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2 题,句子默写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历挫(cuò)折未必是一件坏事,相反,它让我们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

    B. 早春时节,风摇柳动,春雨像甘露一样洒向人间,滋润万物,哺(bǔ)育众生。

    C. 这部文集,是他为我们建造的纸上家园,更是用心灵绘就的灵魂档(dǎng)案。

    D. 拂(fú)晓,晨雾茫茫,细雨霏微,倚窗而立,看飘飞的雨丝零乱着寒冬的黎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奥悔   蔽端   河北梆子   文质彬彬

    B. 稠密   淳朴   完璧归赵   绰绰有余

    C. 篡改   玷污   人声顶沸   鹬蚌相争

    D. 找茬   厄杀   高潮叠起   秉烛夜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犯罪分子再猖獗,也逃不过法律的审判。

    B.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应认真对待,不可敷衍。

    C. 四月的湖畔杨柳依依,花团锦簇,好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D. 超市促销,大量顾客蜂拥而入,肩膀磨磨蹭蹭,行走十分艰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各有爱,爱     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     的,请到牌桌酒楼去;爱     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     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①逐臭争利,锱铢必较   ②宁静淡泊,深思默想

    ③锣鼓喧嚣,管弦嗷嘈   ④轻嘴薄舌,争是论非

    A. ①④③②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③④①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他一生向善,追求真诚的、博大的爱,厌恶痛苦的民众生活,因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他爱的信仰、精神道德的再现。他是_______(人名)。(选自《名人传》)

    (2)他凭着超凡的毅力和奋斗精神,从事音乐的创作,写出《第九交响曲》等传世之作。他是______。(人名)。(选自《名人传》)

    (3)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中有许多令人过目不忘的情节,《章鱼》一节中,尼摩船长和他的同伴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血战,结果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2 题
  1. 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22个字)

    人民网北京9月13日电  据中央气象台网站消息,今年第18号台风“泰利”的中心今天(13日)早晨5点钟推进到浙江象山东南方约76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北纬23.9度、东经126.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3级(3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6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200-35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12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60-80公里。预计,“泰利”将以每小时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动,逐渐向浙江沿海靠近,并将于14日夜间到15日上午在浙江中北部一带沿海登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综合性学习。

    饮茶习俗是重庆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体现出重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漫说茶风)

    坐茶馆是重庆人的生活习俗。重庆地势陡峭,人们爬坡上坎,走得脚腿酸软。尤其是在酷热的夏天,走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很自然想找个歇脚解渴的地方。往往在坡顶和石梯高处、转弯的街口就有供人歇脚解渴的茶馆。重庆城内民居狭窄,亲友来访,无法在家中接待,往往起身招呼亲友:“走,茶馆吃茶去。”以茶待友,既体面又方便。如若进一步分析重庆的饮茶之风,还与重庆人爱摆“龙门阵”的习惯密切相关。重庆人豪爽热情、幽默风趣,男女老少都爱闲聊。茶馆是人们聚会聊天的好去处。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坐茶馆为什么会成为重庆人的生活习俗?

    (巧对茶联)古今中外的文人在茶亭、茶楼和茶馆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茶联。茶联,堪称中国楹联宝库中的一枝奇葩,它不但有古朴典雅之美,且有妙不可言之趣。

    (2)重庆市民老张新开了一家茶馆,为了招徕顾客,他想为自己的茶馆编写一副上好的对联,可一时未能想好,你能帮帮他吗?

    上联:汲来江水   新茗

    下联:买尽  山留画屏

    (销售茶水)下边是重庆市某茶馆8月份的茶水销售统计表。

    (3)仔细观察图表,我们可以得出:       的规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填空。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3)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白居易《观刈麦》)

    (4)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7)“中华儿女多奇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收复失地,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青史留名的伟大抱负;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自己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

    (2)咨诹善道(________)

    (3)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

    (4)人不堪其忧(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师表》是孔明出兵前写的奏章,劝勉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对后主昏庸无能的不满。

    B. 诸葛亮叙述了他出山前的往事,追忆了先帝的知遇之恩。希望能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此来报答齐备的恩典。

    C. 诸葛亮希望自己承担讨伐中原前线的责任,而把后方的大事托付给刘禅和诸位大臣,君臣齐心来完成先帝遗愿。

    D. 孔子并不排斥富贵,只是认为不正当的富贵不可取,与其获得不正当的富贵,不如享受这平淡朴实的生活乐趣。

    4.诸葛亮希望刘禅“亲贤臣,远小人”,而孔子却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你认为这两种观点矛盾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成长的根

    王克楠

    ①我心里珍藏着一个村庄,她就是我的——河坡老街,一条普通的街道,一个普通的村落,刚开始时是乡村,后来变成了城市,我记着她的一切的变化和忧伤。我的身体和这个村庄一起生长。我小的时候,这个村庄是单薄的,一阵风就能把她吹走。我躺在土炕上,想着被风吹走的样子,是不是那种断了线的风筝呢?村庄里有干不完的农活,能把人搞的精疲力尽。那个时候很恨干农活,现在不一样了,非常想念那种单纯的和大地结合很紧的劳动。因为河坡老街是北方小城的一条普通街道,所以,很少有江南水墨画那样的韵味,不过,到了雨季就不一样了,尤其是秋天的雨,和江南的梅雨很接近,很艺术,我心灵上的那些艺术芽芽就是那个时期闷出来的。

    ②老街的阳光很活泼,在院子外面的巷子里跑来跑去,有的时候,停歇我家的房顶,像一个孩子累了在歇脚一般。我喜欢阳光的力量和厚度,但是总感觉无法和它融合,我的心底藏着女孩子一般细腻的东西。我不找巷子里的野孩子玩,自己也不孤闷,我有我自己的天地,我能和院子里的大槐树说话,和落在窗头的燕子说话。我在院子里捏泥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把泥人和小动物放在月亮地里,看着它们的身上披上了神圣的色彩。我还有两件乐趣,一是看冬天在窗的玻璃上的冰花,再是看房顶天窗上的云彩。冰花是美丽的,她的美丽来自于她的形状上的变幻不定,呼啸的北风一吹,我一点也不知道她会开出怎样的花朵。我喜欢这样的感觉,喜欢心灵陷入未知与好奇的快乐。还有房顶天窗上的云彩,每天我一睁开眼睛,就能躺在土炕上看到玻璃上的天空和天空的无限变化。这让我的思绪自由飞翔,我想成人后我写作时的那种种美妙想象的根就在这里吧。

    ③在我的眼睛里,月亮是忧伤的,无论月亮再明亮,也是属于忧伤的风景。所以,我喜欢一个人在院子里的月光下坐着。外婆骂我发呆,自己心里可不承认,哪里是呆呢,有一院的月光呢。月光照射在院子里,或明或暗、或轻或重、或淡或浓,像给院子盖了一个个明亮的戳子。我看着月亮,月亮也看着我,月亮不是透明的,我能看到月上的影影绰绰的黑斑,想,那可能是月亮的眼睛吧。上小学后,知道了一个神话人物——常娥,是一个敢于飞到月亮的女子,一下就认为她是世界上最有追求和最美丽的女子。夏天的时候,我站在月亮下打拳,仅仅穿一个小小裤头,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体的成长。我为什么这样喜欢月亮呢?也许是因为她的朦胧吧,朦胧可以开辟无限想象的空间。长大后,我很是感谢在童年时挂在老街天空中的月亮,她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美以及如何体会美。

    ④老街上有两个邻居养着狗,一家养着永远长不大的哈巴狗,另一家养的则是那种腰身特细的柴狗,跑的贼快,是专门用来追田野里的野兔子的。小哈巴狗摇头摆尾,像个太监,我不大喜欢它;虽然我在大人眼里是属于胆小的孩子,也会用很笨的办法虐待哈巴狗,但是对于柴狗却很爱护和敬仰,因为柴狗有野性,能血淋淋地叼回一只只黄色的兔子,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也许自己幼小的心田,早已被它种下了野性的种子。

    ⑤我是一个喜欢窗户的孩子,我喜欢窗外的绿,因为我家的后窗外是一个菜园子,虽然味道不怎样好闻,但是风景总是好极。长大后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读出了先生的童心。那个百草园,我是见过的,不过是一个并不大的荒园子而已,可是在鲁迅童年时,那是比迪士尼乐园还要大的天堂。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天堂,没有在天空挂着,就在所居住的房子的周围。我喜欢窗户,尤其是冲着菜园的那个窗户,夏天的时候,我故意把窗纱捅个窟窿,哦,还真的有傻乎乎的蝴蝶飞了进来,在我家昏暗的堂屋一跳一跳地飞,像个快乐天使。她飞累了,扒在窗子上不动,我轻轻地捏起它,把它从纱窗的窟窿里塞到窗外。当然了,纱窗的窟窿不仅可以挤进来蝴蝶,也能飞进蚊子和苍蝇。终于被外婆发现,少不了屁股挨巴掌。这样快乐单纯的时光让我受益匪浅,因为它让我时时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⑥故乡的天到底有多宽?童年的世界到底有多大?每个人回忆自己的故乡和童年,总是能体会出各自不同的东西——这恰恰是成长的根。这些根系也许无法和一个人成年以后的“成就”直接联系,但它却为每个人的成长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养料。

    (选自王克楠博客,有删改)

    1.通读全文,分条概括作者的故乡和童年为他的成长输送了哪些养料?

    2.请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月光照射在院子里,或明或暗、或轻或重、或淡或浓,像给院子盖了一个个明亮的戳子。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5.同学们,你们的童年也正悄然远去。当你加快自己的童年时,你能体会到什么呢?你所体会到的东西和你的成长有怎样的关联呢?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用原子弹鉴定无名尸与古董酒,这也行?

    ①在世界上还有两个超级大国时,美国先搞出了原子弹。1949年,苏联也爆了颗“斯大林1号”,从此,自1951年到1962年的11年里,两个超级大国几乎年年换着花样地轮番进行核试验。后来,大家都思收手了,否则哪天一失控,没准就人类全灭。

    ②再说了,这几年你俩倒是炮仗放得欢,可知空气被污染?放射性灰烬都四处飘了好吗?别的不说,你看看大气里的碳-14!

    ③最常见的碳原子是碳-12。碳-14比碳-12多出俩中子,这东西在大气里本来就有,只是含量特别少,大概是在10−12这个数量级。

    ④在过去十万年里,大气里的碳-14含量基本没变。直到美苏开始轮番爆核弹,将稳了十万年的碳-14含量翻了一番。从奥地利和新西兰的测量数据看,全球大气里的碳-14从1955年开始显著上升,在1963年达到最高峰,然后随着《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的签订,地表核试验停止了,大气中的碳-14不再上升。随着生物圈不断吸收碳-14,大气中碳-14的含量也缓慢下降。1955年是道分界线,活过1955年的生命,呼吸间都带着来自核弹的碳-14微尘。

    ⑤把大气中碳-14的含量作为坐标的纵轴,时间作为横轴,画出一个曲线图来,就是著名的“核弹曲线”(bomb curve)。在大部分人还在忧虑放射性物质会对人类造成健康威胁时,法医学家和历史学家已经开始琢磨另一件事:这曲线,好像可以用来定年啊!

    ⑥这种“事已至此,不如搞搞新意思”的原则让科学家有种毫无人性的气质,不过这事确实可行。由于生物活着时会跟外界不断交换物质,所以生物组织里的碳-14含量会跟该组织合成时大气中碳-14的含量保持一致,这就是运用核弹曲线图测年代的基本原理了。有些组织合成后就基本“固定不变”,比如人眼睛里的晶状体差不多在2岁时形成,牙釉质差不多在12岁时形成——测量这些组织里的碳-14含量,和核弹曲线进行比对,就能大致估出其出生年份(只要生于1955年后)。而有些组织则一直在更新,直到人死亡才停止,比如毛发、皮肤和指甲——测量这些组织里的碳-14含量,与核弹曲线对比就能大致估出其死亡年份(只要死于1955年后)。死亡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就是年纪。

    那些损毁严重的无名尸,从前只能通过看牙齿和骨骼磨损的程度来大致估算年纪,误差在5~10年。如今用碳-14的核弹曲线,误差能控制在1.6年。2004年东南亚那场大海啸里,核弹曲线就帮忙查出了许多遇难者的身份。在动植物保护上,核弹曲线也立了功——你说这是100年前的象牙、犀角、古董家具所以可以合法进口?碳-14一测就知道这只大象殁于哪年,那支犀牛角的主人何时闭眼,还有家具里那株红木倒下的时间。

    ⑧再说说年头长点的酒。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去测市面上销售的葡萄酒里的碳-14含量,发现那些最贵的酒里至少5%在生产年份上造了假。当碳-14含量提示一瓶1787拉菲酒里的葡萄沐浴过冷战后的核尘埃,场面就会比较尴尬。中科院的科学家也测过名贵白酒的碳-14,发现因为发酵工艺不同,测出的浓香型白酒年份数据一般跟他们的真实的窖藏年份相同,酱香型白酒的年份则应比其窖藏年份早个2~3年,符合这规律的才是真货。年份造假的白酒占了多少呢?实验没做下去,可能酒厂不肯支持研究经费。

    ⑨不过,这么灵的定年法我们用不了多久了。冷战核试验的微尘被生物圈吸收了这么多年,已经降了十之八九。再加上这几年大家拼命碳排放——烧的煤炭石油那都是几百万年衰变下来的纯碳-12——于是进一步稀释了大气里的碳-14。预计到2030年左右,大气里的碳-14又将回到十万年来的稳定值。在那之后,无名尸与古董酒的定年将再次回到迷雾之中——除非哪个国家再丧心病狂地在地表爆几颗超大当量核弹。但,似乎这样的事情,也不完全是天方夜谭。

    (选自果壳网,有删改)

    1.请你说说本文标题的妙处。

    2.请说一说第⑦段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那些损毁严重的无名尸,从前只能通过看牙齿和骨骼磨损的程度来大致估算年纪,误差在5~10年。如今用碳-14的核弹曲线,误差能控制在1.6年。

    3.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来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人眼睛里的晶状体差不多在2岁时形成,牙釉质差不多在12岁时形成。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文章的第一段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简要写了美苏竞相进行核试验的事,吸引读者兴趣,同时引出了后文大气中碳-14含量骤升的历史事实。

    B. 当大部分人在考虑放射污染危害的时候,法医专家和历史学家却看出了核弹曲线可以测年代。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专业背景可以影响人看问题的角度。

    C. 本文文风严谨准确而不失风趣幽默。如第⑧段结尾写到“可能酒厂不肯支持研究经费”暗示实验要是继续做下去,可能很多酒厂年份造假的谎言被揭穿。

    D. 文末谈到利用碳-14测年代的局限:大气中的碳-14含量最终会回到最初的稳定值。“不完全是天方夜谭”表明作者对该方法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5.如果有人把他们家只有十岁的乌龟刻上“汉建安十五年”字样放到野外,然后宣称他在野外发现了一只几千岁的神龟。依据本文的知识,如何戳穿他的谎言?说说你的原理和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情感真实;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

    (1)一位作家曾无奈感慨:“儿子还有两月就要中考了,面对他中不溜秋的数理化成绩,我多次向他传授我的学习方法,可他似乎置若罔闻。渐渐地,我识趣地不再打扰他。我每天看着那个淹没在堆积如山的资料和试卷中间的背影,只能暗暗叹息……”

    初三,不是一个人的初三,你周围是否也有一人在与你同甘共苦?他/她是否因为你上初三,有了特别的改变?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一个人物,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     的“初三”

    (2)请以“找寻快乐”为题作文。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