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B.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提出“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D.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重寻近代中国》一书中写道:“这个条约对中国的最大影响不是赔款,不是割让香港(岛),而是五口通商。”这个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

    A. 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解放了人们思想

    C. 维护了民族尊严 D. 挽救了民族危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太平天国起义

    C. 义和团运动

    D. 黄巢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将同盟会纲领阐述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以下最能体现“民生主义”的一项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事件与其对应的内容或意义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B.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南昌起义———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D. 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一二·九运动发生的背景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B.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C. 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

    D. 日本侵略军进攻沈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多次会战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 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 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D. 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土地改革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农村的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C.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D. 实现了土地公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鲁迅是中国近代后期杰出的文学家。以下文学作品,由他创作的是

    A. 《狂人日记》

    B. 《骆驼祥子》

    C. 《子夜》

    D. 《雷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某校八年级同学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实现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两次合作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分别是什么?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3)试就两次国共合作谈谈你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7月,日本不宣而战,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对华战争。8月,清政府被迫应战。

    材料二:慈禧等人把用于国防的海军经费挪去修建颐和园了。……这笔款,如果用来买定远这样的铁甲舰,可以买十一艘……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此次侵华战争的名称。清政府最终失败,被迫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

    (3)请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两次重要战役。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在十年内战中的两次“改向”,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起义,开始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湘西前进,在斗争中红军人员损失惨重。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提出红军不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什么历史事件?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中央红军为什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二所示历史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此历史事件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自北洋派欲以武力宰制全国,演成国内之大战乱。此派人本君主时代产物,其脑筋思想与民主政治绝不相容。②从前统割于一皇帝之下,犹可以威权名分,束缚驰骤(奔驰),使服属于一尊。自国体变革,天下为公,此辈乃如游骑无归,不可羁轭(束缚);适当时有一小站练兵之袁世凯,出而率此一班差官马弁,犹可不至溃裂,然已不如从前之令行禁止矣。③迨袁氏既死,主领无人,其中比较有势力者,则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三人。以资格论则徐胜,以实力论则冯、段胜,而成三头政治之奇观

    ——《戊午周服·北洋系最近分裂状况》

    材料二: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者关于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观点。(不得照抄原文)其观点有哪些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所提出的造成军阀割据的原因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列表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将列表中空白处补充完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