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选择题 6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句子默写 1 题,名著阅读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简答题

    (1)在《红楼梦》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作者是谁?咏的是何物?李纨、探春和宝玉如何评论此诗?

    (2)《端午节》中,方玄绰对待索薪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反映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

    周国平

    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

    1.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2.文章花了一定的笔墨写“闲”,这对阐述“无聊”有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最后一段中划线句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为了看到阳光,我们来到世上。为了成为阳光,我们存于世上。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电话

    芦芙荭

    父亲真是老了,耳朵越来越聋,你在他耳朵旁扔个炮仗他都不会有任何反应。

    以前,闲下来时,他会到村口的老槐树下,和大家说些家长里短,听听村子里的大情小事。或者一个人泡一缸子老茶,抱着收音机,坐在院子里听花鼓戏,听秦腔。一声狗叫,他都能分清是谁家的狗。可现在,他的耳朵什么也听不进去了,好像在里面修了铜墙铁壁。树上的鸟不再叽叽喳喳了,鸡不鸣,狗不叫了。世界于他来说,只有一个字:静。

    那时,母亲的身体还好。我们给家里打电话时,就打给她。然后,母亲再把我们通话的内容及问候,借助手势以及他们一起生活几十年的经验,传达给父亲。

    父亲耳朵聋,口齿却非常清晰。他声音洪亮。母亲比画一句,他就会嗯,哦,唉,呀地说一句,以表示母亲转述的话他听明白了。末了,他就会对母亲说,告诉儿子,我们啥都好着哩,放心吧。”

    自从父亲的耳朵聋了之后,我们几乎很少和他说话了。许多时候,他总是答非所问。和他说话,说了等于没说。

    但父亲并不是不说话了。比如喂猪,喂羊,喂鸡时,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和它们说:“狗东西,这么好的吃食,还挑挑拣拣的。”或者说:“别抢呀,都有份的。”这样的话,他能絮絮叨叨说上半天。

    父亲年轻时,脾气不怎么好,而母亲呢爱唠叨。两个人常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事,一言不合就吵吵起来。那时候父亲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烦不烦呀,整天就跟个麻雀似的叽叽喳喳个没完。现在,父亲的耳朵聋了,母亲一下子也安静了下来,母亲说什么父亲都听不见,就不说了。倒是父亲说什么,她都言听计从,像个小媳妇似的。

    有一次过节回家,我们和母亲开玩笑说:“娘,你看爹现在的样子像不像个领导,说啥你都听,他让你干啥你就干啥。”母亲说:“你以为他能?我是让着他。现在,他什么都听不见了,和他吵他听不见,骂他他也听不见。他现在就剩下一张嘴了。”

    父亲的耳朵聋了,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了。

    过年时,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又说又笑的,父亲坐在那里,虽然听不见我们说什么,但见我们笑,他也跟着笑。他将他的孙子抱在怀里,掏出一个红包塞进孙子的手里。孙子拿着红包,将嘴凑近他的耳朵说,谢谢爷爷。这一次,父亲竟然听懂了,说,不用谢!

    我们大家都笑,说父亲这句话是胡蒙对的。

    春天的时候,母亲病了。中风。事先没有一点征兆。一切都来得很突然。

    从医院里出来时,母亲留下了后遗症。说话口齿不清,每说一句话都相当费力。她坐在轮椅上,经常为要一件东西,或者要办什么事,憋得脸红脖子粗。而我们却不知所云。倒是父亲,母亲说什么,他一下子就听懂了。父亲说,你娘说,她出院了,这病一时半会儿不会死,也好不了多快。她说你们都耽误了这长时间了,你们都有自己的工作,该回去上班了。

    听了父亲翻译过来母亲的话,我们一时不知说什么好。说真的,我们去上班了,家里怎么能放心得下?母亲能听见我们说的话,却表达不出来,而父亲能表达,却听不见我们说什么。这以后,就是给家里打个电话,也是个问题。

    父亲见我们愣在那里,似乎明白了我们的意思,他说:“你们放心上班去吧。我虽然耳朵背,可我身体好着呢。我能照看你娘的。你们也别担心,你母亲说不了,可耳朵灵,我呢,听不见,却还能说。以后你们打电话了,我们两个人合起来接听。”

    为了证明这种办法可行,我们进行了一项模拟实验:我们将母亲的手机放在了她的轮椅旁,拨响了电话,母亲听见电话铃声响起时,通过肢体动作将这个信息传递给了父亲。父亲拿起电话接通后,直接放到了嘴边。他说,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然后挂了电话。

    回到城里,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那个画面一直就在我的脑子里,像电影一样。而且,每次电话接通,父亲永远都是那句话:“你娘好着呢,我也好着呢,放心吧。”

    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

    (摘编自《百花园》)

    1.请简要分析在“父亲”耳聋后,“家里的氛围却是越来越和谐”的原因。

    2.简要分析小说第二段的作用。

    3.请结合全文,理解“而我,几乎什么也不用说”这句话的深层意蕴。

    4.小说以“父亲的电话”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先器识而后文艺”的思想唐代以后都得到了维护。将器识与文艺视为实行与艺术创作的分野,从器识和文艺的主次、本末地位来考量,提倡文人应当以器识器用为首务,文艺则为闲暇消遣之末品。这一思想以宋代文人较为突出,这种意见有其偏颇之处,也与现实境况的焦虑及其反思不无关系。契丹屯兵澶渊城下,就有人嘲笑不习韬略的大臣:何不赋一诗歌退虏?对文艺的不满还引发对人才选拔制度的反思。王安石变法就是顺应潮流,科举考试废止诗赋,虽其后人亡政息,科举也渐复旧貌,不过经义策士却由此流行起来。

    从强化文艺的功能出发,要求创作体现出器识道德。于创作中先器识后文艺,历来没有异议。这对古代文艺思潮影响最为深远,文艺创作从此强化了如下诉求:文学当以有为而作发其端,以雅正与文顾行顾言为境界,以其有本有源有关系为追求,既有益于时又教化于世。在指明创作之路的同时,又透视出古代文艺创作的弊病,王国维将其概括为“羔雁的文字”和“哺啜的文字”。“羔雁”本是士大夫相见时的礼物,引申为人际交游之间酬酢的诗文,如婚丧嫁娶、祝寿贺迁、饯行赠投、雅集文会等等。不必有情兴的鼓动与情感的交流,有需要则濡墨挥毫。“哺啜的文字”则是为利所趋、为物所役。

    器识从何而来呢?核心在于孟子所谓配道与义的浩然之气的存养。而存养的真谛又为“功夫在诗外”五字概括无遗。人气量识度宏阔,非诗文可以全部鉴照,其创作自然与从诗中学诗、在技巧中寻阶梯者大不相同。不堕文人习气,不沉醉于风花雪月的梦幻,济世热肠与人文情怀所熔铸的才是诗文真正的根基。

    1.概括唐代以后文人对“先器识而后文艺”是如何维护的。

    2.王国维为什么要对古代文艺创作作如此批判?

    3.如何理解文中的“功夫在诗外”?

    4.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徽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 ④⑤②①⑥③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②⑥⑤④③①   D. ④⑥⑤①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很多人看来,纪检干部     ,“老纪检”的脸上却总挂着笑容。经他查办的大案要案很多,有些至今还被业内同行     。“老纪检”说,诱惑时常有,一不小心就容易栽跟头,可     ,既然选择了纪检事业,就不能有发财的念头,与民争利的事更更不能干。

    A. 不苟言笑      啧啧称奇      出水才看两腿泥

    B. 谨言慎行      啧啧称奇      锥子没有两头尖

    C. 谨言慎行      津津乐道      出水才看两腿泥

    D. 不苟言笑      津津乐道      锥子没有两头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名句运用表达不准确的一句是

    A.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世界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自身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B. 面对那些过往,他总是叹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从前的一切深深地刻在他的心上,难以忘怀,但过去的再也不会回来。

    C. 我们不能被一时的困难挫折吓倒,“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只要我们苦战攻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东山再起。

    D.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当睁只眼闭只眼的“差不多先生”,还是做敢于亮剑的“啄木鸟先生”,不仅关乎党性原则,更关乎个人作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想法可以休矣。

    B. 我市挂牌“新三板”的电商企业“温都猫",先后与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企建立战略伙件关系,在产品销售、平台建设、用户开发展开多种形式的合作。

    C. 谁也无法否认,今天我们人类已经再度处于能源革命的前夜,这将是一场以煤炭和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的减量革命,同时,也会是一场化石能源本身的绿色革命。

    D. 作为一名干部,为人情所困,为利益所惑,怕结怨树敌,怕引火烧身,都是私心杂念在作怪所致,其实质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一种不作为、不担当的言僚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词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A. 惦量   欢呼雀跃   冠冕/衣冠楚楚  宿债/追本溯源

    B. 坍弛   侯门似海   清癯/通衢大道  模范/模棱两可

    C. 田塍   既往不咎   摭拾/蜇居山村  耆老/歧黄学堂

    D. 熟稔   犄角之势   熨贴/钟灵毓秀  惬意/意犹未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 是故事修而谤兴(办得完美)   观其所以微见其义者(显露)

    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验证)   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猜忌)

    B. 郑伯肉袒牵羊以逆(迎接)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雇用)

    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午饭)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服)

    C. 而待熟,官为责其偿(责成)   授之柄而处其下(权柄)

    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     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到)

    D. 弃城而逆遁(事先)         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谋划)

    民病而后图之(遭受灾难)     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喻杰出才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发潭州①

    杜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才未有,楮公②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由夔州出峡,准备北归洛阳,终因时局动乱,亲友尽疏,北归无望,只得以舟为家,漂泊于江陵、公安、岳州、潭州一带,《发潭州》一诗,是诗人在大历四年春离开潭州赴衡州时所作,②褚公:初唐褚遂良,因谏阻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贬为潭州都督。

    1.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2.请从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对这首诗颔联进行赏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菜园院佛殿记

    曾巩

    庆历八年四月,抚州菜园僧可栖,得州之人高庆、王明、饶杰相与率民钱为殿于其院成,以佛之像置其中,而来乞予文以为记。

    初,菜园有籍于尚书,有地于城南五里,而草木生之,牛羊践之,求屋室居人焉,无有也。可栖至,则喜曰:“是天下之废地也,人不争,吾得之以老,斯足矣。”遂以医取资于人,而即其处立寝庐、讲堂、重门、斋庖之房、栖客之舍,而合其徒入而居之。独殿之役最大,自度其力不能为,乃使其徒持簿乞民间,有得辄记之,微细无不受。浸渐积累,期月而用以足,役以既。自可栖之来居至于此,盖十年矣。

    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效,故善以小致大,以难致易,而其所为,无一不如其志者,岂独其说足以动人哉?其中亦有智然也。若可栖之披攘经营,捃摭①纤悉,忘十年之久,以及其志之成,其所以自致者,岂不近是哉?噫!佛之法固方重于天下,而其学者又善殖之如此。至于世儒,习圣人之道,既自以为至矣,及其任天下之事,则未尝有勤行之意,坚持之操,少长相与语曰:“苟一时之利耳,安能必世百年,为教化之渐,而待迟久之功哉!”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由是观之,反不及佛之学者远矣。则彼之所以盛,不由此之所自守者衰欤?与之记,不独以著其能,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曾巩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合集》卷十七)

    注:①捃摭:采取,采集。

    1.对下列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菜园有籍于尚书        籍:登记

    B. 而即其处立寝庐        即:立即

    C. 期月而用以足         期:整、满(年、月)

    D. 为教化之渐           渐:熏陶

    2.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吾得之以老,斯足矣      食其所爱之肉,以与贼抗而不降乎

    B. 亦愧吾道之不行也已      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

    C. 遂以医取资于人         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

    D. 及其任天下之事         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建佛殿的菜园原来是一片荒地,草木满地,牛羊践踏,也没有可以住人的房屋。

    B. 菜园院佛殿主要是僧众们向民间化缘募捐建成的,是菜园院耗资最多的建筑。

    C. 佛法之所以被天下人推重,就在于他们善于注重细节,愿意接受一切赞助。

    D. 作者写这篇记,不单表彰了佛家的才智,也反思了儒家之道不再通行的根源。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薰以此,故历千余载,虽有贤者作,未可以得志于其间也。

    (2)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5.作者认为佛法的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予谓三百篇固有所谓女妇小贱所为,若周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姓氏明见于大序,可一概论之乎?且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本自言农民出入之时耳,郑康成始并入下句皆指为蟋蟀正已不然今直称此五句为深于文章者岂其余不能过此乎以是论《诗》,隘矣。

    (节选自《容斋随笔》)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选文所举例子“七月”属于其中的_____,《容斋随笔》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⑶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__。(欧阳修《<伶官传>序》)

    ⑷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⑸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⑹天下之生久矣,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下》)

    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__________,_________。(《孟子·滕文公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石广元。第二次拜访孔明时,遇见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以及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B. 《药》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色调。可是,“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却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

    C. 《红楼梦》中,刘姥姥的酒令逗得大伙哄堂大笑。凤姐鸳鸯还嫌捉弄得不够,拿出大套杯准备灌醉刘姥姥,后来被邢夫人阻挡住了。

    D. 夏尔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写信给欧也妮告诉了他与奥勃里翁小姐的婚姻。后来夏尔得知欧也妮也特别富有,后悔莫及。

    E. 《家》中高老太爷最后的死是很有象征意义的。导致他死亡的有两个主要原因:纨绔子弟的荒淫无耻从内部蛀空了封建大家庭,新一代叛逆者又从外面动摇了这个制度的根基。他的死,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