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1 题,选择题 4 题,名著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根据课文默写,并写出相应的作者或篇名

    ①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②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秦风》)

    ③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

    ④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_____________。(司马迁《陈涉世家》)

    ⑤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⑥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比喻新颖传神,被誉为咏雪千古名句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怅wǎng ____      ②和xù ____     ③浮想联piān 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照应,雨水调匀,小虫子也不来作梗,一亩地多收了这么三五斗。

    B. 面对质问,半晌刘杰才嗫嚅道:“这个,这个,我,我……”

    C. 杂技演员一套探骊得珠的高难度动作,引来观众们持久的掌声。

    D. 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A. 亡:逃亡   B. 死:为……而死

    C. 立:封建君主即位   D. 将:将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东汉司马迁撰写,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B.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歌词中涉及到的古人依次是:苏轼、陆游、辛弃疾。

    C. 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 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铁路工厂提出开除任意毁坏贵重钻子、不遵守劳动纪律的共青团员费金的团籍。

    B.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布罗卜丁奈格、飞岛国、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

    C. 《西游记》中的如来佛祖,赐给观音菩萨“金紧禁”三个箍儿,金箍儿戴在孙悟空头上,紧箍儿收了守山大神,禁箍儿收了红孩儿。

    D. 《水浒传》中打过老虎的人物有:景阳冈打虎的英雄武松,沂岭杀四虎的黑旋风李逵,而绰号为打虎将的李忠却不曾写到他杀过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大王推开房门,见里面黑洞洞地。大王道:“你看我那丈人,是个做家的人,房里也不点碗灯,由我那夫人黑地里坐地。明日叫小喽罗山寨里扛一桶好油来与他点。”A坐在帐子里都听得,忍住笑,不做一声。那大王摸进房中,叫道:“娘子,你如何不出来接我?你休要怕羞,我明日要你做压寨夫人。”一头叫娘子,一头摸来摸去。一摸摸着销金帐子,便揭起来,探一只手入去摸时,摸着A的肚皮,被A就势劈头巾带角儿揪住,一按按将下床来。那大王却待挣扎,A把右手捏起拳头,骂一声:“直娘贼!”连耳根带脖子只一拳,那大王叫一声:“做甚么便打老公?”A喝道:“教你认的老婆!”拖倒在床边,拳头脚尖一齐上,打得大王叫救人。

    ①选文中A是谁?②A为什么要打“大王”?③这一情节表现了A的什么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与赏析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少时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时始诏民垦荒,阅①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载以舟行。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指挥使倚奥援②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两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每行县,杯汤不肯受。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注)①阅:经过。 ②奥援:指得力的靠山。

    1.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

    B. 少时\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

    C. 少\时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

    D. 少\时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饮食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克勤青年时刻苦学习,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大兴教育,很多人有了学习文化的机会。

    B. 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C. 年底往燕地运送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

    D. 方克勤勤政爱民,廉洁简朴,不接受任何下属或百姓进献物品。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吏征率不俟期    

    ②辄聚民万余人治之 

    ③一布袍十年不易

    ④笞而却之

    4.将下面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②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清溪行①

    (唐)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①此诗是李白被“赐金放还”离开京城后游池州时所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

    ①本诗主要表现了清溪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②尾联的景物描写有何用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恰与够

    ①在造“够”字时,仓颉为难了,天下什么东西有个够呢?冥思很久没有想出来,只好去请教黄帝。黄帝想了想说:“民用五材(金木水火土),再多都不够,唯有多余的话,半句都嫌多!”仓颉击节赞叹:对,就是这个——够!

    ②但是对“够”的程度把握是困难的,什么时候够了?什么情况下够了?什么程度才叫够了?很难有个量化。欧阳修写《醉翁亭记》时,开始列举了许多山名,后来一句“环滁皆山也”囊括了,这五个字就是正好,就够了。郭沫若写剧本,有一句“你是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有人说,这样情绪表达不够,改为“你这个卑鄙无耻的小人”更好,郭氏拜之为一字师。

    ③文章如此,说话也是如此。有个相声模拟公交上劝架,前面义正辞严大方得体,后面来一句“什么玩意儿”,坏了。这样的事生活里很多,不只是笑话。一次我劝一个孤僻偏执的朋友,前面说得他引为知己,后面加了一句“你这种人也只有我能理解”,结果给人轰出来了。

    ④文章“过了”或“不够”,大不了不够好,没多大问题,但是话多了半句后果往往大得多,孔融、杨修、祢衡等还因此丢了性命。这样的事毕竟少,“够”字造出来,当然不仅仅专门用做说话写文章的。对物质攫取的态度,“够”更难掌握。

    ⑤没人嫌钱多,这是句老实话。取之有道还好,大不了穷于追逐,忘了生活的乐趣,若是取之无道,那么欲望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往往要犯事。权位也是,名誉也是,一上道就高速向前,如果不慎思,很难遽然而惊:可够了啊?

    ⑥范蠡功成身退,并留一书信给大夫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子何不去?”文种没走,结果被害死了。“够”的领会与否,关系到生死。王翦出战,带兵六十万,一路走一路派勤务兵和始皇帝讨价还价,要“美田宅甚众”,一连五次,谋士说:“将军,是不是太过了?”王翦大笑道,皇帝见我求田问舍贪图富贵,反而放心我了!看来,够与不够,真的是要悟性的。王翦果然无恙,得以寿终正寝。

    ⑦什么时候是够?有词叫“恰好”“恰巧”“恰恰”,都是“多一点不行,少一点不可”的“够”。恰是“合心”,合乎心意就好,心满意足就够,可是前提是“心”要知足。知足的心来自于对欲望的控制,对人生的理解,所以“恰”字造得好,也不好,因为心真的难以控制啊,要修心,要修行,要修性,才能有一颗知足的心,才能体会那个“够”。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二十年以后

    欧·亨利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子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1.请分析开头两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下列句中划线词体现的人物内心情感:

    ①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②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住了耳朵

    ③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3.小说刻画的吉米·维尔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欧·亨利的小说构思巧妙,尤其是结尾,“欧·亨利式结尾”早已成为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小说结尾的夸赞之词,请简要赏析本文结尾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要求作文。

    “陌上花开,青山碧水,不染红尘。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是当代诗人冯唐《三十六大》中的诗句。小路上的花开了,山青水绿,超然脱俗。江河化冻,草木葱茏,春风拂面。然而这一切,都比不上你给我的暖意无限。

    漫漫人生路,你的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引导抚慰着你,点点滴滴,让你感受到美好的情怀,让你走得从容踏实,让你觉得春意融融……

    请以“春风十里,不如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文章中回避真实校名、人名;

    (4)不少于6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