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4 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4 题
  1.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无论岁月怎么发黄,那不染尘埃的情感,终会在记忆发黄的纸页上留有痕迹

    ②虽然书信正在悄无声息地渐离我们的生活,但那份美丽,依然值得我们永久地回味

    ③它承载的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情绪,更是一种文化

    ④那人情似纸般的纯净,不假修饰、任情感宣泄的年代

    ⑤书信曾是人们交流信息和情感的一种传统方式

    ⑥我们怀念那用笔带着心血书写思念的时代

    A.⑤③②⑥④①B.⑤③⑥④①②C.⑥④②⑤①③D.⑥④③②①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B.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C.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A. 舍相如广成传   B. 而况于明哲乎

    C. 人皆得以隶使之   D. 越国以鄙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令张良留谢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B.臣所好者,道也     不如因而厚遇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笑问迈曰:汝识之乎

    D.击破沛公军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6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衢(qú)   荒冢(zhǒng)   蹙眉 (cù)   孱头(chán)

    B. 缱绻(quǎn)  颓垣(yuán)   伛偻(gōu)   蹩进(biě)

    C. 骸骨(hái)   象笏 (hù)    钳制(qián)   攻讦(jié)

    D. 干瘪(biē)   纾难 (shū)   傫然(lěi)    冠冕(guà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些大学的一些学生语文水平实在低劣,往往让人贻笑大方,影响学校的声誉。

    B. 这种药能治疗心脏病,又没有副作用,我们屡试不爽,你还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呢?

    C. 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描绘了一幅巧夺天工的自然图景,瞿塘峡的雄,巫峡的秀,西陵峡的险,充分展现了造化的神奇。

    D. 中国好声音冠军张碧晨唱功很好,专家评价说,她在歌唱事业上会很有前途,一定会成为明日黄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陶瓷文明,几千年的文明史蕴含着陶瓷发展一天天日臻完善的过程。

    B. 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 媒体做电商,要借鉴和吸收电商行业发展的先进成果,走有自己特色的“媒体电商”之路,而不是照搬互联网模式,否则可能会水土不服。

    D. 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以高雅的立意、精巧的设计、轻松的形式,将中华诗词艺术与电视媒体巧妙结合起来,满足了电视观众对传统文化多样性的需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魏徵是唐代著名政治家,《谏太宗十思疏》是他在贞观年间写给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

    C. 鲁迅先生曾用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的文字给与《墨子》一书以高度评价。

    D. 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求人可使报秦者   B. 何厌之有

    C. 以为莫己若者   D. 沛公安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欧也妮·葛朗台》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而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说小说以欧也妮的家庭生活和葛朗台的剥削活动为中心事件,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主线,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B.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命运的真实写照。

    C. 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两家人: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台·格拉桑一家。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是倾慕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

    D. 康梁变法失败后,裕泰茶馆中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台表演,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社会,麻木的旗兵无所事事,寻衅打群架,另一方面是破产的农民卖儿鬻女,爱国的旗人秦二爷因几句牢骚被捕,新兴的资本家常四爷企图“实业救国”,裕泰茶馆老板左右周旋,企图使生意兴隆。

    E. 葛朗台太太温顺善良,恬退隐忍。她对丈夫忍让,对女儿疼爱,对宗教虔诚,是这个金钱至上社会的牺牲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翻译下列句子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羽,字鸿渐,不知所生。初,竟陵禅师智积得婴儿于水滨,育为弟子。及长,耻从削发,以《易》自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始为姓名。幼时,得张衡《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当其记文字,懵懵若有遗,过日不作,主者鞭苦,因叹曰:“岁月往矣,奈何不知书!”呜咽不自胜,因亡去,匿为优人,作诙谐数千言。天宝间,署羽伶师,后遁去。古人谓“洁其行而秽其迹”者也。

    上元初,结庐苕溪上,闭门读书。名僧高士,谈宴终日。貌寝,口吃而辩。闻人善,若在己。与人期,虽阻虎狼不避也。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岗子”。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著书甚多。扁舟往来山寺,唯纱巾藤鞋,短褐犊鼻,击林木,弄流水。或行旷野中,诵古诗,裴回至月黑,兴尽恸哭而返。当时以比接舆也。与皎然上人为忘言之交。有诏拜太子文学。

    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初,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陆君善茶,天下所知。扬子中泠水,又殊绝。今二妙千载一遇,山人不可轻失也。”茶毕,命奴子与钱。羽愧之,更著《毁茶论》。

    与皇甫补阙善。时鲍尚书防在越,羽往依焉,冉送以序曰:“君子究孔,释之名理,穷歌诗之丽则。远野孤岛,通舟必行;鱼梁钓矶,随意而往。夫越地称山水之乡,辕门当节钺之重。鲍侯,知子爱子者,将解衣推食,岂徒尝镜水之鱼,宿耶溪之月而已。”

    集并《茶经》今传。

    (选自《新唐书·陆羽传》《唐才子传·陆羽》)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宝间,署羽伶师       署:官府

    B. 以《易》自筮         筮:占卜

    C. 工古调歌诗,兴极闲雅    工:擅长

    D. 岂徒尝镜水之鱼        徒:仅仅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陆羽是名弃儿,不知父母是何许人,后被智积禅师在河边拾得收养。他的名字源于《易经》中的“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B. 陆羽在苕溪边,筑房居住,闭门读书,还与有名的高僧和隐士相聚,整日喝酒聊天,他虽然说话结巴,却很善变。

    C. 陆羽嗜茶,精于茶道,著有茶叶专著——《茶经》。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知道陆羽擅长茶道,就召陆羽煮茶交流。

    D. 陆羽喜欢独行在旷野中,吟咏古诗,来往徘徊直到月亮下山,他时常把自己比作春秋时楚国的狂人接舆,但遗憾的是陆羽并未避世。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危坐效群儿嗫嚅若成诵状,师拘之,令剃草莽。

    (2)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

    4.请简要概括第1节中陆羽“秽其迹”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春日郊外

    唐庚

    城中未省有春光,城外榆槐已半黄。

    山好更宜余积雪,水生看欲倒垂杨。

    莺边日暖如人语,草际风来作药香。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

    (1)这首诗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描绘郊外的春日景色?

    (2)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

    (2)安能屈豪杰之流,___________________,发其志士之悲哉。

    (3)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之治。

    (5)__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

    (6)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

    (7)大行不顾细谨,______________。

    (8)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隐身衣

    杨绛

    我们夫妇有时说废话玩儿。

    “给你一件仙家法宝,你要什么?”

    我们都要隐身衣;各披一件,同出遨游。我们只求摆脱羁束,到处阅历,并不想为非作歹。可是玩得高兴,不免放肆淘气,于是惊动了人,隐身不住,得赶紧逃跑。

    “阿呀!还得有缩地法!”

    “还要护身法!”

    想的越周到,要求也越多,干脆隐身衣也不要了。

    其实,如果不想干人世间所不容许的事,无需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只是世人非但不以为宝,还惟恐穿在身上,像湿布衫一样脱不下。因为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我记得我国笔记小说里讲一个人梦魂回家,见到了思念的家人,家里人却看不见他。他开口说话,也没人听见。家里人团坐吃饭,他欣然也想入座,却没有他的位子。身居卑微的人也仿佛这个人身的幽灵,会有同样的感受。人家眼里没有你,当然视而不见;心上不理会你,就会瞠目无睹。你的“自我”觉得受了轻视或怠慢或侮辱,人家却未知道有你;你虽然生活在人世间,却好像还未具人形,还未曾出生。这样活一辈子,不是虽生犹如未生吗?谁假如说,披了这种隐身衣如何受用,如何逍遥自在,听的人只会觉得这是发扬阿Q精神,或阐述“酸葡萄论”吧?《儒林外史》二十六回里的王太太,津津乐道她在孙乡仲家的席上,坐在首位,一边一个丫头为她掠开满脸黄豆大的珍珠拖挂,让她露出嘴来吃蜜饯茶。而《堂吉诃德》十一章里的桑丘,却不爱坐酒席,宁愿在自己的角落里,不装斯文,不讲礼数,吃些面包葱头。

    我国古人说:“彼人也,予亦人也。”这不过是勉人努力向上,勿自暴自弃。西班牙谚云:“干什么事,成什么人。”人的尊卑,不靠地位,不由出身,只看你自己的成就。我乡童谣有“荠菜开花赛牡丹”的话。我曾见草丝里一种细小的青花,常猜测那是否是西方称为“勿忘我”的草花,因为它太渺小,人家不容易看见。不过我想,野草野菜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并不求人“勿忘我”,所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苏东坡说:“山间之明月,水上之清风”是“造物之无尽藏”,可以随意享用。但造物所藏之外,还有世人所创的东西呢。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做书读,可当戏看。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不过这一派胡言纯是废话罢了。急要挣脱隐身衣的人,听了未必入耳;那些不知世间也有隐身衣的人,知道了也是不会开眼的。平心而论,隐身衣不管是仙家的或凡间的,穿上都不便——还不止小小的不便。

    仙家隐身衣下面的血肉之躯,终究是凡胎俗骨,耐不得严寒酷热,也经不起任何损伤。穿了凡间的隐身衣也有同样不便。肉体包裹的心灵,也是经不起炎凉,受不起磕碰的。人生几何!凭一己的经历,沾沾自以为独具冷眼,阅尽人间,安知不招人暗笑。因为凡间的隐身衣不比仙家的法宝,到处都有,披着这种隐身衣的人多得很呢,他们都是瞎了眼吗!

    但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①。

    [注]①“国王的新衣”指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骗子为皇帝“制作”的“新装”。

    1.文章开头写作者夫妇“说废话玩儿”,这些“废话”隐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和观点?这些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中引用《儒林外史》中“王太太”和《堂吉诃德》中“桑丘”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3.在作者看来,穿上凡间的隐身衣有哪些不便?又有哪些作用?

    4.请结合全文,探究“隐身衣”的含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唯有心灵能使人高贵。

         ——(法)罗曼·罗兰

    经得起各种诱惑和烦恼的考验,才算达到了最完全的心灵健康。

                            ——(英)培根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要求写记叙文;(3)字数在800字以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