_______ 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专一性是指______。

    (3)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 _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上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也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 的作用下分解的。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

    (4)在常温、常压下,淀粉酶与盐酸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原因是:同无机催化剂相比,____________,本题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此结论,因为据图可知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A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图B和C是某同学进行的实验,C中甲图为实验开始状态,乙图为实验结束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2)图A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该结构包括图B中的_____________(填标号)。该结构与半透膜相比,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常选用图B所示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该种细胞具有___________,细胞处于该状态时,6、7处的浓度关系为______。

    (4)图C实验结果说明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某同学想继续探究蔗糖水解产物能否通过半透膜,他向b管中滴加了两滴一定浓度的蔗糖酶,并在适宜温度下水浴保温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预测实验结果:

    ①一段时间后,若发现a、b两管的液面高度差继续增大,直至最后稳定不变。请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若发现b管液面先上升后下降,直至b侧液面仅略高于a侧后不再变化。为使两侧液面等高,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