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判断题 6 题,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填空题 3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判断题 共 6 题
  1.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解放战争中,北平的解放正体现了这一策略。(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从此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直接剥削中国人民,中国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再到《马关条约》,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逐步加深的历史过程。(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遵义会议后,林伯渠写下了“坚持遵义无穷力,阳光坦荡己无歧”的诗句,这句诗赞颂了工农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推崇爱国、平等、自由、权利、义务等理念。发生在这一年,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武昌起义

    B. 中华民国成立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方农民支援前线。准海战役中,华东解技区片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准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是一个重要原因是

    A. 民众的大力支援

    B. 解放军作战勇敢

    C.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 党中央指挥正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843年,英国取得了一项特权——中国将来给予其他国家任何权利, 英国人可以“一体均沾”。按此规定,英国可从《马关条约》中分享的权利是(   )

    A. 割地   B. 赔款   C. 办工厂   D. 赎辽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谈判代表在英国人起草的《南京条约》上签字画押,这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根本原因是( )

    A. 协议关税使外国商品入侵

    B. 割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统一

    C.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左宗棠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他的重大贡献是( )

    A. 创建湘军   B. 献身变法   C. 收复新疆   D. 再造民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1928年4月,朱徳、陈毅率领部队来到井冈山与谁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

    A. 毛泽东

    B. 贺龙

    C. 彭德怀

    D. 周恩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 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 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 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激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的结果是清政府

    A. 割让香港岛   B. 赔款白银4.5亿两

    C. 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京的外国公使从此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外交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而清政府的威望跌入谷底”。导致这一结果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

    A. 创办黄埔军校

    B. 北伐胜利进军

    C. 成立南京国民政府

    D. 实现全国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成的《论持久战》中指出:“在他们(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在作战上讲,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十个月的经验证明歼灭是可能的”史实依据是

    ①平型关大捷

    ②西安事变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 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2018年4月11日,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青铜虎蓥”(见下图)进行拍卖,并将当年参与联军“火烧圆明园”、劫走该文物的一名英国海军上校的家信公之于众。材料中的“参与联军”中的空格处应该填写

    A. 德意

    B. 俄奥

    C. 英法

    D. 美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北伐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66年,京师同文馆开设了“算学”馆,学员兼学医学、机器制造、西洋史地和万国公法等科。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洋务运动的兴起   B. 辛亥革命的爆发   C.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百日维新的推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5年9月18日,因西安事变被幽禁在贵州桐梓的一位国民党将军写下日记:“这是第十四个‘九一八’了,今年更比往年大不相同,我虽然还不能自由地走上我的故土,可是我的故土是在压迫之下而得到了自由……我衷心期待着解放了的故土,焕然一新。”这位将军是( )

    A. 张学良   B. 赵登禹   C. 佟麟阁   D. 张治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鲁南会战幸我最高领袖德威,将士用命,将日本帝国主义者素以常胜自豪之皇军摧毁于我装备劣势之部队,于世必信抗战必胜,建国必成也。愿与我国人共勉之。”李宗仁可能将以上题词写在下列哪一照片上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地图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面百团大战示意图,从中能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A. 作战地域为东北

    B. 属于正面战场的积极作战

    C. 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

    D. 这是一场大规模防御作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追欧战造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以制夷”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该历史事件中“师夷长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变法维新”开始的标志是什么?“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指的是什么事件?

    (4)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呈现出了怎样的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些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能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的选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毛泽东

    (1)材料一中的图画和诗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2)材料二中“觉悟到”的问题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会后,毛泽东领导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军事胜利,请你举出一例。

    材料三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筑梦中国》(第一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近代以来,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我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简单。……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上下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

          

    材料三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摘编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这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2)材料二图一照片记录的情景与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哪一事变有关?图二是哪一战役的形势示意图?这次战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军民在抗战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____________政策改为耕者有其田政策。1947年按照《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_____________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895年发生的“公车上书”,标志着_______ 运动揭开了序幕;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