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句子默写 1 题,字词书写 2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名著阅读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________________,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3)古代诗文表情达意的手法多样。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暗喻和典故,真实地写出了守边将士思念家乡又更想抗敌立功的心理;刘禹锡《陋室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类比,表明自己拥有远大的志向,也要像古代名贤一样具有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他们的燃料已经告罄(____),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2)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____)职业之神圣。

    (3)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________(xū wànɡ)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4)鸟儿将窠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________(qīnɡ cuì)的喉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以后,全国掀起了“桃花热”。某地举办了桃花节,放眼望去,联绵起伏的山上,万里桃花粉嫩娇俏。细雨中,桃花娇艳人淘醉;清风拂处,柔嫩婀娜。

    (1)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改为________    ________改为________

    (2)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桃花节的这个情景,补写下联。

    上联:山上粉嫩娇俏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某机构近期对100位中外成功的TMT产业(科技、媒体和通信)的创业者做了一次分析调研,其中关于他们学历的数据统计在下列表格中,请你观察下列表格,概括从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学 历

    占 比

    学 历

    占 比

    本科

    40%

    MBA/EMBA

    12%

    硕士

    22%

    本科辍学/肄业

    9%

    博士

    14%

    高中

    3%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写词人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只能在“梦”中驰骋沙场,快意一时。

    B. “八百里”描写军营连成一片,极其广大,“塞外”表明写作这首词的地点。

    C. “飞快”“弦惊”以点代面,分别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

    D. “天下事”指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词人希望借此赢得生前和死后的英名。

    2.“沙场秋点兵”中的“秋”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秋”渲染的氛围有何不同?请简要回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唐翁猎虎

    [清]纪昀

    族兄中涵知①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

    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③,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④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

    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⑤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从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⑥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⑦,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⑧夫!

    (注释) 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猎”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且,暂且。⑤哂:讥笑。⑥悬身下缒:指双脚离地,用力向下沉坠。⑦习伏众:只有反复练习才能让别人佩服。⑧信:的确,确实。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乃遣吏持币往  

    (2)姑命具食

    (3)尔尚畏耶

    (4)老翁顾童子曰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B. 侧首让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C. 乃厚赠遣之/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D. 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

    (2)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4.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唐翁猎虎“艺至精”的特点?请概括回答。

    5.结合选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哪些因素能成就一个人的学业。

    (链接材料)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搞科研离不开“笨功夫”

    ①“慧眼”遨游太空、C919飞天、海水稻测产、首艘国产航母下水、“海翼”号深海滑翔……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技发展佳绩频出,许多科研人员在基础研究领域的艰苦付出和坚守让人肃然起敬。事实证明,搞好科研、做好学问需下“笨功夫”。

    ②时代日新月异,不进步就会落后,不争朝夕就要被淘汰,科技创新更是如此。一国科技进步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如果没有下“笨功夫”的精神和“笨功夫”取得的成就,原始创新就难以突破。正是有了许多科研工作者孜孜以求,坐得了冷板凳,经得起百般考验,才有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可能。

    ③2017年,国产大飞机“三兄弟”运-20、C919、AG600蓝天聚首,殊不知这一成就来自国内100余家企事业单位、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10年的科研攻关,其中许多是需要下“笨功夫”的基础工作;中国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孜孜以求,五年磨一剑,完成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走完的路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培育出亩产超一千千克的超级杂交稻,背后是数十年深入田间、重复重复再重复的基础实验;诺贝尔奖得主、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87岁高龄仍认为“得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

    ④能下多少“笨功夫”往往决定着成就的高低。发达国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什么,取得不了新成果;等着别人做了大量基础研究,我们再来做分析和决策,往往只能受制于人。而如果是我们自己踏踏实实、敢啃硬骨,就能够取得先机。

    ⑤“可以十年不鸣,争取一鸣惊人。”当前,科技创新环境良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雨后春笋。但是也要看到,浮躁风气、功利心也在不同程度侵蚀科研氛围,培养“冷板凳坐十年”的科研精神更加不易,更为必要。

    ⑥对此,作为科研工作者要有清醒认识,掌声和鲜花只代表对过去成绩的肯定,而科研创新永远都是面向未来的奔跑。只有胸怀创新使命,立志长期事业,肯下“笨功夫”,潜心做研究,才能取得骄人的成就,才能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加速推动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战略转变。

    (选自《新华时评》,2018年1月10日)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以科技发展佳绩的事实引出本文中心论点。

    B. 第③段列举大飞机“三兄弟”主要是为了证明我国科研成就举世瞩目。

    C. 第④段论证思路是摆出观点后,先从反面分析再从正面论述。

    D. 第⑥段呼吁科研工作者不要沉湎过去成绩,而是要面向未来。

    2.文章第②段加点词“冷板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⑤段的画线句是多余的,可删除。请简要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贾平凹擀面

    安  黎

    ①《美文》杂志创办初期,我不足三十岁,贾平凹先生不足四十岁。

    ②那几年,贾平凹先生上班时骑着那辆咯吱作响的旧自行车,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午,我们常结伴去街上的餐馆吃饭。饭很简单,十有八九就一碗面,不带菜。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与贾先生合伙吃饭不下五十次,却从未掏过钱。每遇付账,他既主动又积极,我若抢先一步把钱递给了老板,他并不肯就此罢休,坚决要把我付的钱从老板的手里夺回来,重新还给我。他很善良,深知我的收入远不及他,由我买单,他心里不安。

    ③那时候,我孤身一人,办公室里容纳着我全部的生活内容。这间办公室,用途多样,既用来办公,又用来会客,更兼顾睡觉与吃饭。晚上下班之后,办公室很有可能沦落成一间厨房。

    ④有一天下午五点来钟,我溜出去买烧饼,为晚饭未雨绸缪。拎着买来的烧饼,低头往回走,却听到有人喊我的名字。我环顾四周,只见贾先生跨在自行车上,脚踩地,手捏闸,朝我挤眉弄眼。看样子,他正准备回家。他瞄瞄我手中的饼子,明知故问:“买饼子干啥?”我说:“我吃晚饭呀!晚上熬点稀饭喝。”贾先生于是就叫我去他家里吃饭,宣称要亲自做面条给我吃。我反复推辞,坚决不去。但他不依不饶,除了言语上“走吧走吧”个不停,还掉转车头,尾随在我的身后。经不住他的这般诚恳与盛情,我只好随他而去。

    ⑤贾先生骑着自行车,我坐在他自行车的后座上。时值三伏天,地面发烫,空气燃烧,一缕缕夕阳犹如一束束的火焰,灼得人的皮肤疼痛。行至西大街中段,贾先生停下来,跃下自行车,从腰间抽出几毛钱,递给路边的商贩,买了两瓶饮料,塞给我一瓶。他一边喊着太渴了太渴了,一边仰起脖子,将饮料急不可耐地灌下肚去。接下来,驾驶员与乘客角色互换,我骑车,他坐车。那辆轻便自行车驮着我们,车轮朝西滚动着。

    ⑥到了家,贾先生拿毛巾擦了汗渍,给我倒了一杯茶,就系起围裙,进入灶房,叮叮咣咣地做起饭来。他的情绪非常不错,一边做饭,一边自娱自乐地哼起了歌曲。厨房的门敞开着,我不时跑至门前向里观望。一会儿,看到他正把切好的莲花白,倒向吱吱冒烟的油锅里;再一会儿,看到他正在案板上使劲地揉着一团面;再一会儿,看到面团已经摊开在案板上,他手握一根擀杖,正在弯腰擀面。

    ⑦擀面快要完成之时,韩俊芳大姐回来了。韩大姐与我打过招呼,往厨房里一瞥,忍不住地朗笑起来,惊讶连连,唏嘘不已,嘴里发出“咦——,咦——”之声,调侃贾先生莫不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怎么想起进厨房做饭了?韩大姐笑着对我说:“安黎,还是你面子大呀!我和他结婚一二十年了,他进灶房做饭,这还是头一遭呐!”

    ⑧贾先生从灶房里出来,憨憨地笑着。他解下围裙,把围裙递给韩大姐。韩大姐系上围裙,步入灶房,接了贾先生的班,继续完成做饭的任务。饭摆上餐桌,令我颇感意外:除了面条,竟然还炒了六碟莱。这些菜,显然是韩大姐劳动的结晶。围桌就餐,韩大姐笑容满面地奚落起了贾先生:“既然请安黎吃饭,就单单炒一个莲花白?”贾先生一副无辜委屈的模样,嘟囔着说:“依我的水平,能把莲花白炒熟,已相当不错了。”我赶忙插言:“都是自己人,吃什么并不重要。”看着满桌子的菜,我的心暖暖的,也沉沉的。

    ⑨几乎每一次,我去贾先生家,临离时的情景都是,韩大姐死死地拽着我的胳膊,拉开冰箱门,把里面的食物水果席卷一空,装入一个食品袋,然后迫使我无论如何都要把那个食品袋拿走。我儿子那时还在老家,但只要他来西安,韩大姐一旦知晓,总会悄无声息地给他买回一大堆东西:有水果饮料,有衣服玩具。

    ⑩吃完饭,参观了贾先生的书房,得到一本他主动为我签名的赠书,看到天色已晚,我随之告辞。出了书房,见韩大姐立于客厅,手里拎着早已准备好的一大袋食品,正在笑眯眯地等候着为我送别。

    (选自《西安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从文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邀请“我”回家吃饭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可以看出,在作者眼中,贾平凹先生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时值三伏天,地面发烫,空气燃烧,一缕缕夕阳犹如一束束的火焰,灼得人的皮肤疼痛。(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句。)

    (2)他并不肯就此罢休,坚决要把我付的钱从老板的手里夺回来,重新还给我。(结合语境,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看着满桌子的菜,我的心暖暖的,也沉沉的”的理解。

    4.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后面小题

    1.请简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一故事情节。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结合具体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似乎我们总是很容易忽略当下的生活,忽略许多美好的时光。而当所有的时光在被辜负被浪费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

    请以“发现当下的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②有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