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5 题,判断题 2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1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华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 )

    ①文成公主 ②玄奘 ③鉴真 ④郑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毛泽东曾写道:“商鞅之法,良法也。……其法惩奸宄(奸宄,指犯法作乱的人)以保人民之权利,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这段话中体现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包括(    )

    A. 鼓励耕织   B. 建立县制   C. 奖励军功   D. 严明法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7 年 11 月 8~10 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特朗普的这次访问,大大促进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回顾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

    A. 乒乓外交 B. 基辛格访华

    C. 《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D. 邓小平访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  )

    ①《汉谟拉比法典》

    ②阿拉伯数字

    ③种姓制度

    ④佛教。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书记载 C. 互联网查询 D. 考古发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表1可以看出1927年四个月内中共党员人数锐减,其主要原因是(  )

    时间

    1927年4月

    1927年8月

    中共党员数

    5.7万

    1万多

    A. 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B.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 长征初期的失利 D. 解放战争中牺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挥笔九一八,昂首啸长空。国耻民族恨,历经百年痛……莫忘民族恨,警钟要长鸣。”材料中所纪念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 国共两党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B. 中华民族的全国性抗战开始

    C. 中国人民的十四年抗战开始

    D. 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17年11月8日下午,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特朗普2017年初就任美国总统以来首次访华,也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方接待的第一起国事访问。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要求

    B. 《建交公报》的发表结束了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

    C. 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中美关系的改善成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突破和转机的关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人类文明多种多样,按照地理环境可以分为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按此标准,以下文明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希腊文明 D. 古中国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

    (1)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    ,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2)唐太宗时期,    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3)北魏时期,    改革,推行汉化措施,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回答问题:

    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也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但是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请回答:

    (1)材料中改革“可以使一个国家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独立;可以使封建农奴主度过统治危机”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

    (2)材料中改革“可以使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扰”指的是哪个国家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

    (3)请举出材料中“改革不当也会导致国家分裂,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的实例。

    (4)你认为我国在改革中应该注意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1l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成功。l1月3日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中国载人航天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你知道这一技术运用的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请指出这一趋势加强的具体表现?

    材料三: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

    (3)材料三中“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是指推行了什么政策?该政策在政治方面的表现是什么?

    (4)二战结束后,以苏美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了没有硝烟的战争,形成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伴随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不复存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整体态势是如何?

    材料四:2010年11月23日,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2011年2月15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多国部队开始打击利比亚,军事干预正式拉开。

    ﹣﹣摘编自新华网

    (5)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局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8分)近代以来,中国为实现强国之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 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 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效仿,可以 盲从,搬进中国来也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 人情是怎么样的,便像学习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 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 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中这场“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指什么?(1 分)结 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从西方文明中采纳了哪些“具有直接 实用价值的东西”?(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学习“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有何重大的探索活动?(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深圳“敢闯”有什么重大 举措?(1 分)并说明这一举措在我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 或影响。(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近现代中国的探索中,你获得了什 么认识?(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罗斯福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列宁是如何改“错”的?

    (2)材料二中罗斯福说的这种历史现象,他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罗斯福实行的措施有何特点?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哪次会议上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时期在农村采取什么措施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2 题
  1. 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袁世凯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判断对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是人类一直以来共同追寻的目标。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曹汝霖。

    判断:    改正:    

    (2)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判断:    改正:    

    (3)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判断:    改正:    

    (4)1993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判断:    改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