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1 题,字词书写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名著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作文。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的诗句。诗人告诉我们: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当越过坎坷,蓦然回首时,你往往会发现,那些过去了的都已成为人生宝贵的财富,成为你“亲切的怀恋”。同学们,你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吧?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1)题目自拟:(2)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3)有真情实感:(4)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5)不少于600字;(6)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1 题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汉字。

    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ǎi(________),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mù(_______)。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qi(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古诗文名句填空。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2)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东皋薄暮望,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5)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7)《梁甫行》中作者在咏叹家园荒芜,抒发感慨的一句是:_____ ,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李苦禅是我国当代著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地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他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

    材料三: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主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1)根据上述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材料三,你想对那些占便宜的顾客说点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前形势下如何营造“信”的社会风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

    《昆虫记》中作者根据大量第一首资料,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揭示出来,如 蝉在地下潜伏4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5个星期;_________善建巣穴,管理家务;蜘蛛善于捕食、织网;______善于自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可以不用任何工具“剪”下圆叶片做  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满架秋风扁豆花

    丁立梅

    ①记不清是从哪天起,我回家,都要从一架扁豆花下过。

    ②扁豆栽在一户人家的院墙边。它们的藤蔓缠缠绕绕地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顺了院墙,爬。顺了院墙边的树,爬。顺了树枝,爬。又爬到半空中的电线上去了。电线连着路南和路北的人家,一条人行甬道的上空,就这样被扁豆们诗意地搭了一个绿篷子,上有花朵,一小撮一小撮地开着。

    ③秋渐深,别的花且开且落,扁豆花却且落且开。紫色的小花瓣,像蝶翅。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④花落,结荚,扁豆成形。四岁的侄儿,说出的话最是生动,他说那是绿月亮。看着,还真像,是一弯一弯镶了紫色边的绿月亮。我走过时,稍稍抬一抬手,就会够着路旁的那些绿月亮。想着若把它切碎了,清炒一下,和着大米饭蒸,清香会浸到每粒大米的骨头里——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乡村人家不把它当稀奇,煮饭时,想起扁豆来,跑出屋子,在屋前的草垛旁,或是院墙边,随便捋上一把,洗净,搁饭锅里蒸着。饭熟,扁豆也熟了。用大碗装了,放点盐,放点味精,再拌点蒜泥,滴两滴香油,那味道,只一个字,香。打嘴也不丢。

    ⑤这里的扁豆,却无人采摘,一任它挂着。扁豆的主人大概是把它当风景看的。于扁豆,是福了,它可以不受打扰地自然生长,自然凋落。

    ⑥也终于见到扁豆的主人,一位整洁、干练的老妇人。下午四点钟左右的光景,太阳跑到楼那边去了,她家小院前,留一片阴。扁豆花却明媚着,天空也明媚着。她坐在院前的扁豆花旁,膝上摊一本书,她用手指点着书,一行一行地读,朗朗有声。我看一眼扁豆花,看一眼她,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

    ⑦此后常见到老妇人,都是那个姿势,在扁豆花旁认真地读书。视力不好了,她读得极慢。人生至此,终于可以停泊在一架扁豆花旁,与时光握手言欢,从容地过了。暗暗想,真人总是不露相的,这老妇人,说不定也是一个高人呢。像郑板桥,曾流落到苏北小镇安丰,居住在大悲庵里,春吃瓢儿菜,秋吃扁豆。人见着,不过一乡间普通农人,谁知他满腹诗才?秋风渐凉,他在他居住的厢房门板上,刻了一副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大悲庵,早已化作尘土。但他那句“满架秋风扁豆花”,却与扁豆同在,一代又一代,不知被多少人在秋风中念起。

    ⑧清代学者查学礼也写过扁豆花:“碧水迢迢漾浅沙,几丛修竹野人家。最怜秋满疏篱外,带雨斜开扁豆花。”有人读出凄凉,有人读出寥落,我却读出欢喜。人生秋至,不关紧的,疏篱外,还有扁豆花,在斜风细雨中,满满地开着,生命不息。

    (有改动)

    1.本文标题“满架秋风扁豆花”有何妙处?

    2.赏析文中画线句。

    无数的蝶翅,在秋风里翩然舞蹈,欢天喜地。

    3.结合语境,说说第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说“人生秋至,不关紧的”,请分析“人生秋至”在文中的含义。

    (2)文中深秋时节扁豆花的生长状态和老妇人、郑板桥在“人生秋至”时的生活态度有何相通之处?

    5.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②至④段按时间顺序,生动地描述了扁豆从藤蔓攀援到花朵盛放直到结荚成形的生长过程,间接抒发了作者对扁豆的感情。

    B. 第④段末尾写吃凉拌蒸扁豆的两句,全用短句,高度口语化,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回味。

    C. 第⑥段末尾,作者之所以“觉得他们是浑然一体的”,是因为老妇人就坐在扁豆花旁。

    D. 第段中,作者对查学礼写扁豆花的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析】
    在深秋的斜风细雨中,还有扁豆花在满满地开着,诗人为此而欢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 没有 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 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 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 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 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 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 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 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 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 年起就在 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 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 万欧元的罚款;2009 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 年10 月9 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 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1)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2)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3)“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闽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故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蒙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李士衡①为馆职,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③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敏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难免倾覆。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入海中,曼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捡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李士衡:北采人,当时在昭工馆为官。 ②高丽:古国名,位于今朝鲜半岛。③藉: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沿溯阻绝 沿: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 荣:_______________

    (3)与之俱使高丽 俱:____________   (4)船欲倾覆 欲: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3.[甲]文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4.[乙]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