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腼腆(tiǎn)    祈祷(qǐ)      诠释(quán)     跻身(qī)

    B. 家眷(juàn)     挑剔(tī)      绚丽(xuàn)     呜咽(yè)

    C. 酝酿(liàng)     着落(zháo)     匍匐(pú)       静谧(mì)

    D. 卷帙(zhì)      称职(chèng)    粗犷(kuǎng)     粗糙(cā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的妈妈无时无刻都在关心着我的健康和成长。

    B. 我们要把每一次的测验当成一个台阶,步步为营,稳中求胜,去打开成功之门。

    C. 老师常说:一个人成绩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他不勤奋。

    D.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 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会鼎力相助,消除你的后顾之忧。

    C. 从高处眺望,辽阔的绿色大平原上,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星罗棋布,煞是好看。

    D. 在经历“修旧如旧”的修复工程之后,街南书屋看上去古朴雅致,惟妙惟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项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最后的句号放在下引号外面是正确的。)

    B. “姑娘”“蟋蟀”“外边”“以上”,这四个词语都是名词。

    C.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这个句子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

    D. “令尊”“赐教”“久仰”“垂爱”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集》,作者史铁生,文章中母亲说的 “好好活”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B.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写的一部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峨眉山月歌》连用五个地名,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cuì(  )、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与押yùn(  ),而是以散文的形式呈现。《金色花》《荷叶·母亲》通过描写金色花、荷叶、红莲的物象寄托情感,篇幅短小,情感细nì(  ),语言清新yǎ(  )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①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李白 《峨眉山月歌》)

    ③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④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王湾 《次北固山下》)

    ⑤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马致远 《天净沙 秋思》)

    ⑥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曹操 《观沧海》)

    ⑦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 《夜上受降城闻笛》)

    ⑧孔子提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论语>十二章》,孔子还有过类似的表述,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实践活动。

    (名著阅读)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1)这一段文字选自鲁迅先生的_____(体裁)《朝花夕拾》其中的一篇文章《_____》。文中的“我”要背诵《_____》。“他”是个_____、_____的人。

    (2)《朝花夕拾》最初发表在《莽原》,原名_____。其中,衍太太是个背后经常怂恿孩子们干不好的事,事后又充当“老好人”的角色。请简要写出鲁迅对衍太太不满的两件事。

    (专题训练)

    (3)大型文化类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节目组邀请了各个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独坐敬亭山①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①自放还出翰林,李白长期漂泊,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篇,本诗即是其一。

    1.请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一二两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2.三、四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公四岁而孤①,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②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③,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①孤:小时候死了父亲。②荻:与芦苇相似的一种植物。③文字:文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及其稍长   (_________)    ②抄录未毕       (_________)  

    ③不逾矩    (_________)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家无书读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B. 学太夫人以荻画地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

    C. 使学为诗               为人谋而不忠乎  (《论语》十二章)

    D. 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友人惭,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3.翻译句子。

    ①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欧阳修的勤奋好学表现在哪些方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冻年货

    王彦

    ①“上冻了!”奶奶说这话时,我便知道,哈尔滨的冬天真的来了。A.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

    ②这时候,奶奶也要忙着冻年货了。奶奶有七儿一女,一大家人,虽不富裕,但生活从不单调,不管是什么食材,到了她手里,总能变成一桌美味。

    ③“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④听到女儿唱这童谣,我便会想起奶奶的枣馒头。每到年前的某一天,奶奶都会悄声早起,把一大盆雪花粉和成面团,再把面盆放在炕头,盖上厚厚的棉被,然后便是静静地等待了。B.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奶奶便铺开案板,将面团甩在案板上,揉成团,搓成条,揪成块,然后拿根擀面杖将那小块的面团压成圆圆的薄薄的一片,一两颗洗净的红枣搁中间,最后掌心将那面片轻轻一握,枣馒头就做成了。奶奶的手真是巧,还将枣馒头做出了各种花样,有美丽的玫瑰花,有盘旋的飞龙,有层层叠叠的宝塔,还有呆萌的小刺猬……任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流口水。当清新的麦香伴着枣子的甜香飘来,我们便知道馒头蒸好了,于是团团围住奶奶。奶奶缠不过,就拿出一些给我们尝尝鲜,但大部分要端到屋外,冻起来,留着过年吃,取个“蒸蒸日上”的好彩头。

    ⑤过去,哈尔滨冬天水果很少,再加上交通不便,外地的果蔬运不进来,想要过个丰盛的年,是要动些脑筋的。冻水果,便是一个简单又实用的法子。瞧吧,不管是梨子、柿子还是海棠果儿,只要天一上冻,奶奶便赶紧去早市买了,然后一股脑儿地冻上。寒冷的室外,就是我们天然的大冰霜。还别说,娇嫩的果子经住了冰雪的考验,凝聚了天地的灵气,吃起来,味道更鲜美,也更独特了。

    ⑥当然,冻水果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冻梨,奶奶首选花盖梨。这是我们当地产的梨子,据说它耐旱,又耐寒,开花时,花白如雪,很合哈尔滨人的心意。说来奇怪,一提到花盖梨,我也会自动脑补出“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些诗意的画面。

    ⑦出门一看,花盖梨黄色的果皮已经冻成了乌黑透亮,摸上去也是杠杠硬了,这便是冻好了。想吃时,提前拿进屋,放到凉水盆里解冻,我们称之为“缓”,缓到梨子周遭只剩一层透明的冰壳,敲碎冰壳就可以吃了。坐在奶奶烧得暖暖的炕头,吃上一口清冽匝牙、肉脆汁肥的梨子,那叫一个酸爽!过年时,爷爷和爸爸他们总要喝上几盅,酒过几巡,奶奶便会端来冻梨,既帮着解酒,又有助于消化。

    ⑧这些冻出来的美味,在别处是吃不到的。长大后定居北京,我也试过用冰箱做,可怎么也冻不出老家的味道。幸运的是,如今九十多岁的奶奶依然身板硬朗。前两天,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说奶奶听说我们这个过年回家,又开始张罗着冻年货了。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编辑这篇短文时老师疏忽遗漏了一句话:“而更让我难忘的,是冻水果。这可是严冬赐予东北孩子的一道‘特产’。”你觉得这句话放在文中哪里最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2.请联系选文内容具体说一说,奶奶是怎样使“生活从不单调”的?(答两点即可)

    3.请按照要求,赏析文中A、B两句表达的妙处。

    A. 看吧,天冻裂了,漏下朵朵晶莹的雪花;地冻厚了,上面的新雪盖着下面的旧雪;松花江冻硬了,流动的水结成了锃亮的冰场,连小姑娘手里的冰糖葫芦也冻得嘎嘣脆了。(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B. 等到面团涨得胖鼓鼓,奶奶便铺开案板,将面团甩在案板上,揉成团,搓成条,揪成块,然后拿一根擀面杖将那小块的面团压成圆圆的一片,一两颗洗净的红枣搁中间,最后掌心将那面片轻轻一握,枣馒头就做成了。(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4.文中的这位奶奶你喜欢吗?为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良心

    李聿钟

    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1)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刷”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他问,二子,你看呢?

    ③“签就签呗!”我打了一个哈欠,“昨晚我通宵麻将,太困了,我得早点回家,老爷子手术大哥就辛苦一下在这儿候着吧!”

    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大概是我的漠然激怒了大哥,他刷白的脸涨红了,但他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言难尽。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所以我说我要回家睡觉。

    ⑦“请你们帮着把病人抬上手术床。”医生对我们说。我只好跟着大哥来到父亲的病房。病床上的父亲已被自己的汗水淋湿,扭曲的表情昭示着体内的疼痛正像风暴一样肆虐。生命在这一刻显得无比脆弱,大哥的眼睛终于坚持不住漾出红红的雾气,这份柔情有悖于他一贯的钢铁个性。父亲瞬间就明白了自己的病情,他忽然想起什么来,吃力地看着大哥:“要是我就这么走了,你只能给我立一根孝子棒(我们的风俗,一个儿子立一根),写你名字……”

    ⑧“为什么?”大哥吃惊地问。我也对父亲的“遗言”感到不满——到死还在偏心眼儿!这不是变相地骂我不孝,不认我这个儿子吗!

    ⑨“因为二子是我捡来的孩子,我得把这个权利留给他的亲生父母,万一他们以后有机会相认,我可不能昧了良心……”父亲说着又把眼光移到我脸上,“二子到现在还没找到工作,我实在不放心。谁会料到大学生就业这么难。那时让他多读书,我是想不能亏待了人家的孩子……二子啊,你别怨爸,爸就这点儿能耐。往后,让大哥多照顾着你一点儿……大明,记着我的话,对弟弟要多帮衬,啊?”父亲艰难地说完这些,汗水已几乎将他淹没。(2)他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而他对我二十多年的疼爱却得不到回报,因为他要把写有我名字的孝子棒给别人——为了良心。

    ⑩我的灵魂被父亲的良心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⑪那天我没有离开医院,直至手术结束,医生告诉我们,“不明包块”原来是肠腔积液,真是虚惊一场。

    ⑫而我,已学着乌鸦反哺的姿势,给术后的父亲喂汤喂饭。我想我的良心会背负如山的父爱,走过今生。

    (摘自《精选小小说》,有删改)

    1.小说中,“我”对父亲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补充完整。

    冷漠——_______——_______——感恩

    2.选文第⑤⑥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人物的表情里往往藏着复杂难言的内心世界,你能否揣摩下面人物的心理活动,并用第一人称写下来?

    他的目光久久地停在我脸上,眼眶里溢出浑浊的泪珠。

    4.选文题为“良心”,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一个人只要他有纯洁的心灵,无愁无恨,他的青春时期,定可因此而延长。

    ——司汤达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列夫·托尔斯泰

    心灵开朗的人,面孔也是开朗的。                

    ——席勒

    心灵美比外表美美丽,外表美只不过是外表,心灵美虽然看不见,但可以感受。

    ——侯奉雨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

    请以“美丽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2)不得抄袭和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4)请认真书写。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