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字词书写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镜(léng)  徘徊(huí)    分歧(qí)     搓捻(cuō niǎn)

    B. 攲斜(qī)    确凿(záo)    仿膳(shàn)   絮叨(xù)

    C. 蝉蜕(duì)   绽开(zhàn)   匿笑(nì)     侍弄(shì)

    D. 感慨(kǎi)   刹那(shà)  菡萏(hàndàn)  瘫痪(tān)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每一个热爱祖国的青年,将来都希望成为有用的人才。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D. 一个城市居民的良好素养是衡量这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评为校学生会主席。

    B. 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们必须对知识不求甚解。

    C. 大家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意见请尽管提,我们洗耳恭听,虚心接受。

    D. 家乡的天气复杂,忽而晴空万里,忽而阴云密布,真是让人扑朔迷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 宝贵  铃铛  跳跃  底下

    解说:这四个词语词性各不相同。

    B. 家父  拙作  见教  鄙人

    解说:这四个词语全部是谦辞。

    C.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解说: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里的山啊,树啊,水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解说: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海伦·凯勒,英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戏剧《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小说《茶馆》、《龙须沟》等。

    C. 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有“诗仙”的美誉。

    D.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相应的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

    初春,悄悄地qī()息在冬天的尾巴上,像一条休眠的小虫,酝niàng(   )着朦胧的春意。只等黄莺的第一声啼鸣,它就甩掉粗guǎng()的冬天,挣脱严寒的纠缠,盛装lì(   )临,笑眯眯地沐浴在明媚的春光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

    ①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_________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________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④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⑤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⑦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⑧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展开“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你的同学小明为了请朋友吃东西、看电影,最近经常向家长伸手要钱,还和学校里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学习成绩也比较差的同学走得较近。作为他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至少引用一个有关交友的成语、谚语、名言或格言诗句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友情”,我们有话要说,请仿照示例,填空。

    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友情是一场绵绵的春雨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1)_______深刻批判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我”急切盼望观看迎神赛会,而父亲却强迫“我”背诵《鉴略》。在《二十四孝图》里,作者针对“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读了《朝花夕拾》后,你觉得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再宿武关

    李  涉①

    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出商州。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②送客愁。

    (注)①李涉:唐宪宗至文宗时洛阳人。元和年间因事被贬,流放桂粤,本诗作于迁谪途中。②潺湲: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诗中的“乱”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从修辞角度赏析“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

    (2)公伤股

    (3)相委而去

    (4)宋人既成列

    2.下列句中加点字“之”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既陈而后击之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 曲肱而枕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用原文语句回答。

    “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烈马青鬃

    ①“支左”那年,部队上送我们生产队一匹军马。那马年齿虽老,却是形体高大,浑身铁青,颈上的鬃毛有一尺多长。听老人们讲,那叫青鬃马。

    ②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被牵进牲口棚的第一天,就咬伤了那头企图骚扰它的黑叫驴。心疼黑叫驴的饲养员上前拉“偏架”,被它一蹄子尥出老远。为此青鬃马没少受饲养员的报复,头脸上常有被马勺磕出的累累伤痕。

    ③青鬃马力气虽大,却不会犁地。它快捷的步幅总是令那些和它同驾的牲口跟不上趟儿。要它独拉一架犁,它又顶不了一个工日。对它一动鞭子,它就狂跳不已。没人能够驾御得了它。

    ④因此青鬃马经常被栓到树上挨鞭子。特别是生产队长的鞭子。队长使得一手儿好鞭,鞭头硬,打得准。他运足了劲儿,能把马耳朵一鞭打裂。

    ⑤青鬃马便开始变得郁郁寡欢,无精打采。它经常趴在粪水坑里,把自己弄得满身污秽,落魄不堪,就像那年代的“地富反坏右”。

    ⑥把它牵出去遛遛吧!实在不行,就……就怎么样队长没说。因为那年月随便杀牲口可不是小事情。那可是“生产资料”啊!

    ⑦时近中午,饲养员牵着青鬃马回来了。青鬃马身上的泥粪已被洗刷干净,浑身油亮。虽瘦骨嶙峋,却显得精神抖擞。饲养员有掩饰不住的喜悦:队长,这是匹好马哩!骑上它,跑得飞快,还特别稳当!

    ⑧真的?生产队长在青海当过兵,也能骑马。他从饲养员手中接过缰绳,一翻身跨上马背。稍一抖缰绳,青鬃马猛地窜了出去……

    ⑨野外的空阔辽远刺激了青鬃马已近僵硬的神经和蛰伏的野性。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

    ⑩队长满面红光,惬意地从马背上跃下,把缰绳往饲养员手里一扔:妈的!好马不犁地哩!找上几个人,杀杀它的野性儿,绝对是匹好牲口!

    ⑪这次,青鬃马被栓到那棵枯槐树上就显得很隆重。树周围站满了成圈的看客,圈内是轮番抽打的七八个鞭手。在鞭梢儿的呼啸里,青鬃马悲声长鸣,鬃毛纷飞,鲜血崩流……

    ⑫正当鞭手们打累了,队长吩咐把马解开,又要满有把握地收获一头驯服的牲畜时,突然一声惊天的长啸,青鬃马猛地挣断缰绳,后蹄一蹬前蹄一扬,竟跃上了近三米高的枯树!在落上树叉的瞬间,两条插入树枝的前腿骤然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都迸出体外!

    ⑬青鬃马发出最后一声长长的哀鸣……

    ⑭那天,队里每家都分到了一块马肉。我记得妈妈用马肉包了饺子,却不太好吃。因为那肉馅儿不但粗糙不香,而且还有股辛酸的味儿。

    ⑮我至今还保留着我捡到的那匹青鬃马的一片马蹄铁。那马蹄铁已磨得很薄,上小学时我曾用它当削笔刀削铅笔,很锋利。

    ——选自《小小说精选》

    1.小说第二段中交代“青鬃马的性子很烈”,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哪些句子表现了“青鬃马”的性子“很烈”?

    2.结合语境赏析“它扬起神采飞扬的鬃毛,收腰扎背,四蹄翻飞。跨阡度陌,跃丘越壑,尽情地奔驰在自由的风里。”(请从描写角度赏析)

    3.请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第14段中“辛酸”一词的含义。

    4.这篇小说中青鬃马的命运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戴车匠

    汪曾祺

    ①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

    ②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家香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

    ③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

    ④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

    ⑤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

    ⑥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

    ⑦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

    ⑧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

    ⑨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

    ⑩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

    ⑪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香店,也都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七月

    (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

    1.作者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要写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香店?

    2.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戴车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三点即可)

    3.阅读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分析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戴车匠的高超技艺的?

    4.作者在结尾处流露出对手工艺技术消失的忧虑,而扬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比如“扬州漆器”、“三把刀”、“扬州剪纸”、“扬州玉器”等等,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谈谈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家乡传统文化?(80—100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面对纷繁的生活,我们常常有许多感悟:当我们看见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时,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美好,而对未来充满期待与希望;当我们看见一片树叶翩翩落下时, 我们也许会感悟到生命的短暂,而意识到要珍惜时光奋发进取……

    朋友,你对生活有什么感悟呢?请以“感悟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 600 字。

    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