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0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0 题,简答题 1 题,填空题 3 题,实验题 3 题,科学探究题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各组常见的固体物质中,用水不能区分的是(  )

    A.NaOH和NH4NO3   

    B.CuSO4和Na2SO4

    C.Na2CO3和CaCO3   

    D.NaCl和KCl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碳酸氢铵用作化肥

    B. 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C. 硫酸用于车用电池

    D. 盐酸可用于食品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氯化钠 食盐 NaCl

    B. 碳酸氢钠 纯碱 NaHCO3

    C. 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 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X是一种氧化物,能发生反应:①X+酸→盐+水;②X+水→碱,则氧化物X是(  )

    A. 氧化钙   B. 二氧化硫   C. 一氧化碳   D. 氧化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水作溶剂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氦气用于填充气球             D.铜用于制导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碳酸盐与酸反应生成气体,与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 CO2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CO2

    C. 中和瓜生成了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的一定是中和反应

    D. 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所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2CO3溶液

    KCl

    加适量稀盐酸

    C

    CaO

    CaCO3

    加水,过滤

    D

    NaCl溶液

    Na2CO3

    加适量石灰水溶液,过滤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锥形瓶

    胶头滴管

    A

    MnO2

    H2O2

    B

    Zn

    稀H2SO4

    C

    H2O

    浓H2SO4

    D

    HCl气体

    石灰水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向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溶液至过量,某变量 y随x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若x表示稀盐酸的质量,则y表示的含义是

    A. 氯化钠的质量   B. 溶液的总质量

    C. 二氧化碳的质量   D. 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B.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制取氧气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D.某温度,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A. A   B. B   C. C   D. D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同学们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CO2与NaOH、Ca(OH)2都能发生反应。

    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1)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填序号)。

    a.U型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

    b.U型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

    c.U型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下表是两种家用清洁产品。

    清洁产品

    除垢净

    强力去油剂

    主要成分

    盐酸

    氢氧化钠

    (1)除垢净使用过程中不能接触铁制品表面,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强力去油剂使用时需要戴上橡胶手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b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与CaCl2反应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1)起初,人们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纯碱,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纯碱的化学式为    

    (2)1791年,“路布兰制碱法”取得专利。该方法以硫酸、氯化钠、木炭、白垩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但在20世纪20年代后被淘汰。因为生产过程中释放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右所示。该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易形成酸雾,腐蚀金属设备。该酸雾腐蚀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1861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为     (填字母序号)。

    A.Cl2         B.NH3         C.SO2         D.CO2

    (4)“侯氏制碱法”由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于1943年创立,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至今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加热碳酸氢钠制得纯碱”的过程。当观察到B中出现浑浊时,停止加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A试管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pH=5,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A~E五种物质由氢、碳、氧、钠、钙5种元素中的2种或3种组成。

    (1)A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A的俗称是________。

    (2)B、C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且B能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D是常用的干燥剂,将D加入到E的饱和溶液中,溶液变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将A、E两种溶液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出现气泡,该滤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3 题
  1. 化学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酸碱盐的性质(夹持仪器已省略)。

    (1)关闭K2,打开K1和分液漏斗玻璃塞、活塞,向B装置中加入稀盐酸,使其浸没大理石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当B中物质仍在反应时,关闭K1,打开K2。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C中一定含有溶质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右图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②

    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碳酸钠溶液浓度/%

    是否浑浊

    10

    不浑浊

    5

    不浑浊

    1

    浑浊

    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实验反思】

    (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

    丙组同学的实验目的是   

    (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明见妈妈买了些取暖袋,他很好奇,打开了一袋,发现里面是黑色的粉末。小明提出了问题:取暖袋中是哪种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释放热量呢?

    【查找资料】

    ①取暖袋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原料

    层中的黑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活性炭、蛭石、可溶

    性无机盐、吸水性树脂(含水)。

    ②蛭石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保温材料,起保温作用;吸水性树脂可反复释水、吸水,起吸水、保水的作用;二者均不参加化学反应。

    ③使用时应注意事项:不使用产品时请勿拆开密封包装。

    【提出猜想】

    ①可溶性无机盐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碳酸钠中一种或几种。

    ②取暖袋发热时,可能是铁粉、氧气、无机盐、水、活性炭几种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

    用NaCl溶液、Na2SO4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确定无机盐的成分小明查阅

    了如下资料。

    NaCl溶液

    Na2SO4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稀盐酸

    无明显变化

    无明显变化

    现象Ⅰ

    加入B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略呈浑浊

    产生淡黄色沉淀

    (1)现象I是     

    (2)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混合发生复分解反应,则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实验过程】

    分别取没有使用的取暖袋和失效后的取暖袋中的黑色粉末完成以下实验,探究无机盐的成分及参加反应的物质。

    序号

    加入试剂及操作

    没有使用的暖袋

    失效后的暖袋

    加入足量水观察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无色溶液,大量固体在烧杯底部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盐酸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

    无变化

    无变化

    取I中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另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盐酸

    大量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无气泡,溶液呈黄色溶液

    (3)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取暖袋中无机盐的成分是     

    ②取暖袋发热时,原料层中一定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4)小明提出,氧气是否参加了反应?请你帮小明设计一套装置,装置图为     ,证明氧气参加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5)IV中的现象判定无机盐未参加反应。他的结论是否合理,说明理由并解释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2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取5 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________。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________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

    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一次化学实验中,同学们将饱和硫酸铜溶液逐滴加到5 mL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以下异常实验现象:

    实验序号

    滴加CuSO4

    溶液的量

    实验现象

    第1~6滴

    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

    第7~9滴

    产生蓝色沉淀,且沉淀逐渐增多。振荡后沉淀不消失,很快沉淀逐渐变成黑色

    已知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实验①中蓝色沉淀为什么消失?

    【查阅资料】

    Ⅰ.氢氧化铜在室温下稳定,70 ℃~80 ℃时分解生成氧化铜。

    Ⅱ.铜酸钠[Na2Cu(OH)4]溶液呈亮蓝色。

    【猜想与假设】

    Ⅰ.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发生分解反应。

    Ⅱ.蓝色沉淀消失可能是氢氧化铜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形成亮蓝色溶液。

    甲同学认为猜想Ⅰ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进行了如下实验。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号试管,……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得到亮蓝色溶液

    【解释与结论】

    (1)1号试管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1)进一步查阅资料可知,氢氧化铜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生成铜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同学推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